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大量的新耕作技术和农机装备相继问世,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过程中,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本文详细分析、探讨农机农技结合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真正推动农机农技结合,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机农艺;现代农业;推进融合;促进发展
1 农机与农业一体化的概念
农业一体化主要是对农业技术的学习,主要包括种植、选育、土壤肥料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农田灌溉、机械使用、农产品加工和储运等方面[1]。农业机械是指从事农业、畜牧、水产等涉农生产和初级加工的各类机器,包括耕作、种植、施肥、植保、排灌、收获、农产品加工、畜牧业和农业运输业等。农机技术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农作技术。农技一体化是指通过科技和相关媒介的有机结合,利用先进的农艺技术和农艺设备,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深入融合将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辩证联系
2.1 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以农技为基础
实现农业机械化,其根本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促进现代化的发展,从而达到高质量、高产量。为了使农用机械可以与农学相匹配,必须根据农艺标准的位置、集中度、硬度、强度等特点,研制出适合大规模种植的农具。例如,一般的收割器都是用来进行收割玉米的,但由于当地的天气条件不同,玉米的茎中会有大量的水分,所以不能直接通过收割器来收获。而根据这一特性,农用机械研究工作者开发出了一种半投饵的劫持型稻谷收割器,它仅适用于水分含量不太高的稻穗,若水分含量太高,则不能到达脱粒处,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农业上的困难。
2.2 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适应性较高的农产品
用农机来代替常规的工作方法,固然有很大的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那就是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所以,让农业机械技术与农业相结合,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具有很多的限制。农业技术改造必须全面考虑是否能够在实施中达到机械化和操作,进而推动农业发展的质量提高[2]。这就要求农技工作者要实现“群体”特性:一是选择适宜于农用的作物,二是要合理地选择适宜于机械耕作的种植方式,以达到密度、位置和集中度的合理性。
3 农机与农技结合的必要性
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全面的机械化为依托,现代农机要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相结合,从而促进农业的近代化。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弄明白农业与农具的关系,以及两者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农业工具的功能侧重点,制定适合于农业工具的生产工艺。
3.1 农技结合对农业生产力的明显改善
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就需要进行农业的近代化发展,而农业与农技的有机结合是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农业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同时不能对土地实行掠夺;而在“生”和“养”之间,则要进行毁灭性的生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农艺技术,使得农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免耕、田间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土地轮作、秸秆还田等技术手段的出现,唯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将这些保护技术与农机有机融合,才能显著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3.2 农技一体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过多、土地面积小、生产效率低下。分散的耕地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农民出去务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土地的流动就成了一种常规。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都要求使用先进的、适合的农机具。近些年来,国家对农机具的购买和使用的累计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在我国,随着农业整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技技术却越来越落后。因此,要想真正破解这个难题,就必须把农学与农用结合起来,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农用机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实现粮食增产,从而缓解目前的农业问题[3]。
3.3 农技一体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需要密切的农技和机械的配合,而农技的深入结合则是农业生产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现代化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国家曾经大力推行大苗机,但由于当时的插秧机设计中,仅注重减少劳力,忽略了秧苗巨大的根数和插秧后的整齐性,造成了插秧机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问题,这就造成了农机技术的不合理性,在技术上的投入收获的成果也很少。因此,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要保证多年来的农艺技术和现代农机化技术的结合,必须要对农艺理论和农艺的结合程度进行研究,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进而开发出更多功能、更多质量更优的先进农具,从而使农机、农艺的高度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
3.4 实施粮油生产的全面机械化
长江地区种植了数千年的稻、麦、油菜等粮油作物,从耕种、施肥、除草、收获全靠人工,劳动强度高,产量较低,与现代的水平差距较大。当前,全国各地都把农业机械化水平纳入了地方农机发展的主要内容,大宗粮油作物如水稻、小麦、油菜等机械化技术覆盖耕种地、播种育秧、机械化种植、植物保护和适时收割,全程机械化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如果没有快速发展的农机化,将使我国的耕地流失问题更为突出,而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
4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问题
4.1 缺乏将农机与农技相结合的经验
在某个区域,农技工作者会根据当地的天气,选择适当的作物,但在选定好农作物后,并没有将农机的适应性纳入到考虑范围方面,而在农技工作者进行筛选的时候,由于不了解作物的特点,不能够改变机器,因此不能进行高质量的耕种。而在实施种植项目时,有关的农技工作者忽视了农机的应用,同时忽视了农机的价值,在种植的时候,他们并不擅长机械的运用,也不认同机械的实用性,而是采取了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所以大大延长了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同时忽视了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性。因此,农机与农艺相融合是有很困难的。另外,目前我国在推广、应用新农机、运用技术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推广力度不大、推广不到位等问题。
4.2 农业技术差异造成农用机械制造的难度
不同地域的农作物栽培结构、分布都不尽相同,不同的耕作方法包括:轮作、连作、间作、套作、混作和单作。同时,农机研发与发展落后于农技发展,导致新型农用机械可供选用的空间较小,影响了广大农民对农用机械的普遍使用和发展。
4.3 农机与技术相结合的客观环境较差
在农作物品种的认定上,忽略了机械化条件下的适应性考量。同时,一些农艺工作者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实践。由于传统的农艺技术在设计上受到限制,忽略了目前的机械化发展,导致机械化生产与农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冲突。目前,农作物生产所采取的多种思维和模式,虽然充分运用了资源,但也增加了发展的困难,且其使用费用也会增加;农机科研人员本身对于农业种植在区域上、品种上所存在的差异缺乏全面认识,因而致使其在研发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产生了农机的实用功能较差的现象,与农艺实际需求产生了矛盾;农机在创新与推广方面存在着力度弱的问题,且工作环境差、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5 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有效措施
5.1 确立农机与技术相结合的理念
当前,将农机与农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只强调技术的普及,而不重视耕作工具,那么很少有机会大规模使用。在推广农机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相应的技术,就不能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假设在一个粮库中,正在进行农业机械的普及,配备了大量的机器,如自动收割机,但是在真正的任务中,却没有工人来操作。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引入相应的技术和装备,并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相互促进,从而使我国的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5.2 扩大农机和技术的普及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要推进我国的农业生产的近代化进程,需要在农机、技术、方式、规模上进行改革。农业农村部门应该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通过与其他粮库进行联合,就在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为了招揽更多的人,其他地区的种植者会到现场考察,向前来考察的游客介绍农机和农艺的优势,以此来招揽他们。而且,相关从业人员还可以免费为当地的农民提供现代的农业技术,如收割之类的。这些都是由专业的农技人员来完成的,如传授知识,让工作者能够言传身教,进而扩大他们的种植范围。
5.3 各有关部门应加强支持力度
综合推进农机与农技的高效结合,对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光靠有关工作者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其他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比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承认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根据其发展的需要,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扶持,资金不仅要用于农具和技术的研发,更要将其用于推广,如在央视电视台播放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新闻,进而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另外,各有关部门也可以向基层的农业生产社、基层干部宣传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结合,并在其中举办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推广会议,并制定一项奖惩机制,对那些主动引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金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农机与农艺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5.4 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
要实现农艺融合,必须要设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小组,组建专门的农艺融合领导小组,保证农业现代化和农艺融合的实施。同时,要制订健全的发展计划,明确相关职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健全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针对目前农技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讨,以便在农技一体化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5 加强各方面的团结协作
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农业和农艺两者都加快发展,使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在农业重点工程和配套的基础设施上,要制定和实施农技结合的措施,使农技和农技结合得到切实落实。
5.6 研发农机、农艺发展的关键技术
农机生产企业必须以农业生产实际为指导,各级有关部门都要到生产实际中去,开展农机、农艺活动,农机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通过合作,共同研促进究农机、农艺发展的关键技术。在已广泛应用的农艺技术的指导下,可以开展农技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把农具的适应性作为选择育种、栽培和养殖模式的重要依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制定并健全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规划纲要,农机推广模式,达到农机与农业技术的深度结合。
5.7 强化农业机械技术支撑
要建立农机与农艺的集成研究项目,组织专门的技术研究团队进行技术创新。重点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同时健全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生产系统。加强技术储备,以适应农艺一体化的发展,并以规范化引领规模。以规模驱动工业化,以数字化促进自动化,以自动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因此需要强化农业机械技术支撑,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5.8 在农业生产中要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
农机生产主管单位要切实落实计划、监管、协调、服务等工作,技术研发推广、试验鉴定、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单位要各尽其责,努力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共同促进农机现代化发展。以农业机械企业的协作和整合为核心,构建一个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市场推广系统,并不断完善推广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市场营销水平。
6 结束语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农用机械化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克服了长期困扰着农民的劳力、劳力和劳动效率的问题。农机研发单位、农机生产企业等部门多方合作,集中精力进行农艺改良;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关。
面对农艺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业现有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现有先进农艺技术的基础上,突破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推动形成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机制。在新设备的引入和耕作生产技术的持续更新基础上,使农村的发展更加迅速。综上所述,将农机和农技相融合,既可以使农用机械的品质得到改善,又可以促进农技技术的创新,加速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生产单位要重视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发展,要大力推广农机使用和农艺改良,要增加农业机械的投资,要使农业现代化得到切实的推进。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和农业的有机融合,相互协调,相互发展,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农业技术体制的变革,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水平,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整体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杨明.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2):72-74.
[2] 周云珍.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37(12):42.
[3] 杨玉翠,姜姝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1):13.
作者:刘广成
推荐阅读:农机论文如何投稿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