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对整个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可以保障农业能够得到稳定发展。农业技术可以在现有程度上进行提升,将自身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就整个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来讲,加深农业生产者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知,推广相关工作的落实,并积极开展试验工作,将会保障玉米产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农村体制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无法适应现有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广泛重视,才可以对各项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并制定全新的针对性方案。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问题优化

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意义

强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能够使当地农户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重视程度,并将所有先进的技术集中优化,例如,在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优化玉米栽培前和栽培过程的管理模式,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确保所有技术贯穿在整个玉米栽培过程中,这同时对于玉米栽培高产技术的推广效果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得到农民的信赖和认可,积极应用到玉米栽培种植活动中。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该技术有着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防止推广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也要保证技术推广过程中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1],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福利补贴等调动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的优势与作用,提高技术应用范围的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想提高整体产量,就需要对栽培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点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不断优化栽培技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标。具体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整地

玉米种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其特有的发达根系使其适应能力极强,虽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也可能存活,但并不表示任何土壤环境都能够带来高产,要想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还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适宜的土壤环境,使其能够在其中更好地生长发育。玉米这一粮食作物有着较强的耐干旱性,与其他粮食作物相同,同样需要具备充足的光照条件来实现光合作用,确保良好生长,玉米根须对养分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主要原因是其根系非常粗壮,因此在具体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并保证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磷、氮等微量元素。总之,在选择玉米栽培时,必须要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光照条件,并且土壤中也要具有透气性,防止发生病虫害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关于土壤的选择标准,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主。除此以外,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只有充足的水平及养分才能够确保其茁壮成长,因此在土壤选择时还应该注意土壤疏松度、通透性[2]。待选择好土壤之后,正式播种前还应该进行整地处理,这样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确保玉米种子在土壤中能够充分吸取所需营养和水分。整地期间,主要是将土壤中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地表土质细碎、平整。注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将玉米种植到曾种植过小麦等农作物的地域,因为这种地域土壤内养分充足,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预防病虫害作用。

2.2 科学处理种子

在挑选玉米种子的时候需要对实际种植区域情况进行充分考虑,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地理情况、土壤质地、气候变化等进行合理选种。除了上述选种考虑事项外,高产栽培技术下的选种还应该看种子自身品质,优选抗病能力强的种子。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与气候环境开展玉米种子挑选工作,如日照时长、降雨量等,同时也要考虑到病虫害问题,挑选病虫害抗性能力较强的品种。在挑选完种子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一些播种前的处理,以此促进种子萌发,淘汰劣质种子。而不同种类玉米种子的处理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浸、晒、拌。浸主要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水分、晒是为了促进水分的吸收、拌则是为了提高出苗率,通过上述操作给种子穿上“盔甲”,使其更好生长[3]。在进行拌种时可以选择农贝得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药物用量为10g与30g~40g的水进行混合,之后在其中放入10mL赠品助剂,对混合溶液进行稀释,使其处于均匀的状态。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包衣种子,利用种子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完全吸收,提升种子的免疫能力,并且在玉米的具体生长周期内药效可以缓慢释放,有利于降低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对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时,具体可以应用紫外灯物理处理方式,然后将其放在45℃以上的温水中浸泡5h~7h,捞出时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保证玉米种子在前期发育时降低病虫害的威胁程度。此外,玉米种子在播种前还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播种质量,如联合播种机、精量播种机等。同时,农户在应用机械设备开展播种工作还需要调试好设备的性能,保证播种深度一致,防止出现重复播种或漏播的现象发生。

2.3 优化田间管理

玉米种植完成后,后续的管理也十分重要,是确保植株茁壮成长的关键。首先,需要种植人员定期查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适时作出补苗处理。其次,待玉米苗生长稳定,长出3片及以上真叶后,就需要对其进行间苗、定苗处理了,主要是将一些生长状态不佳的幼苗剔除掉,用生长状态良好的苗补上,以此提升其稳定性。再次,要进行科学施肥,注意氮、磷、钾的协调性。同时,在不同时期要施加不同的肥料,以此满足不同时期玉米生长需求。比如在拔节期到开花期的这段时间,因为植株生长较为迅速,对营养需求较高,所以需要加强综合肥料的施加;到了大喇叭口期的时候,就需要在施加肥料期间添加一些穗肥;到了灌浆期的时候,应该适量添加一些花粒肥等。注意在施加肥料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合理追肥,并要选择合理的方式追肥,以此提高肥料利用率。若想提升玉米高产栽培的效果,那么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很有必要,但其具体流程十分复杂,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处理田间杂草。由于玉米在田间生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杂草,导致玉米生长过程的养分被吸收,所以就很有可能造成玉米生长营养不良的现象出现。因此,相关人员对田间杂草处理工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具体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等方式,其中化学方法就是利用除草剂,而物理方法就是通过人工翻耕。

2.3.2 科学水肥供应。养分是确保玉米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玉米的出苗和结果阶段,更需要充足的养料补给,这就要求当地种植户要充分了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特点,在此前提下,给予合理的营养肥,进而确保玉米能够健康顺利地生长。最后,在管理期间,还需要做好灌溉排涝工作,尤其是在拔节、灌浆这两个生长阶段,要结合实际降水量进行灌溉排涝,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需要做好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丛生与玉米植株争夺土壤营养和水分。

2.4 播种

在播种正式进行之前,必须要对种子提前处理,先要在阳光下曝晒12h,减少种子中的含水量,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保证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出芽率。在进行种子播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播种时间,主要是因为外界温度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影响巨大。通常情况下,当距地表6cm~11cm处的平均温度不低于11℃时即可实施大面积波动,也就是4月中上旬。如果所种植为夏玉米,则需要看准时间种植,一般6月中旬种植最佳,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导致产量受损。对于玉米种植期间的方法选择,需要对实际种植地况进行考虑,同时依据品种、植株参数、实际种植时间、条件等确定种植密度,以此确保每一株玉米在生长时都有充足的营养。比如,对于一些叶面较为紧凑的品种,在种植时的株距应在15cm~17cm之间,种植数量可控制在4500株/667m2~5500株/667m2之间;对于一些平展型的品种,在种植时的株距应在20cm左右,种植数量可控制在3500株/667m2~4000株/667m2之间。随着当前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各类农业机械被投入使用,因此要想确保玉米产量,就需要调控好机械的参数,以此确保种植深度、数量等参数适宜且一致,提高出苗率。除此以外,一些地区种植人员在播种后有覆盖地膜的习惯,但是在覆盖地膜时要注意时间,应在浇透水后覆膜,并需要墒面宽度控制在0.6m~0.8m之间。

2.5 采收

采收一定要及时,不仅要依据玉米籽粒的生长状况采收,还要于秋霜来临前采收好。一般情况下7月或8月是最为适宜的采收时间,个别地区会选择在9月或者10月进行采收,需要根据玉米的栽培类型进行选择。在采收时可以利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进行采购,以往多数是用人工的方式将玉米掰下来,现在随着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开始利用机械进行采摘,能够提高采收效率。

3 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常见病害防治

3.1.1 玉米病毒病。玉米生长过程受病虫害影响非常严重,通常在玉米植株中会存在较多的玉米病毒,当玉米来到叶片生长期时病毒就会逐渐突显出来。通常来讲,玉米出现病害就出形成以下几种情况:茎秆、叶面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均匀的绿斑,若是相关人员在病害初期没有进行技术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传播与蔓延,造成玉米叶片出现枯黄条纹,严重影响玉米的健康成长,降低玉米栽培的产量与质量。治理玉米病害具体可以在已经出现病害的部位喷洒化学药剂,如吡虫啉稀释液,农户可以定期观察种植区域,一旦发现玉米叶片上有绿色斑点或黄色斑点,就要及时喷洒,从而在大范围传播前将病害彻底清除。

3.1.2 玉米大斑病。大斑病是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而造成玉米大斑病的主要因素就是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处在不同阶段的玉米植株造成一定影响。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会有一些灰色的斑点呈现在玉米叶片上,而随着玉米不断生长,灰色斑点也会逐渐蔓延和扩散,最终导致玉米茎秆部分出现大面积的黄褐色斑点。若是玉米大斑病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玉米叶片就会变黄枯萎,严重影响玉米果实的生长。治理玉米大斑病可以喷洒烯唑醇稀释液,有着较为良好的防治效果。

3.2 虫害防治措施

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对玉米栽培影响最大的虫害就是玉米螟,它还属于钻蛀性虫害,当玉米发生玉米螟时就会在表面出现一排小孔,当玉米抽穗后,玉米螟就会在雄穗上钻出孔洞,对整个基部造成较大损害,同时玉米螟还会吃掉大量玉米籽粒,对玉米种植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遭受玉米螟虫害,若是较轻的话会造成玉米籽粒不饱满,若是较为严重就会直接降低玉米产量。因此,在越冬之前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彻底治理玉米螟。具体来讲,玉米螟防治可以在玉米抽穗期间喷洒适量农药,也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投放玉米螟的天敌:赤眼蜂,玉米种植地可以设置3个/667m2蜂点,将蜂卡卷安置在玉米叶上,然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不断提高投放量,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农药化学药物对玉米造成的危害,同时也有着良好的治理效果。

4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措施

若想真正提高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那么就必须要为当地农户展现出其具体的应用价值,从而让农民对这一技术有着正确的认知和了解。首先,可以在各个推广环节贯穿先进的技术理念,如建立相对应的种植示范基地,将玉米栽培高产技术应用的效果直接呈现在玉米种植户面前,强化其对这项技术的信赖和认可。其次,在推广过程中也要具体分析当地的栽培技术发展情况,强化农业科研水平,保证玉米种植户的生产效益能够得到提升,在利益的激励下积极应用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从而扩散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推广效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准不断提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也逐渐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玉米品种,这就需要当地农户善于区分玉米种类,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挑选种植品种,防止品种与情况不符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提高玉米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融合程度,切实有效的为当地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玉米品种试验时,还应分析其潜在风险,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创新,观察其适应性,发现新品种的优势和缺陷,得出最精准的数值,确保后续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土地、品种及播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打好玉米高产、高效种植基础的关键技术,同时后续管理等技术的掌握也不可或缺,是确保玉米总体产量、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玉米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加。对此,为了确保玉米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当地种植人员需要充分利用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来确保玉米能够顺利生产,提高玉米产物的质量。最终确保玉米产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永权.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9):101-102.

[2] 牛银雪.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14):71-72.

[3] 孙彦,代聪和.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10):30-31.

作者:秦花芳

相关文献: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