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论文城市生态环境绿地系统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自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篇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论文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阐述澄海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提出改善澄海绿地系统的几点建议。

  推荐期刊:《城市规划》杂志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权威的城市规划刊物,先后荣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多次嘉奖,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建设部优秀期刊一等奖、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澄海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注重的是人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这3大系统之间通过高度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其中人类的管理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而自然环境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早在城市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城市绿地系统是在城市景观中可塑性较大;在城市的自然生态因子中较为脆弱,但在城市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它构成城市系统内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反馈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城市环境,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必要成分。

  1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1 生态效益

  1.1.1 净化空气

  城市绿地不但可吸收SO2、NOX、HF等有害气体,它还有吸收放射性物质和吸滞尘埃以及杀菌等作用。根据研究,各类植物对SO2都有净化作用,其净化效率达38%~58%;同时,植物对烟灰粉尘具有良好的阻挡、过滤、吸附作用,绿地对降尘的净化效率可达26%~80%。

  1.1.2 减弱噪音

  许多研究表明,高大、密集和较宽的林带结合松软的土壤表面可降低噪音能量50%以上。虽然城市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大可能有较宽的林带,但是城市树木对降低噪音污染仍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心理上,由于树木的屏障,可以给人们一种减轻噪音污染的心理宽慰。

  1.1.3 改善小气候

  城市绿地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汕头市大型综合性绿林区白天平均气温比未绿化的居民区低2 ℃,日最高气温低3 ℃以上。绿化街道和绿化居民区白天气温比未绿化街道和未绿化居民区低1 ℃。城市绿地同时可以起到增加湿度的作用。

  1.1.4 防止水土流失

  虽然城市中许多地面已铺上水泥,但仍有一部分城市地面是裸露的土壤。城市绿地通过其对雨水的阻挡和风速的减弱,以及根系对土壤的固定,可以起到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

  1.1.5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保护了大量的植物种类及其基因,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多样性,为生活在城市的动物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条件,从而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1.2 社会效益

  1.2.1 美化城市

  城市绿地可提高城市环境美感。植物通过其空间结构、叶的颜色以及随季节变化植物的开花、结果等现象给城市环境增添许多绚丽色彩。绿地经常作为城市建筑和某些景观的组成部分,既可以遮掩建筑和景观中的某些缺点,也可以作为建筑和景观中的装饰。

  1.2.2 有益身心健康

  城市绿地不仅能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而且绿地的芬芳气味对人行道和公园具有净化作用。公园树林幽静的环境可使人们减轻城市紧张生活所产生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平衡人们紧张的生活,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1.3 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木材的生产、苗圃及景观林木的生产等。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由于遮阴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由于绿地的存在带来的财产增值,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此外,城市绿地对空气的净化、噪声的降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自然环境美化以及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等等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相当大的。

  2 澄海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

  汕头市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澄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季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的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水热条件充足,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城市绿化和建设花园式城市的优越自然条件。城市绿化覆盖率32.3%;森林覆盖率 14.8%;城市绿地系统的区域分布不均匀。

  影响区域绿地率分布的因素与区域绿地率与专项绿地分布有关。公园绿地成片分布,绿地率高,它是影响建成区绿地主要因素。

  此外,区域绿化率也和城区形成历史有关。老城区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其绿地率往往较低。老城区通常道路狭窄,建筑密度大,绿化条件差,而新城区则道路宽,有良好的行道树林带,在城区设计上也留有较大的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面积。

  3 改善澄海绿地系统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城市绿地率

  按照国家人均绿地面积要达到7~11 m2的相关标准,澄海仍需作出较大努力。另外根据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提出的“城市绿地面积达每人60 m2为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目前澄海的人均绿地面积与此相差甚远。如果考虑到城市的工业、交通耗氧等因素,则城绿地要达到60~100 m2才能真正达到“最佳居住环境”的要求。澄海要在短期内达到最佳境标准有较大困难,但澄海的建设要以最佳居住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

  3.2 建成区绿地要均匀分布

  人均绿地和绿地率只反映城市的总绿量,而在很多情况下,绿地的分布比总绿量更重要。同样的绿地率,绿地偏隅于城市一角与呈均匀分布所起的景观和生态效应有很大的差别。目前,提高整个城市的绿地率固然重要,但提高落后地区的绿地率使整个城市的绿地呈均匀分布则更为紧迫和有意义。

  3.3 提高物种多样性

  提高物种的多样性,既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需要,也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需要。丰富的生物种类组成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从而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丰富的植物种类也为城市景观增添更多色彩,从而提高绿地系统的观赏性。

  3.4 加强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决定于其种类组成、生物量、生产量等。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编制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但缺乏对澄海绿化方面的研究,对各种绿地的植物种类、生物量、产量的了解不足。

  因城市绿地系统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很强,所以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全面掌握绿地系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其生态环境作用作出定量的估计和预测。另外,对于绿地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要作出定量的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对澄海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合理化建议。

  参 考 文 献

  1 杨土弘.城市生态环境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2 王 浩.生态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