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教育职称论文发表浅析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所谓班风是班级一种集体行为风尚。主要表现为班级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意识、情绪状态、集体與论、价值行为倾向、传统风气等。它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群体气氛,一经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方式对班级学生的活动、学习和思想产生影响,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个性特点的形成,从而影响班集体建设。因此,建立良好的班风对搞好班集体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在的中学在本市普通高中中入学分数线最低,生源相对较差。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班级的班风一直很好;有些班级有始无终;有些班级却一直较差。针对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一个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这完全是因为招生时学生的素质本身较低造成的。也就是说,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与班主任的管理无多大关系。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从教以来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班内都是很多教师认为素质低的学生,依据上述“班风素质论”观点,我所在的班级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个差班,然而,我所在的班级却每年都是学校的先进班级,这就充分说明了班风的好坏关键不在于学生本身已有的素质,而在于班主任如何去管理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本文就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实践,尝试探索一下良好班风的形成原因。

  一、充分利用班主任的权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显然,无论是孔子还是罗曼罗兰说的话都说明了要想育人,先得育好自己。否则,不但说服学生无力,甚至会使学生怀疑其教育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班级内外各种关系的协调者。这种特殊的身份使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对于模仿能力强的学生来讲,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是对学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说一位平时不注意自己言谈举止的班主任,他班上的学生一般也会有粗俗的言谈举止。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种权威优势,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语言上,不说脏话、粗话;仪表上,端庄、得体;行为举止上,高雅、质朴;工作作风上,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品格上,言行一致,公正、公平,诚实谦虚有正义感。班主任以自己拥有的这种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这种榜样的辐射力会自然凸现出来,从而达到“无教之教”的效果。

  因此,班主任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高雅的举止和高超的组织能力,以其高尚的人格和言行统一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向正轨,从而为形成良好班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首先,信任和理解学生,挖掘学生隐藏的潜能。信任和理解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着对学生价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信任和理解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潜能。相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不信任、不理解,对学生由于一时的好奇心而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味批评讽刺,只会扼杀学生的潜能。要知道打击了一个人的信心就等于陷害了他的一生。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相信他们并非真正的“朽木”,他们目前的状况之所以如此,只是其在班级中的潜能尚未发挥出来,只要给予创造机会和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其次,采用民主的班级领导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不是军训,教学生不能让他们毫无理由地绝对服从,而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要事事插手过问,事必躬亲,看起来好像是关心学生,实际上是抑制其潜能,易使他们产生“惰”性心理,甚至是逆反心理。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开放,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例如,班干部的选定、集体活动的决策、学生操行的鉴定等,积极采纳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同时,另一方面放手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管理班级,为他们提供锻炼能力、为班级作贡献的机会。这样一来,由于充分发扬了民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而且还利于调动学生关心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中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采用了开放式的管理。

  最后,做到学生无好坏之分,只有差异之分,增加学生的内聚力。班主任应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忌厚此薄彼,偏袒一方。不能对学习好的、听话的学生偏爱、迁就;而对调皮、成绩差的学生轻视、训斥。对待学生待别是各方面能力的确比较差的学生反而更应当“绝无傲态、和蔼若友”。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要深入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允许他们有一个犯错误和改正的过程。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增强教育的效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三、重视群体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群体活动是增强班级荣誉感,增强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的一种活动,可尽量组织各种小型的群体活动。例如,小型趣味运动会、小组竞赛、歌手赛、主题班会等。特别是校运会、歌咏比赛等。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较强,总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取胜。在胜利中,每位学生都在分享着这份集体的快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哪怕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当他为班级作出贡献得到同学的肯定时,也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无形中产生了向上的心理,这是形成团结、奋进班风的契机,班主任可趁热打铁,在这种融洽的班级气氛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想到我是班级的一分子,我要为这个班级做点什么。通过各式各样的群体活动,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显成效

  班主任要加强同科任教师、家长、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学生的成长要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力量如果方向一致,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反之,如果不一致,则会阻碍、甚至抵消学校的教育成果。试想:如果一方面学校教育学生不交损友,另一方面家庭对学生交友不闻不问,这样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吗?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并且,社会上也没有哪个人能独自把学生教育好。因此,班主任应注意:

  1、发挥所有科任教师在班级的作用。经常与他们交流情况,征求班风建设的建议,在学生中树立他们的威信,帮助他们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如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各行其道,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学生的行为、思想矛盾。作为班主任,我就经常主动与各科任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上数学课经常睡觉,与教师的关系逐渐恶化。于是我找数学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坦诚相谈,弄清原来是基础差、听不懂的缘故。针对他的特点,我和数学教师帮助他制订了一套学习方法,结果该生改掉了坏习惯,听课认真了,成绩提高了,师生关系也融洽了。

  2、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受着家庭的熏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大地影响着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如果家长能自觉与班主任共同一致地教育学生。就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反之则不利于学生成长。我班的邝某是全校出名的后进生之一,多次违反校纪校规,每次考试总分都在100分以内,原来他从小父母少管教,即使有,也不过是棍棒加粗骂。对此我多次找其父母谈心,并给予一些建议。经过多番的接触,该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由于有家长的支持,教师的帮助,该生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觉遵守校纪校规,顺利毕业。这就证明班主任一定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互相支持、配合,使得双方对学生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

  总之,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营造良好班风带来的一点启示,实际上,良好班风的形成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本班级特点的新路子。

  小编推荐优秀教育期刊 《中国教育学刊》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中国教育学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为月刊,主编:顾明远。国内统一刊号:CN11-2606/G4,国际刊号:ISSN1002-4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