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职称论文

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综合职称论文

  

摘 要:小麦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实现其种植的高产高质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的有力保障。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在该技术的运用过程中,需要立足整体,做好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把控,同时严抓病虫害防控工作,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小麦品质良好。本文结合地区小麦种植实际情况,对小麦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作为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

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我国的小麦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在农业信息技术的 应用支持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愈加成熟。小麦 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是保证小麦高产的关键,遵循 生态环保理念,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病虫 害发生,为高产高质打下坚实基础。不同区域的小麦生 长环境各有差异,在高产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 实际应用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实现技术应用效 果的最大化。

1 舞阳县小麦种植情况

舞阳县地处河南省中南部地区,隶属于漯河市管 辖,地域面积有777km2 ,下辖有10镇、4乡。舞阳县现有 耕地面积有4266.67hm2 ,农作物类型多种多样,主要以 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杂粮等为主,优质小麦品种 有郑麦1860、郑麦369等,2021年,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 有45753.33hm2 。近些年来,舞阳县在国家惠农政策扶持 下,小麦种植产量逐年提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 了全面推广和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 舞阳县委县政府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也积极组织开 展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群众采用新的绿色 化防治措施,解决小麦存在的病虫害问题,确保小麦生 长有良好条件,为高产高质打下坚实基础。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优选品种

对小麦品种进行优选是确保高产高质的基础,如果 忽视了小麦的选种工作,就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后期产量 和品质,因此,对于地区小麦种植来说,在应用高产栽 培技术时,就需要将品种优选作为重点来抓。在对小麦 品种进行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本地农业生产环境, 包括土壤土质、温度、降水等因素,另一方面,还要 选择过程中,淘汰干瘪、不完整的种子,以抗病虫害性 强、高产、环境适应性好、抗倒伏的品种为主,这样可 以在源头上保证小麦高产高质。舞阳县在长期的小麦种 植实践中,不断加大对优质品种的研发力度,逐渐形成 了多品种的品种选择机制,主要品种有郑麦1860、郑麦 369等,这些品种经过实践是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的,可 以实现小麦高产,并确保品质良好。

2.2 科学整地

种植土地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对于种植户来说,要 在小麦播种前对种植土地进行科学整理。可以采用旋耕 机对土地进行深耕翻松,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打破土地 板结,在耙地时也可以根据土地肥力状况添加适量的基 肥,确保种植土地肥力充足,满足小麦生长的必要营养 成分需求,也可以根据上茬农作物类型,实行土地轮 作,改善土壤环境。在整地时,土地翻耕深度要控制在 20cm~30cm,这样可以保证土壤墒情良好,在基肥施加 方面,可以将上茬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深埋,增加土壤 的有机质含量,也可以起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作用。 土地翻耕整理的标准为上虚下实,方便小麦种子顺利破 土发芽,通过对土地进行翻耕处理,还可以降低病虫害 发生风险,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3 适时播种

小麦的适时播种也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播 种时间的确定上,要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 择合适的时间的进行播种,可以使小麦错过严寒时间, 保证长势良好。舞阳县地理位置处于河南省中部偏南气 候温暖湿润,小麦播种时间可以在10月上旬,该时间段 内的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小麦种子发芽,可以确保发芽 成活率,播种时间过早会造成小麦幼苗期长势旺盛,冬前生长时间过长,幼苗分蘖量增加,而且也会降低小麦 的耐寒性,在冬季易出现冻害问题,如果播种时间过 晚,会导致入冬前小麦幼苗生长时间过短,不利于小麦 正常分蘖,分蘖的有效株数减少,不利于确保后期高产。

2.4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小麦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关系到小麦长势情况,因 此,需要农户根据种植规模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 来说,小麦种植密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播种量、播 种方式、播种深度等,确定合适的播种量是密度控制的 关键,如果播种量过多就会导致小麦生长过于密集,水 分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小麦植株正常生长,后 期也会出现通风性差、抗倒伏能力低等问题,很可能会 出现减产。当前小麦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等,采用机 械化播种形式,要对播种量进行合理控制,根据田间地 块面积,精准确定播种量,并对播种的行距和间距进行 合理设置。同时,还要根据土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确定 合理的播种深度,保证小麦种子正常发芽,舞阳县气候 温暖湿润,可以以浅播形式为主。在小麦发芽成苗后, 要根据成活情况,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从幼苗阶段控 制好生长密度。

2.5 正确开展小麦田间管理工作

2.5.1 除草方面。小麦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之一。在小麦发芽出苗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除草,将处 于萌芽状态的杂草进行清除,具体的除草方式可以以化 学药剂为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喷洒在地面,这样可以 避免春后杂草基数过大而增加除草难度。冬前除草的最 佳时间是在小麦长至3叶~5叶时进行,除草过程中要根据 不同的杂草类型选择相应的除草剂。一般来说,小麦生 长过程中常见的杂草有猪秧秧、泽漆、荠菜、麦家公、 播娘蒿等,不同的杂草类型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对于猪 秧秧和泽漆可以在其长至2叶~3叶时选择使用10%苯磺 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 和20%的使它隆乳油300mL/hm2 ~ 450mL/hm2 以喷雾形式进行施药,对于荠菜和麦家公、播 娘蒿等可以使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95g/hm2 ,也可以 是5.8%麦喜悬乳剂225mL/hm2 ,混合清水450kg以喷雾形 式进行施药。通过除草,可以保证小麦长势旺盛,营养 充足,提高水肥利用率。

2.5.2 水灌溉方面。相对来说,小麦的整个生长过 程中对于水分需求量较大,这也是确保其高产的基础。 根据小麦长势情况,在入冬前要进行一次越冬水浇灌, 灌溉方式不可直接以大水漫灌以免损伤到麦苗根系,通 过浇灌越冬水,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在冬季可以 保持低温稳定,使小麦安全越冬。在小麦播种后,根据 土壤墒情状况,也可以在一个月后进行一次水灌溉,灌 溉后还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要注意 的是,对于没有分蘖盘墩的麦田不可进行越冬水灌溉, 如果冬季气候较为干旱,还需要在寒潮来临前浇灌一次 迎潮水,防止小麦出现低温冻伤现象。在春季气温逐渐 回升后,也要根据长势和土壤墒情,及时进行水灌溉。

2.5.3 肥料施加方面。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 于肥料的需求是各有差异的,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肥料 的正确选择,保证氮、磷、钾肥的充足均衡,必要时还 要施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在当前生态环保背景下,要尽 可能施加农家肥。在小麦拔节期,要适当增加肥料施用 量,如果小麦分蘖数量较多,苗情较好则可以适当晚 施,繁殖期可以提前施加,在进入到穗期后,要适当减 少肥料使用量,对于水肥较为充足且有倒伏倾向的麦 田,可以适当的减少施用量,通过孕穗肥的合理施加, 可以保证其营养成分充分吸收,保持良好生长态势[1]。

2.5.4 适时收获。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可以 保证小麦品质良好,通常情况下,小麦最佳的收获时间 是在其蜡熟期到完全成熟期之间,此时小麦颗粒饱满, 含水量在25%~30%,品质良好。在机收过程中,要将 不同品种的小麦区分开进行收割,小麦收获后要进行晾 晒,避免籽粒水分过多,晾晒时间在2d~3d,晾晒完成后 进行储存,储存环境要干燥无潮湿,并做好防鼠、虫的 管理工作。

2.6 小麦不同阶段的生长管理

2.6.1 扬花期。小麦生长进入到扬花期后,对于水 分和肥料需求量逐渐增加,该阶段也是其由营养生长转 化为生殖生长的关键,做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可以 确保后期高产稳产。扬花期的小麦开花情况与温度和 湿度有很大关系,最佳温度在10℃~25℃,最佳湿度在 70%~80%。扬花期内的肥料施加要以氮肥为主,适当增 加氮肥施加量,可以有效增加小麦绿叶面积,并确保籽 粒饱满,具体可以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精准 合理的添加氮肥,在肥料施加的同时还要做好水灌溉工 作,扬花期的小麦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可以水肥施加同 时进行,水灌溉要保证浇足浇透,这样也可以减少“干 热风”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保证小麦后期颗粒饱满,温度和湿度适宜。

2.6.2 灌浆期。灌浆期的管理工作直接决定了后期 产量高低,在灌浆期内务必要及时进行水灌溉,并确保 水灌溉充足,避免高温干燥天气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 灌溉也可以确保土壤含水量足够,此时土壤含水量要为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一旦土壤墒情不够就会导致小麦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甚至是引起灌浆过程 停滞,最终造成小麦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产量无法 保障[2]。水灌溉要在开花后的10d~20d内进行,对于土壤 墒情好的地块可以不进行水灌溉,而且小麦整体长势较 旺,有倒伏倾向的也不能进行水灌溉,总之水灌溉要做 到“勤浇、小水”。此外,在肥料施加方面,要及时喷 施叶面肥,确保小麦植株营养充足,具体施加量为200g 磷酸二氢钾、500g尿素混合清水50kg/667m2 以喷洒形式 进行叶施肥,肥料施加时间要尽可能是选择在上午或午 后,避免阳光强烈时喷洒,喷施标准为全面均匀,以小 麦叶片湿润不滴水即可。

2.6.3 成熟期。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的最 后一个阶段,做好该阶段管理工作可以确保小麦品质良 好。小麦生长进入到蜡熟期后,植株颜色会由绿色转变 为黄色,颗粒也会逐渐变硬,颗粒可塑性增强,植株各 部位所含有的可溶性物质会不断的向籽粒中输送并在颗 粒中积累,蜡熟期一般是在一周到两周时间,蜡熟期后 小麦进入到成熟期,成熟期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是在 3d~5d。该阶段一般不需要再过多的施加水分和肥料,可 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收获时间过 早会造成籽粒成熟度较差,脱粒困难,也会给收获后的 晾晒增加难度,收获时间过晚又会增加养分消耗量,因 此,最佳的收获时间是在蜡熟末期进行,此时收获可以 充分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良好。

3 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3.1 生物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生物防治是常见的一 种,该防治技术的优点就是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不需 要过多的成本投入,适用范围很广。小麦生长过程中主 要的虫害以蚜虫为主,防治时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的原则,当前对于蚜虫的消灭方法有很多种,在采用生 物防治技术时要事前对农田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 考虑,确保防治效果良好[3]。防治人员可以根据虫害发生 规模,在农田引入天敌生物,以生物链中的生物相互克 制来达到消灭目的,蚜虫常见的天敌生物有瓢虫、食蚜 蝇、寄生蜂等,通过天敌生物的引入来控制虫害范围, 可以起到消灭蚜虫的作用,还可以维持农田生态平衡。 相对来说,生物防治技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 不会影响到小麦正常生长,对于部分特殊情况,也可以 将农药和生物防治手段相结合,确保防治效果良好。

3.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种方法,主要是 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来采取相应的防治办法。在采 用物理防治技术时,需要根据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势 情况,分析其生长特性,保证防治效果良好,在小麦开 始播种前的土壤深耕翻松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害虫 虫卵、病菌等用太阳光直射杀死,也可以将除草和物理 防治法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在清理杂草的同时,提 高种植土壤的通透性,消除病虫害发生的条件,避免次 年集中发生。

3.3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一直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形式, 并且在当前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中,其防治水平也在 不断提升,具体来说,采用这种防治技术需要有序规范 进行。首先,在小麦开始播种之前,要对小麦种子进行 包衣处理,保证小麦种子正常发芽,提高发芽成活率, 同时还要开展测土配方工作,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实 现对土壤肥料的合理条件,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 种,以求最大程度的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其次,从防 治时间上来看,夏季是农业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合 适的时间,种植户要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进行 除草,消灭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同时及时进行水灌溉, 保证长势良好,提高小麦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 结束语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产量和品 质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高产栽培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和 应用,客观上要求做好不同生长阶段的技术要点把控工 作,并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绿色防控,保护农田生态环 境,实现高产高质。

参考文献

[1] 马翠芝,杨雪松.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 家参谋,2021(6):44-45.

[2] 万才.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村百事通, 2021(21):56-57.

[3] 李艳飞.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新农 业,2021(14):32-33.

作者:宋亚丽

推荐阅读:浅谈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应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