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升水利灌溉管理效率,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本文概述了提高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的路径。
关键词:灌溉管理;效率;路径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水利灌溉管理只是对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对灌溉水源进行分配及对水费进行管理,但随着农业改革的推进,农业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对水利设施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分配灌溉水资源。
1提高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的必要性
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保障,一旦灌溉水资源不足,势必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水利灌溉工程是为农业生产输送水源的重要设施,是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提高农业水利灌溉效率,还需对其进行持续性维护和管理。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过于粗犷,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导致水资源大面积污染。高效的农业灌溉管理,有利于用水成本控制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提高地方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举措。加强水利灌溉管理,不仅可有效填补传统灌溉管理模式的漏洞,实现对用水成本的有效控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用水现状,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许多水利工作人员对农业灌溉管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无非就是水费的收取、相关设施的维护及水资源的分配。但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农业产业正朝着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对水利设施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高效利用,是水利工作人员亟需探索的问题。构建科学完善的农业水利灌溉管理体系,提高农业水利灌溉管理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2农业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未能实现管养分离
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仍旧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水管部门将收取相关费用、项目管控及抗旱防汛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没有置身于市场环境中,导致水资源的巨大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经济很难得到发展。同时,水利灌溉由多个部门实施管理,经营性和公益性部门不能实现管养分离,导致管理效率较低。
2.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农民缺乏节约水资源的意识,由于用水制度中缺乏明确的用水规定,灌溉用水量没有触及到农民的利益,农民很难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1]。
2.3缺乏群众参与
农民外出务工呈递增趋势,大部分农民缺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导致农民的出工率显著降低。此外,管理者解决出工问题的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矛盾,致使相关政策不能发挥出应有作用,进而导致水利建设和维修无法落实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水利灌溉管理的效率。
2.4缺乏合理的水费征收方式
水费征收是灌溉管理的重点内容,合理征收水费,不仅能更好地开展对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还能减少水资源浪费。从目前水费的征收情况来看,依旧采用传统的征收模式,即根据灌溉土地的面积进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导致基层群众意见较大,不仅加大了水费征收难度,还降低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提升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效率的路径
3.1构建全面的基层水利管理系统
传统的基层水利管理系统往往由基层工作人员组成,即主要由村干部负责,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较低,管理系统缺乏完善的组织结构,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效率。相关部门要引导农民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参与水利灌溉管理。在建设农民用水协会的过程中,挑选在当地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居民组建领导班子,提高农民用水协会的公信力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农民用水协会制度,公开人员招聘方式及涉及用水的相关制度,使农民用水者协会可以公开透明,更好地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可,并规范化开展相关工作[2]。
3.2重视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
开展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合理地完善灌溉工作,还需引导当地村民有意识地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从水利灌溉现状来看,农村居民缺乏节水意识,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基层政府要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有关节约用水的知识,可在宣传栏张贴有关节水的海报;组织当地村民参加知识讲座,宣传节约用水;定期通过农村的“大喇叭”广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不仅可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还可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水利系统建设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
3.3构建完善的水费征收制度
农村之所以会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与水费征收不合理有直接关系。传统的水费征收主要是根据灌溉土地面积进行收费,未能按照实际的用水量收费,导致村民过度灌溉,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还会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应构建科学的收费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费征收标准,根据实际用水量进行收费。同时,要明确各项收费标准,做到收费清晰透明,提高农民交费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延误交费的问题。
3.4合理规划
首先,当地水利部门要根据相关政策,提前制定合理、合法的融资方式,筹集建设水利灌溉设施的资金,确保水利灌溉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其次,在建设水利灌溉设施时,需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考虑水利基础设施所需要承载的灌溉负荷。同时,要考虑季节变化对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的影响,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最后,在建设水利灌溉设施之前,要对建设地周围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尤其要了解居民区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现状,有效消除其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保证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效率,使其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居民服务。
3.5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从基层水利灌溉管理部门的人员结构来看,存在“外行多,内行少”的情况,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影响了农业水利灌溉效率。为了有效提高农业水利灌溉效率,需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相关人才,可以选择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进行集中教育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水利工程管理能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社会上的相关优秀人才,并提高其福利待遇,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构建具有高水平的工程管理技术人才队伍。最后,要组织现有的工作人员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增强其管理水平。同时,可邀请社会上的相关专家进行知识讲座,或通过“一带一”的方式,由高水平的人才带领基层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4]。
3.6积极推广先进的节约型灌溉技术
目前农村水利灌溉的主要方式为漫灌,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灌溉效果,但受当地土质及输水渠道的影响,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因此,需对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对农民普及先进的节约型灌溉技术,从而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农民的灌溉成本,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
3.6.1沟灌技术
沟灌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节水型灌溉技术,灌溉的针对性较强。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够进行大面积的灌溉,还能够对土地面积较小的区域进行灌溉,可有效增强对田间土壤水的利用,并降低水分蒸发量,促使农作物更好地扎根、更好地吸取深层土壤水。
3.6.2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和膜上灌溉技术
我国属于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水资源供求不平衡,有很多区域属于贫水区。在缺水区域种植农作物时,需有意识地应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地膜覆盖保墒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膜上灌溉技术是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灌溉技术,是基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而诞生的新技术。灌溉时需将地膜铺设在沟中或畦中,通过地膜进行有效输水,可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可通过灌水孔或放苗孔进行灌溉,不仅能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还能提高对水利灌溉的管理效率。
3.6.3水平畦灌技术
水平畦灌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控制土地精细平整技术而诞生的地面灌溉技术,其优点在于可提高灌溉水管理效率,还能保证灌溉的均匀度,避免发生涝害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通过不断提高畦面平整精度,可使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大,同时便于农用机械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
4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基层管理部门需从自身着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田博文.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615(18):294+297.
[2]王玉红.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创新策略探析[J].四川水泥,2020,281(1):335.
[3]武军国.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新探索[J].乡村科技,2020,242(2):125-126.
[4]焦赏.推广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J].水电水利,2020,4(10):35-36.
作者:张艳丽
相关文献: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