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是一种文化财富。本篇地域文化论文探讨如何将鄚州的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
推荐期刊:《文化产业》(月刊)创刊于2008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定,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杂志以“关注文化、关注产业”为创刊宗旨,坚持“用财经理性融合文化感性”的办刊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达到“感受文化、创造财富”的目的。
鄞州,这座古老神秘而又激情四射的魅力千年古镇,依白洋淀而建,灵秀所钟,底蕴深厚。在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中碰撞交融,成为镶嵌在华北平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鄚州大庙与白洋淀为核心,京德古御道、大清河水运为导线,汇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迹,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区,逛鄚州庙会、游白洋淀这种绵延数百年的文化风尚,形成了这特有的古城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利用各种因素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如何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色校园的几种做法:
1.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1.1紧跟形势,让文化景观彰显时代特色。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每周五下午的自由活动课,阅览室里会摆放出不同时期鄚州庙会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那种因和谐而繁荣的场景。
1.2立足现实,让面面墙壁都育人。充分利用空间,建立“文化墙”,让面面墙壁都说话,环境处处皆育人,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选取西汉文学家韩婴,三国大将张颌,北宋第一才子邢邵等记载鄚州文化的伟人画像和简介悬挂于校园,激励师生树立远大志向,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
2.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承载作用
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1每学年组织学生参观一处爱国教育基地。我们鄚州有古城遗址、白洋淀文化园、古地道战遗址、扁鹊祠等。带领学生重温历史,缅怀英雄,体味民族精神,古城之魂。
2.2还可以观看和我们有关的爱过电影。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
2.3听一场英雄模范人物的报告会,举办一次弘扬古城人精神的演讲。
3.沐我古城风,再续古城魂
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培养他们“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
3.1 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们古城鄚州的发展。近现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困难条件下斗志弥坚、坚定不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古城鄚州能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推翻三座大山,重新振兴靠的也是这种精神。
3.2弘扬和培养古城学生的古城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意识。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对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差的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古城人中不乏英勇、善战、机智勇敢、保家卫国的将帅之才。也不乏博识、广学、勇于创新的文坛巨才,用他们的才智发展着古城鄚州。我们新一代在他们的影响下必会成为坚毅、勇敢、敢于创新的新一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学校教育是培养新一代的重要阵地。我们的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双手为我们创造了良好地生活环境,教育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了完善的学习环境。愿他们在我们鄚州历代英魂的影响下,为振兴中华,振兴河北、振兴我们古城,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