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中级职称论文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新时所面临的问题被广泛关注,本文是一篇中级职称论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从加强求职心理调试、就业指导服务和推进学生提前进入行业,加强实训、实践训练等策略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策略。

  【摘 要】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规模急剧增加。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的要求。职业能力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中级职称论文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变,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截至2014年,我国目前已有高职类院校15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2%以上,在校生超过1400余万,高职教育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是学校,社会,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89.8%,比2012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以学历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的转变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需要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1.未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求职心理方面存在欠缺

  高职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值偏高,许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区,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仍是抱着居高不下的态度。一些学生对其工资待遇不高的工作不干,或者非发达的城市工作不去,有的则还觉得尽管工资待遇高但是单位不理想也不去工作等等因素,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是在“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人才”的现象。例如2013届某校毕业生王同学,于2013年在某器械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受到领导赏识,很快的被提拔为主管,月薪3500-4000元。但其看到很多同学去上海发展,工资待遇更高,便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至上海辗转,最终工资待遇并没有如愿。再想回原公司,却错失良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多学生未能清楚正确的认识自身优势和当前的就业形势,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的心理使毕业生总是挣扎在痛苦和矛盾的选择之中,不知如何是好。

  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因在求职心理方面存在缺陷,最终使自己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例如2014届某校会计专业的小徐,成绩优秀,有会计证,但是一提到求职面试,她就紧张,甚至在面试现场说不出话来,这样的心理素质,让她吃了很多闭门羹。

  2.综合素质欠缺,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最新的数据分析,企业、事业、公司等单位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主要包括毕业生的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态度、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正是大学毕业生极其缺乏的核心竞争力。

  就目前现状而言,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毕业生在走出象牙塔、踏上就业工作岗位时,由于年轻气盛,缺乏社会经验,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2013届某院某专业的张同学与人沟通能力很差,工作时与客户同事经常有矛盾,最后感觉在工作岗位上被孤立,不得已跳槽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而这正是导致大学生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发展脱节、就业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招聘会现场,经常出现用人单位抱怨,对她们单位感兴趣的毕业生倒是不少。经过交流,用人单位发现不少大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相关工作,综合素质不高,很难胜任实际岗位需要。被单位看好的几个学生,有的觉得月薪太低,有的认为企业太小没发展,连实习几天都不愿意。

  3.专业知识技能不强,实践能力较差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渐渐体现出来,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比尔盖茨也不是靠其他什么能力而成为世界首富的,他靠的是他对计算机这行专业知识的充分掌握并且学以致用,才成为微软公司的总裁。

  一个人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那么他即使拥有再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对于高职生来说专业技能非常重要,但是一部分学生却严重匮乏,例如2013届某院毕业的朱同学到实习岗位上后,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许多操作没有头绪,原本以为很熟练的步骤仍需要去请教别人,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恶补,才跟上大家的节奏。这就说明高职生应该着重加强的方面,不仅仅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才能为自己博得一个美好的前景。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基本职业能力是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而社会能力则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能力。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经济建设社会中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使高职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

  根据麦可思数据显示:往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比例大大低于毕业半年后毕业生的就业率。专家分析毕业半年后就业率的提高有两个原因:一是毕业生有时间来弥补自己职业能力上的不足,二是毕业生遭遇到求职挫折后会降低偏高的就业期待值。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所以对高职生来说,提升自己职业能力水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1.加强求职心理调试

  目前,高职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导致一定的就业心理问题。如何给学生进行良好的就业心理调试和培训,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调试和培训,减轻成员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使每个成员在培训过程中求职择业的心理状态和求职技能都得到显著的进步,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今后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笔者以某高职学院某班为训练团队做了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试与培训。项目初始,对27名同学进行了心理测试,发现同学们求职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大部分同学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自我认知不足。对求职存在急功近利、怯弱、虚幻型期盼等心理,该院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聘请省人才专家、优秀校友、企业专家结合该院就业专职人员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学生个性化分析和SWOT分析,与优秀校友交流、模拟面试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和提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就业指导应充分挖掘潜力,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另外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不局限于狭义上的知识传授,而应将视野拓展得更深,注重所有学科的职业培训。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了一支以学生工作人员为主体的专兼职就业指导机构,以学工办为就业指导的常设办公机构,HRD咨询服务工作室、关工委为依托机构,实行“一对一、面对面”就业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进校后就开始进行,在做好面上指导工作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着重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还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积极主动的为广大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在大量的毕业生接待过程中,有力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中的难题,推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3.让学生提前进入行业,加强学生实践实训教育

  在实训设施方面,应创办智能储配综合实训室,智能口岸综合实训室和交通场站综合实训室。用来满足教学要求和企业员工岗位培训需求。结合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不仅能够胜任基础环节上的各个岗位,而且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校企合作,使同学们有机会去企业里面工作。按照校内外相结合、产学研多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规划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同各厂家企业签约,加强横向联系进行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谋求纵深发展。高职院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把高职教育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爱岗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共建与合作, 利用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调研,形成需求状况调查报告;并积极转变观念,瞄准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同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康众汽车零件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被聘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设置、改革,以及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教学,巩固了学生基础。

  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校只有及时发现学生求知能力的不足,通过加强学生的求职心理调适、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组织学生提前进入行业,加强学生实践实训教育等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求职核心竞争力,才能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顺利完成从学校向工作单位的转换。

  参考文献:

  [1]胡英芹,郑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A].教育与职业,(02).

  [2]杨虹,肖贻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与提升探究[M].中国电力教育,2010(09).

  [3]陈深汉.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A].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06).

  [4]麦可思.2011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高校教育管理》以广大高校管理者、研究者、决策者及教育管理专业教师、学生为读者对象,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学术性与指导性相结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学术自由,努力为学术研究创造宽松环境。本刊欢迎作者网上投稿,欢《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其前身为创刊于1979年的《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更名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下半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高校教育管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