麦类作物学报核心农业科技期刊征稿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期刊周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61-1359/S
国际标准刊号: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麦类作物学报》简介
《麦类作物学报》(月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学术性麦类作物专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农业部主管的译文刊物《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1年创刊,1997年更名为技术性中文期刊《麦类作物》,2000年又被科技部批准更名为《麦类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统一刊号:61-1359/S,国际标准刊号:1009-1041
《麦类作物学报》着重报道有关麦类作物等经济作物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综合评述、经验交流、应用技术、科技简讯、信息研究及有关其他生物、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等科技文章。
《麦类作物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哥白尼索引、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
《麦类作物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哥白尼索引、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收录
《麦类作物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88;总被引频次:2062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243;综合影响因子:0.662
《麦类作物学报》栏目设置
遗传育种、品质改良、生理与栽培、抗病与抗逆、文献综述、研究简报等栏目。
《麦类作物学报》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一式两份,并提供由每位作者签名同时加盖第一作者单位公章的证明(说明同意发表,署名顺序无误,未曾正式发表,未一稿两投等),同时用电子邮件提供稿件的电子文本供网上送审用[请在电子邮件中说明是否邮寄了签名盖章的打印稿;无条件发送电子邮件的作者则请用软盘(夹在打印的稿件里)提供电子文本]。
2、来稿无论刊用与否均需交纳审理费100元/篇,并在汇款附言中写明稿件编号(收到电子稿件后,我们会尽快通过E-mail告诉您稿件编号,因故未收到本部E-mail者,可电话询问,或者在汇款附言中写明第一作者姓名和稿件题目)。不能刊用的稿件,我们将在3个月内寄去审稿费发票,可以刊用的稿件,则会与版面费一起开票。
3、论文篇幅(含图、表、中文和英文摘要、参考文献)以不超过8000字(字符数,计空格)为宜。
4、投稿时,在“作者简介”中,除了给出第1作者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是否博导和院士、研究方向外,还请务必给出电话和电子信箱,以便随时与您联系(为了替您保密,不对外公布)。
5、由于稿件较多,本部不便一一寄发收稿回执。用纸样+软盘投给本刊的稿件,可在2个月后通过电话查询处理结果;用纸样+电子邮件投给本刊的稿件,若1星期后还未收到回复的E-mail,也请通过电话查询,以免由于电子邮箱故障而延误收稿。另外,来稿无论刊用与否恕不退稿,请自留备份。
6、文章若属省部级以上基金、攻关项目及其它各类项目课题,请注名项目名称、编码,并附项目批文证书、项目获奖证书、项目获得专利证书等复印件,我部对此类稿件予以优先报道。
7、文稿在本刊决定录用后,即向第一作者酌收文章发表费。有时稿件退修可能会在通知版面费之后,请予理解。
8、为了保持学术性期刊的严肃性,本刊每期限登品种介绍4个以内。为了避免品种培育人与文字介绍作者不一致而造成的各种纠纷,品种介绍来稿时要盖上单位印章,并附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
9、本刊只刊登少量特别新颖而且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文献综述,凡是国内已经有过类似报道的一律不予发表。而且,由于已有大量的综述稿件积压,即使可以刊用的综述文章也很难按正常的刊稿周期安排刊出。
10、本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于“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在线发行。作者若不同意其论文在以上媒体转载,请在来稿时说明,否则视作同意。入编以上媒体,作者应得著作权使用费加于稿酬中由本刊一并下发。
2016 年05期《麦类作物学报》投稿论文目录:
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科农2009…………………………………………………… 李俊明;王志国;纪军;张玮;张坤普;王静;崔法;王道文;张爱民;张相岐;
普通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陈冬阳;杨明明;高翔;张龙龙;郭江岸;李万;
滨麦蔗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6-SFT)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贺晓岚;王建伟;赵继新;李文旭;武军;陈新宏;
抗条锈病小麦-滨麦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李信;杨晓菲;马兵;陈志刚;王长有;陈春环;田增荣;吉万全;
河南省同名小麦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正玲;胡琳;王会伟;董海滨;李艳;李春鑫;许为钢;
部分国外小麦种质及东北麦区生产、后备品种抗秆锈性分析………………………………………… 徐晓凤;曹远银;李天亚;王婉琳;廖凯;
94份国外小麦种质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王光禄;刘志宏;程倩倩;冯盛烨;闫树平;于洋;赵杨;王怀恩;孙允超;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李扬;徐凤;柴乖强;李春莲;王中华;
二穗短柄草成熟胚再生体系建立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研究………………………………………… 胡文祥;杨帼一;刘童;赵惠贤;刘香利;
黄淮南片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谢科军;朱保磊;孙家柱;刘冬成;陈树林;任妍;程西永;薛辉;常向楠;詹克慧;
小麦淀粉粒结合蛋白与面粉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关系 …………………………………………李咏;冶婷;李卫华;高欢欢;林静;
减少油炸方便面油脂残留的添加物研究进展 …………………………………………聂相珍;申丽媛;皇甫秋霞;
稻茬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栽培模式研究 …………………………………………丁锦峰;阚正荣;朱新开;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郭文善;
不同苗情冬小麦氮肥追施推荐技术研究………………………………………… 陈冬冬;屈红蕊;曹红竹;王昊丹;马文奇;
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氮效率差异的群体特征比较 …………………………………………董召娣;张明伟;易媛;郭明明;朱新开;封超年;郭文善;彭永欣;
发表论文:抗条锈病小麦-滨麦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摘要】:为了有效挖掘滨麦优异的基因资源,利用形态学、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分子标记等技术,对小麦-滨麦衍生后代M13063-3-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M13063-3-3的染色体构型为2n=44=22Ⅱ。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二条染色体有杂交信号,且能配对,表明两条外源染色体是滨麦的一对同源染色体。SSR、EST和PLUG标记分析表明,M13063-3-3附加的滨麦染色体归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A-PAGE电泳分析表明,M13063-3-3在α区具有滨麦染色体特征带,进一步验证了附加的滨麦染色体与小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有部分同源关系。田间条锈病调查结果表明,M13063-3-3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混合菌种表现高抗。因此,M13063-3-3是一个附加了一对滨麦第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抗条锈病的普通小麦材料,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滨麦 衍生后代 条锈病 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