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回顾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进畜牧业在健康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直接污染上,同时也表现在畜牧业产品的重金属等间接污染上。文章主要针对当前阶段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健康造成的重大环境危害防治问题进行较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提出具体的环境污染危害防治问题解决措施,缓解当前畜牧业生产对今后我国牧业生态环境健康可能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监测以及治理相关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方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has inevitably been accompanied by a series of eco-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The main causes of pollution must be reflected in the severe air pollution, soil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other direct pollution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as well as indirect pollutions such as heavy metals in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s. 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 more effective and targeted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to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environmental hazards caused by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s regard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and helps researchers to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zard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China in alleviating the adverse impact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rapid production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for animal husbandry, and in promoting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t the present.
Keywords: animal husband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mode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迅速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使牧民经济增收。在国家社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的低效无序生产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环境负担。因此,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看待和解决畜牧业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与生态痛点。本文首先对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分层次地看待并且发现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地有效的治理措施,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科学体系和环境可持续友好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1畜牧业生产的生态环境问题
1.1技术含量低造成的生态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新型畜牧业主体生产经营模式还是以我国传统的农业小农加工生产模式为主,小农大规模加工生产,自然资源要素地位高于科技投入,从而容易造成畜牧业单位产值小,生态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这种传统农业散养家庭养殖生产模式与西方长期实行农业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农业养殖生产的现代农场家庭家畜养殖业发展模式仍然相比甚远。散户农场家庭家畜养殖户的农业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生产工艺装备技术以及传统农业机械生产工艺装备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加强农民群众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方面不能充分适应目前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家庭家畜养殖业的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会造成畜牧业生产效率低下,畜牧业生产所使用的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成为了生态环境的负担,近些年来过度养殖甚至造成了部分草原生态退还现象。尽管有轮耕休作等政策的支持,在低下的畜牧业生产效率面前,对生态退化危机的解决仍然是杯水车薪。
1.2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现象
畜牧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直接污染以及间接污染。有人对农村110个养殖场(户)进行调查发现,有98.2%的养殖场(户)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其中36.4%为严重污染,1.8%对土壤造成污染,4.5%对水源造成污染。
1.2.1直接污染
(1)空气污染氮气对整个城市空气的污染与畜级业生产息息相关。由于来自哺乳动物及其饲料中多余动物蛋白质的最终新陈代谢,或者可说是动物及人类粪尿中多余的食物及其养分经过由厌氧嗜酸性氧化杆菌或厌氧细菌的过氧化酶酶分解后结合生成的有毒化学物质。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具有强烈化学刺激性或者有毒化学气味的恶臭惰性气体。若这些臭气在大气中的浓度不高,量大,可自行在城市大气层中进行稀释而得以迅速扩散。但臭气含量至上,不会直接引起城市环境中的公害或者污染物的问题,若量过于大且浓度高的各大城市郊区臭气长期存在,会直接致使整个城市以及人们的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良情绪,给整个城市以及人们的的生活环境带来许多不愉快,影响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农村人口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过去已经远离了城市的一些大型畜牧场和畜禽养殖场,现在则离农村居民的主要常住生活区越来越近,畜牧业生产中的城市臭气时刻需要引起我国社会公众高度的关注。
(2)土壤污染资料分析表明:一个奶牛场,可平均日产牛的粪尿50t,一个肉牛场日均可产牛的粪尿20t。一个蛋鸡场,日产鸡的粪便2t,一个生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约20t。如此大的粪尿排放量,特别是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如果猪粪得不到有效妥善处理,不仅会使当地畜禽自身的健康生存环境恶化,甚至还会直接严重危害当地人类的生态环境。利用畜禽饲料粪便直接将水排放于土壤地表,或直接将水用于土壤施肥,容易直接造成人畜土壤孔隙阻塞,造成人畜土壤中的透气、透水性明显下降,引起人畜土壤板结,尤其是养殖产生的猪粪。为有效提高哺乳动物畜禽肉蛋饲料产量,减少癌症发病率,在使用畜禽肉蛋饲料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畜禽饲料化学添加剂,如有机生产性雌激素、抗生素、有机有害化学品(俗称杀虫剂)、有机砷、铜、锌和复合铁等,经常用畜禽饲料粪便处理浓缩后直接排入土壤,可直接造成土壤中的盐分和有机重金属的大量积累,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3)水源污染水污染主要直接表现在水中有机物和水中氮、磷的排入污染,畜禽养殖的粪尿中富含大量有机磷的物质和水中氮、直接严重地影响了整个水体生态环境。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尿和水中污水,大多都直接排入水体环境,大量的水中有机物和水中氮、磷直接排入整个江河湖泊和淡水池塘,使整个水体更加负营养化,水藻大量频繁生长,氧气的溶解度急剧降低,水质条件恶化,鱼类大量患病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人畜间的饮水安全。另外水污染还主要表现在水中微生物的吸入污染,粪尿和水中的大量病原细菌微生物随水和污水一起吸入排出后再流入整个水体,使整个水体中病原细菌致病指数急剧升高,对整个人类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1.2.2间接污染
畜产品中某些化学药物残留和其他重金属药物残留含量是直接影响我国畜产品营养质量的2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然而,现实中饲料生产者为了不断提高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畜禽饲料中广泛大量使用各种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通常是饲料配合畜禽饲料中关键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畜禽饲料生产转化率,促进当地畜禽饲料生产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然而有些饲料添加剂的大量投入使用对当地人畜安全、生态环境健康保护问题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其中如果用的是药物抗生素,它可以直接作为一种药物抗菌素的抑制助长剂和抑制催化剂,还可以加强当地畜禽饲料肠道细菌疾病的有效控制防治,促进当地地区畜禽肥料饲产业的生长发育,提高当地畜禽药物饲料生产投资率和报酬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超大剂量直接投入使用,某些药物抗生素不可能直接造成大量畜产品中某些药物化学残留,通过一种移动式的食物链直接投入使用,会造成人体对食物产生各种药物中毒性的药物化学反应和畜禽产生各种过敏性的药物化学反应。
2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我国国情和环境现状,防治环境污染宜采用科学手段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策略。首先,应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畜牧业的技术含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及监控养殖场,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危机。其次,要研究和开发有针对性的技术处理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污染问题,开发兽用防臭剂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用粪便处理技术降低畜牧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提升畜牧业污水处理水平减轻水源污染情况。最后,优化畜禽饲养规模、场地选择、产业布局,对畜牧业污染物处理等作出严格的规定,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法治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畜牧业的养殖以解决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间接污染问题。
2.1提升环保意识缓解生态退化
要深入进行我国全民重视环境保护和全民环境文明建设的思想教育,强化引导人们社会物质和文化精神文明协调同步发展的基本思想观念,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改善。为此,一是农业和住房城乡建设环保部门特别提出我们应该要继续加强对小型畜禽养殖户环保垃圾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自律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科普宣传,同时不断改进小型畜禽养殖粪便收集垃圾处理操作工艺技术,改变过去各种同类型畜禽养殖场只对分散户企业实行集中自主处理垃圾收集管理、简单进行粪便清运的垃圾管理模式,推广利用热水炉烘干清运牛粪垃圾处理工艺,集中进行垃圾处理汇集,统一进行粪便垃圾处理。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和环境业务思想教育,提高倡导全民重视生态保护意识和环境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农村畜牧业务专业技术人员们还要定期进行畜牧业务培训,着重学习如何用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技术有效防治农村畜牧业环境污染,提高畜牧业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建立畜牧持证执业上岗培训制度。
2.2直接污染问题防治技术
2.2.1兽用防臭剂开发的空气除害技术
为了有效减轻各类畜禽饲料排泄物及其他臭气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生物预防消毒角度出发,可在畜禽饲料中或其他畜禽饲养垫料中适量添加各类消毒除臭剂。其中如畜禽沸石、麦饭石、腐殖酸等一类物质,都具有很强的氧化吸附细菌作用,吸附、抑制、分解畜禽排泄物臭气中的各种有毒物和有害物质。
2.2.2土壤资源化利用的粪便处理技术
现代化的家禽畜牧业和养殖业,畜禽们的粪便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有机营养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科学高温加工干燥工艺,可使这些粪便成分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如猪和鸡粪通过化学高温干燥工艺加工可制成猪和鸡粪等饲料。这些畜禽们的粪便经过加工可制成天然有机肥和其他生物利用有机肥,扩大了畜牧养殖产业链,既提高了畜牧经济效益,又充分保护了生态环境。
2.3增强畜禽免疫力减少间接污染
动物本身必然具有潜在的身体抗病力和免疫力,通过强身健体减肥养殖,提高我国畜禽抗病力和免疫力,减少各类兽药的大量使用,提高我国畜产品营养品质。微生态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能有效促使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控制各种有害生物体的繁殖,提高各类动物对自然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再利用,提高和增强免疫力,达到促进其生长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掘利用我国各种中草药生物资源的天然优势,研制各种能有效调整促进畜禽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的各种中药生物制剂,积极研究开发各种绿色健康畜产品,提高我国畜牧业社会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效益的同时,缓解因为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对畜牧业产品的影响,减轻畜牧产品中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3结束语
畜牧业养殖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防治畜牧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粪便肥应用于农业肥料的生产能力必将远远大于一般农田的肥料负载生产能力,因此就需要不断加大牲畜粪便综合处理和肥料开发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工作力度。如何防治我国畜牧业养殖生产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各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将生物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重点落实在我国畜牧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为促进畜牧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畜牧生存生态环境,以保证其在畜牧业中的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刑廷铣.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2001(1):39-43.
[2]郭伟清.简述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21(7):141.
[3]姜立军.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探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4):37.
[4]佘金平.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J].广东蚕业,2020,54(4):42-43.
作者:李文涛
相关文献: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