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含铝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高工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铝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广泛存在。过去曾认为铝对人体是无害的,又因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临床抗胃酸药、各种铝制炊具、容器、含铝食品添加剂、水处理剂等,本文是高工论文发表,针对含铝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摘 要】铝是人们熟悉的元素,70年代前,普遍认为铝和铝盐不被人体所吸收,无急慢性毒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混凝剂、药物、水处理剂、各种容器和炊具等。7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重新审视铝对人体的危害。近年来,铝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等危害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禁止和控制含铝食品及添加剂的使用、降低人体对铝的摄入、降低铝对我们的危害,经成为国民的一件大事,应引起政府和民众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铝,含铝食品及添加剂,危害,重视,高工论文发表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含铝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2014年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粮食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决定撤销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等3种食品添加剂,不再充许膨化食品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并调整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决定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实行,2014年7月1日前已按照相关标准使用上述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结束。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说明政府已对含铝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非常重视,因此其毒害也应引起我们普通老百姓足够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铝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其生物毒性效应也被人们逐渐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已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加以控制,提出人体铝的暂定摄入量标准为7mg/kg ,我国也于1994年提出了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卫生标准,即每公斤干样中铝的残留量不得高于100 毫克。

  虽然人体对铝元素吸收力也不强,但是,如果长期超量摄入则具有蓄积性,可沉积在大脑、肺脏、肝脏、骨骼、睾丸等组织中,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产生慢性毒副作用。铝的过量摄入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风险。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如长期大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过多的铝作用于骨组织,还可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同时抑制骨生成,加速骨质疏松。此外,铝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一定毒性,同时妨碍钙、锌、铁、镁等多种元素的吸收。

  食物中铝的来源有多种,除含铝食品添加剂外,还可能来自水、食品原料、包装材料中铝的转移等。但人们吃进去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如面制品的膨松剂、水产品特别是海蜇加工的固化剂、食物配料粉的抗结剂以及色素的载体,常常出现在面制品如:馒头、面条、包子、油条、油饼等;焙烤食品如:面包、各式糕点、饼干等;水产品及其制品如:鱼类、贝类、甲壳类、棘皮类等。

  世界卫生组织对铝的最高摄入量做了一个健康指导,每人每周每公斤体重不超过两毫克,这相当于一名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铝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但实际上,我国居民摄入量普遍平均超标严重。”食品安全专家、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说。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4年6月发布的监测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铝含量令人担忧:市售烘烤面食(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毫克每公斤,市售蒸制面食为149毫克每公斤,油条为495.6毫克每公斤。而颇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300毫克每公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达三分之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还显示,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世卫组织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风险评估专家王竹天介绍,按照调整后的标准,含铝添加剂的摄入量基本能降低一半左右。特别是膨化食品,是儿童消费量比较大的食品,膨化食品中不允许再使用任何含铝添加剂,就连欧美一直在用的、含铝很少、毒性不大的铝色淀也禁止在其中添加,可以说禁铝力度之大,是史无前例的,这也是对儿童最有力地保护。

  日常生活中人们怎样才能减少铝的摄入?

  专家指出:应少吃海蜇和粉条。海蜇的加工通常要明矾浸渍三次才适合直接加工食用,深受人们喜爱的粉条加工中一定要加含铝的添加剂才能将其做成条状,虽然这两种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并没有禁止使用含铝化合物,但平时也应该少吃。食用海蜇前,最好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其次,要少吃经过焙烤或油炸等深加工的面制品,如面包、蛋糕、饼干、油条、油饼等,因为2760对此类产品的铝的残留量要求没变,仍就是100mg/kg干样残留量。

  还有,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铝制炊具,如铝壶、铝锅、铝勺、铝饭盒等。铝制的炊具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在广大的偏远农村,因为其良好的理化性能,应用仍较为普遍。

  此外,政府要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对于明确禁用的,就应该禁止销售。如果有些非食品领域需要使用这些添加剂,必须严格限定使用范围。尚重生指出,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将更严格规范,但是有了政策,并不代表消费者马上就能够高枕无忧。向生产者、消费者推广普及政策是基础,监管督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含铝添加剂使用的监督检查,落实监管责任并明确处罚标准,不能放任商贩对于含铝添加剂的使用,特别是针对数量广大的街头餐饮摊贩,更应纳入重点监管范围,不然,避免禁铝令将沦为一纸空文。

  最后,还要警惕含铝添加剂被别的添加剂所代替而带来的新的健康问题。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吉鹤立教授如是说,以无铝泡打粉为例,该食品添加剂使用磷酸盐代替原来的含铝泡打粉中的明矾(即硫酸铝钾),虽然不会将铝带入发酵面制品中,但会带来另外一个健康问题,即发酵面制品中的磷酸盐含量超标。人体如摄入过多的磷酸盐,会导致钙流失、骨骼疏松症等营养健康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因此,对含铝食品及含铝添加剂的控制使用,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应该引起政府和人民群众足够的重视,让禁铝和控铝成为常态,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2014年第8号).

  [2]盛明纯.铝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01).

  《食品安全导刊》(月刊)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北京肉类食品协会主办的一本全面关注食品安全技术、知识的专业期刊。杂志围绕行业与领域、产业与市场、产品与技术,关注食品加工生产到流通销售产业链安全,建构食品安全领域技术、知识、信息的传播、交流平台。栏目设置:动态、特别报道、质量控制、检验检测、技术方案、体系、认证、政策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