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试论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农村环境保护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其不仅能够促使水电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开发,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些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而如何在新时期有效规避相关问题成为水利水电工程首要关注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以及农村环境保护展开相关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环保

试论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农村环境保护

当前,随着水利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合理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文章着重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技术层次入手,探讨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并对环保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了建设和环保的双赢战略。

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估是人类在进行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效应,导致环境的改变和人类健康和福利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对各主要方面进行影响评估,选择评估的内容;对各个项目的详细评估和评估方法,要根据项目所在的环境条件确定;根据社会环境、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确定评估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评价工作是把主观和客观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以评价对象为中心、评价体系为框架、评价模型和方法为工具的过程。一、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二、对指数的处理与权值的计算;三、选取并构造一套完整的评估模式。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水电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复杂的项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能源来说,水电属于一种洁净的能源,其开采程度和水能资源的利用率都很高。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水质造成任何影响,而且还能抵抗自然灾害。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破坏生态平衡的因子不断累积、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种方式呈现,从而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水力发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蓄水期、运行期三个阶段,这三个时期改变了河道原有的径流和泥沙流动,导致了生物自身的内在和外部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蓄水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蓄水期进入了稳定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随之显现[1]。

3 水利水电工程常见施工技术

3.1 软弱地基处理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基础状况,它以黏性土壤为主;粉土等结构强度低,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近几年,随着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能按照工程的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用换填技术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软土处理技术;化学固结法、混凝土搅拌桩、排水固结法等技术,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依据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成本预算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2]。

3.2 导流及围堰技术

众所周知,水力发电项目是人为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一种手段,而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困难,必须采取导流、围堰等技术。所谓围堰施工,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围堰,将水流引入围堰,以达到临时改变水流方向的目的,这样可以保证工程区域的安全和有序。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单位要对河道的流速和周围的地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根据周围居民的分布,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围堰结构,以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3.3 填筑技术

大坝和水库作为水利工程的主体,其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常常直接关系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为了提高坝体、水库等核心建筑的施工质量,一般采用混凝土填充技术,但随着现代水利水电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填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填筑工程时,应保证工程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加强工程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3]。

4 水电站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的正常水位为1797.0m,水库容量133万m3,日可调水量90.6万m3。大坝类型为高32.0m的混凝土重力闸坝,设计总装机330MW,总功率6261亿kW,多年平均发电能力16.23亿kW,属于二级大(2)型工程。该工程大坝的设计洪水可持续100年,校验洪水可持续1000年。

下游消能防冲层的设计洪水可持续50年。工厂设计洪水再现时间为100年,校验洪水再现时间为500年。以发电为主要发展目标,同时考虑河流的生态环境。2010年9月13日,水电站的导流洞顺利通过;2011年1月20日,成功地完成了水电站的下闸;2011年9月29日,该电站建成投产。在对该水电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时,对生态环境的酸碱度、土壤生产率等指标的敏感性增加,其计算指标的权重也随之增加。经过调查,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后,该项目周边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矿物采掘企业,废水排放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对本地区的河流、土壤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4]。并指出,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环境影响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比较稳定的,其灵敏度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根据该电站的环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实际调研的结果和与环境影响评估的预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然而,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其主要原因是电厂投产后并未达到满负荷,加上当地电力线路负荷有限,无法保证100%的产量,所以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比较接近,与实际情况相符。

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1 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大型的建设工程,它的专业性很强,其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科学、稳定的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生态环境等进行调查和调查,从而为工程的建设和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但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对前期准备工作不够重视,过分依靠以往的经验来进行设计,导致很多技术规范和要求与实际需要不一致,从而影响工程的最后质量。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软基的勘察不够好,而有关的加固施工规范又比较低,那么在工程的后期就会产生质量和安全的风险。

5.2 技术实施监管混乱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执行不规范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众所周知,在实施水利水电工程中,技术部门、监理单位、行业组织都参与了技术实施,而施工单位对此却是可有可无的,而且由于工期、费用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施工技术的实施和运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技术监督存在两个典型问题:第一,监理制度的职能向不健全;监理、技术部门等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建筑技术监督的作用。第二,目前的监理制度缺乏针对性,未能将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运用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与隐患,因而越来越多的有关部门开始重视和关注施工技术的实施[5]。

5.3 施工队伍能力欠缺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其管理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近几年,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工程公司开始向水利部门投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技术水平低的施工队伍。同时,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和提高,尤其是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些专业技术和能力相对薄弱的施工团队往往会出现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能满足工程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势必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

6.1 认真落实前期准备工作

在新时期背景下,建设高品质的水利水电项目,既能满足其长期、稳定的需要,又能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自己的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做到细致、全面地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其次,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设计,根据有关的资料和工程的需要,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以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

6.2 完善施工技术监督体系

为了切实贯彻实施水利水电施工工艺,必须进一步健全监理制度,使其在实际中得到应有的应用。具体来说,建设单位要做到:第一、各组织、单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督责任,尤其是监理单位要对施工技术的落实和应用起到监管作用。第二、在施工工艺监控中,必须对施工工艺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和环节,这对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第三、加强监理机构和部门的综合监控和控制能力,有效地解决施工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以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

6.3 强化施工队伍能力把控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控制,以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首先,在招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以施工队伍资质和施工技术水平为主要考虑因素,以选出综合能力更强的施工队伍。其次,加强设计、施工双方的技术交流,保证施工人员对项目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有较大的了解。最后,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增强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对工程质量的认识,进而实现水利水电项目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实际工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有害气体的产生,因此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燃油泄漏,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量。在工程建设中应尽量做到前期的前期工作,并充分利用先进的勘察技术,以有效地保障勘察基础的稳定,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7 水利水电工程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分析

7.1 加强问题分析和总结,为保护环境明确思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由于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如果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进行,必然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再加上要加快建设进度和质量,使得环保工作很难落实。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很难进行,从而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系统。因此,为维护生态平衡,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有针对性地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中,采用了大量的绿色材料和环保技术,以达到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所具有巨大的生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和应用绿色技术。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与绿色、环保技术的融合和创新,通过建立鱼类洄游通道、生态森林公园等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水利水电生态价值的全面提升。

7.2 加强环保问题的处理,切实提高环境处理成效

为解决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筑单位,要从生态因素出发,密切联系水利水电建设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同时要综合考虑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在建设中,要真正重视污染防治工作,以保证环保体系的实施,特别是要明确周围的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责任,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环保工作中,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大气、水源、耕地的保护,确保防尘措施的执行,加强对工程设施的日常巡查,防止出现漏气、漏油等问题。另外,在建设全过程中,严格禁止对耕地的毁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7.3 加强环保投入,注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优化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前提下,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对环境的投资。首先是不断完善环保体系,有效地界定环保主管的责任,以强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其次,要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力度,以保证环保经费的有效供给,以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基金的监督,为环境问题的优化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据。最后,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杜绝反弹,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该工程实例的实地考察及评估计算,得出了通过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但在大坝投产后,闸址下游将形成12km的减水区,同时下游的水流也会减小,一些深水区的水深也会降低,从而降低了鱼类的越冬和躲藏的空间。江边电站保证闸口下游流量2.41m3/s,下游河道不会中断,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太大的影响,在3月份~6月份,可适当增加闸门下泄水量至6m3/s~22m3/s,以促进闸下游河段的鱼卵生长。

8 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在建设中引入新技术;在采用新的方法的基础上,应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并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工程方案,以加速工程建设;全面建设绿色、环保的水利建设项目,实现水利、水利、环保的双赢战略,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卢锦华.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问题分析及农村环境保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2.

[2] 高原,刘付涛.试述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技术中的问题及环境保护[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6):218.

[3] 杨磊.探究节能环保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有效结合[J].中国设备工程,2021(23):267-268.

[4] 许文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农村环境保护[J].水电水利,2020,4(4):9-10.

[5] 李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的分析探讨[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5(9):314.

作者:屈宏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