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建宜居城市环境,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概念、发展阶 段、发展现状、评审要求,从提升绿地数量和绿地质量方面浅析了促进绿地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措施,以及重庆在 结合山地特色下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建设;人居环境
生态文明 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 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 和呼声。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生 态文明、构建先进人居环境道路上,利用生态学原理来 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十分必要,而创建生态园林城 市,正是适应新发展要求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的新目标,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生态园林城市概念
利用环境生态原理(景观异质性、多样性、尺度性、 动态性、稳定性等)来建造的城市,即生态园林城市。它 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营造景观优美、稳定 和谐,调节、丰富和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先进人居环 境,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功能。生态园林城市旨 在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有效减 少和防治土壤、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共 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促进人类与自 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发展阶段
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进程中,生态园林城市是承 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自 1992 年起开展国家园 林城市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 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建立在园 林城市建设基础上,按照我国国情及实际,提出建设生 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是为实现生态城市作铺 垫。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生 态建设发展阶段中递进的发展目标及发展阶段,现已 初步形成了分阶段、分步骤,且指引传统城市向生态城 市发展建设模式的评价系统。
3 发展现状
2004 年,住建部(原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创建“生 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出台了《国家生态园 林城市标准(暂行)》;同年,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2007 年,为推动国家生态园 林城市创建,确定杭州、苏州、张家港、绍兴、许昌、扬 州、南京、青岛、威海、桂林、常熟、昆山为“国家生态园 林城市”试点城市。2012 年,正式发布了《生态园林城 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和分级考核标准》。2016 年,印 发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 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并修订了《国家园林 城市系列申报评审管理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 准》。2020 年,我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命名城市已 达 19 个,包括地级市 14 个、县级市 5 个。
4 评审要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评审的基本要求:每 2 年 1 次,申报年为偶数年,评审年为奇数年。国家生态园 林城市评审的程序,包括:材料审查、达标审核、实地考 查、综合评议、结果公示和命名通报。国家生态园林城 市评审的基本标准主要分布在综合管理、建设管控、绿 地建设、市政设施、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 7 大领域,包括:城市绿线管理、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公园 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最低值、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立 体绿化推广、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林荫路推广率等等,这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审的最低要求。
5 创建措施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应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其中,绿地不仅 整合城市市政设施、道路交通等要素,还是重要的城市 基质和生态资源。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一个恢复与再 造自然的过程,包含园林绿地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保 护等。现从绿地建设方面简单探讨如何建设国家生态 园林城市。
5.1 提升绿地数量
对城市空地、荒裸地块的绿化整治,对旧城、老城 的绿化美化;同时,结合城市地形特征,对边坡、堡坎进 行绿化植物栽植等措施,提升绿地数量。目前,立体绿 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之 一,也是城市绿化数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着“绿地有 限,绿化无限”理念,立体绿化既包含位于屋顶、外墙面 等建筑立面的绿化,又包含城市立面空间进行绿化方 式的多种手段。“重庆市立体绿化技术规范”定义:立体 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立地条件,选择植物材料沿建 (构)筑物或者自然立面攀援、固定、贴植、垂吊形成的 立面或斜面绿化。我国深圳等城市对立体绿化的做法 就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立体绿化建设手段可从立交 桥天桥等架空、建筑立面、屋顶等展开;立交桥天桥等 架空绿化,可在立交桥、人行天桥两侧悬挂、栽植绿化 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建筑立面绿化,可在立交桥柱、隧 道、市街公厕与变电箱等立面实施立体绿化;屋顶绿 化,可先从公共空间着手,通过政策补贴和广泛宣传, 引导民众的主动参与。 重庆处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山地、丘陵面积占 90%以上,“山城”重庆适宜结合自身山地特征,对边 坡、堡坎、崖壁进行绿化改造。2019 年,重庆市政府印 发了 《关于主城区坡地堡坎崖壁绿化美化的实施方 案》,按照“一年试点示范、两年全面铺开、三年基本完 成、四年巩固提升”时序计划,利用山城立体优势,实施 山体生态屏障防护、桥头立交节点、堡坎、高切坡隧道 口等坡坎崖绿化美化,立足“小切口”、惠及大民生,消 除城市绿化斑秃,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 丽之地,到 2022 年底,基本实现“推窗建绿、出门见景、 四季见花、处处花香”的愿景。
5.2 提升绿地质量
城市提升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人、城市、社会发展中 的矛盾,问题驱动引领创新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正是包含着对绿地质量提升的需求和期待。首 先,提升绿化品质可通过“彩化、香化、美化”的方向,注 重空间和时间的搭配,大力推进建设社区公园、街头游 园等,提档升级具备条件的现有绿地。提档升级可通过 提升植物品质、优化植物配置、调整空间结构、融入文 化元素、完善绿地功能等措施。提升品质可融入城市 历史文脉,体现城市特色,进一步完善绿色空间基础生 态功能,以及公共游憩、文化传承、防护保障、附属配套 等功能。其次,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公园绿化、市政设 施建设与管理,因地制宜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 高质量海绵化绿地系统。可在绿地建设前期,根据相 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设计海绵专篇,达到海绵城 市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要求。
2018 年,重庆市政府启动了主城区绿化提升方 案,结合重庆山地特殊地形,着重在跨江大桥桥头,立 交桥、轻轨、重要主干道周边,空地山体等重点区域提 升绿化景观。例如,通过轻型基质、种植容器在桥体栽 植九重葛等色叶植物,将落叶与常绿混栽来丰富隧道 口、立柱的季相变化等,以营造繁花满城、缤纷四季植 物景观,通过植物层次重组、优化空间结构,打造城美 山青。同时,重庆还启动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对江 岸体量较大的高架桥柱与硬质堡坎进行立体绿化美 化,对消落带植物景观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打造,修复生 态以形成整体的生态岸线,改善了人居环境。近 2 年, 重庆结合城市现状,着重开展了海绵城市、城市园林绿 化补缺提质、街头绿地提质等建设,效果较好。
6 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建设是一项世代相传、惠及当 代、荫及子孙的系统工程,注重城市与自然和谐,是提 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 契机,提升绿地数量、绿地质量,实现品质化建绿、精细 化护绿等理念,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品 质,创建先进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进 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张云路,关海莉,李雄.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响应[J].中国园林,2017,33(2):71-77.
[2]张洪敏,周垠.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园艺,2013(21): 63.
[3]杨敏婷.浅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及生态园林城市发展[J].现代园艺, 2019(14):198-199.
[4]樊厚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及应遵循的原则[J].安 徽农学通报,2020,26(23):60-63.
[5]吕锐锋.人·城市·自然——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心得[J]. 风景园林,2007(2):8-15.
[6]刘颂,韩晶晶,潘霞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 2010,8(1):17-20.
[7]陈金印,王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 报,2006,12(4):70-72.
[8]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2007(7): 16-20.
作者:王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