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职称论文

高级政工师职称范例应对旱灾地方性政治管理战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综合职称论文

  

  在目前我国对地方旱灾的政治管理新发展模式有哪些呢,虽其自然环境如此恶劣,但黑衣壮人却凭借着蕴含在其文化社会结构中的地方性知识、与山区生态相适应的生计模式应对自然灾害,度过了难关。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智慧与地方性知识,也显示了黑衣壮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文章是一篇政治论文。

  摘要:位于桂西山区德靖台地大石山区的那坡县也不例外,从2009年8月份开始,那坡人民面临着“旱魔”和“火兽”的严峻考验:土地干裂、水源干枯,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出现困难,森林火灾存在极大隐患,春播夏种都无法进行。据那坡县政府的资料数据显示,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少60%,全县9个乡(镇)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旱情,全县人畜饮水及工业、农业、林业和渔牧业用水出现严重困难,造成经济损失1155万元,受灾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9%;截止3月7日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8起,过火面积约718亩,受害森林面积约392亩,造成经济损失达150万元[1]。

  关键词:政治管理,地方管理,政治论文

  那坡县位于广西的西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中、低山峰丛洼地及峰林谷地地形。当地人称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为“弄场”。那坡地区系扬子地块边缘,由于该区石灰岩地质纯,多节理缝隙,透水性强,渗透率高,山高坡陡,石多土少,致使土壤瘠薄,粮食产量很低。仅有的少量耕地集中在大小不等的“弄场”,“弄场”低洼易涝,也易旱。夏季山洪往“弄场”里灌,形成涝灾,摧毁农作物;冬春雨少,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2]。但是历史上,在当地生态系统未遭到大肆破坏之前,该地区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天然空调”的美誉。

  政治论文:《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办刊宗旨是为军事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军队的建设服务。着重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投稿范例

  可如今除少数村庄的庙宇和人迹罕至的山顶以及田边地头尚存少量林木外,其余全部是光秃秃的山、裸露的岩石,就连灌木丛、草木丛也难以看到。该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旱灾频发。据气象资料统计,20世纪50年生干旱9次,60年代18次,70年代25次,80年代25次。从1958年到1990年,春旱15次,其中严重的8次;夏旱19次,其中严重的10次;秋旱16次,其中严重的3次;冬旱18次,其中严重的5次;冬春旱相连8次,秋、冬、春旱相连1次,209天;冬、春、夏旱相连1次,227天;春、夏旱相连1次,92天[3]。但是2009年的干旱却是当地六十年不遇的最严重的一次干旱。素有神秘及文化“活化石”之称的黑衣壮(黑衣壮:壮族的一个分支“敏”,他们因保持了制作和穿着黑衣传统服饰的习惯,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刚好就世居于这个如今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大石山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