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玉米是我国普遍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国民经济效益的增长息息相关。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是在玉米覆膜下应用的较为先进的灌溉节水方式,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大面积耕地的有效灌溉,实现灌溉节水、保湿、保温、改善土壤性状、加速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效果,实现玉米产量增收目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本文就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优势展开阐述,探讨分析了该节水栽培技术的相关要点,希望为玉米种植户及农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探讨

1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优势

1.1 增加苗株成活率,实现产量增收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是在一整块田地中使用玉米大垄宽窄行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宽行之间的行间距一般为90cm,窄行之间的行间距为50cm。该种植模式能确保每行玉米之间拥有较高的通透性,增强通风效果,并且在品种选用时可选择紧凑型耐密玉米种,能有效增加玉米苗的成活株数。与常规栽培相比,每1hm2地块可多种植15000株玉米。每株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2cm~24cm,栽培成功后每1hm2保苗数量可达到6万株~7万株不等,有效实现了玉米总产量的增加。

1.2 地膜增温保墒,增加整体产量

玉米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蕴藏热量的散发,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覆膜种植的地块温度与未覆膜土壤相比温度可高出6℃左右[1]。因此,农民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可选择生长周期长、抗病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的中晚熟品种。地膜覆盖后每10cm深的土壤含水量要高于未覆膜土壤含水量15%左右,为玉米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与温暖的生长环境,为幼苗早日破土而出提供保障,提升幼苗成活率。

1.3 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成本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时,水分经滴灌管道直接进入土壤中,减少了水分蒸发。同时滴灌水分在耕层土壤中呈梯形分布,供玉米充分吸收利用,不存在土壤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情况,有效节约水资源。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施肥量较大,容易造成肥效利用率低、产量低、面源污染等现象。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能将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对玉米田进行系统供水、供肥,可按照玉米实际需肥规律,选择最佳时期追肥,实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玉米根系生长区域,保持最佳水肥供应状态,从而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实现了节约用肥目的[2]。同时,该技术应用时所需人工较少,能合理减少人工投入,提升玉米整体质量与产量的同时,节约了整体费用成本,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 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应用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后,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水肥供应充足,增产潜力较大。因此,可根据种植地具体地势、积温差异、土质等选择优良品种。在肥力相对较好的地区应选用耐肥、抗倒、增产潜力大、生育期相对较长的玉米品种,在相对旱薄的地区,应选用耐贫瘠、耐旱、稳定性较强的品种。

2.2 种子处理

种子选取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晒种、浸种及拌种。晒种时可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场地进行种子晾晒,利用太阳光杀灭种子上附着的病菌,提高种子活力的同时减少根源性病虫害,晒种的同时要对种子加以筛选,将颗粒不完整或瘪粒、含虫粒的种子捡出处理掉;将选好的玉米种子放入5cm深的45℃温水中浸泡8h~10h,每隔2h搅拌1次,确保种子浸泡均匀,浸种可促进玉米种子尽快萌发新芽;播种前选用合适的抗病害药物进行拌种,以预防玉米苗期病虫害。也可直接购买经过精选加工,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以上、水份13%以下经过包衣的种子。

2.3 整地施肥

整地对玉米生长与收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玉米根层变化一般在5层~7层,多者为8层~9层,一株玉米根系条数多达60条~120条,且会衍生大量分须,入土深度达2m,95%集中在0cm~40cm土层内,因此高产玉米要求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疏松,水肥气热要相互协调,利于根系生长。整地时可运用深松整地技术,使用深松铲或凿型犁等松土农机具对土壤进行疏松,深度可达20cm以上,适于经长期耕翻后形成犁底层、耕层等不宜深翻的地块。或使用旋耕机具松碎耕层土壤的耕作方法,其耕作深度浅但碎土性能强,旋耕后地面较为平整。在犁地前要进行全耕层施肥,一般选用30kg/667m2低氮、高磷、高钾复合肥,或2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均匀撒于地面结合深耕施入耕层。也可使用2t/667m2~3t/667m2腐熟透的农家肥或60kg~80kg商品有机肥,1kg生物菌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化肥利用率。

2.4 适时播种

玉米播种温度应高于12℃,出苗时间需要15d左右,温度越高出苗速度越快。播种可使用播种机,利用大垄宽窄行栽培技术,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覆土、镇压以及覆膜等作业。使用覆膜播种机前要注意调试覆膜装置、播种装置及覆土装置。大垄垄底宽设置为90cm~100cm,大垄上玉米窄行间距为40cm左右,宽行玉米行距为60cm左右。播种密度要综合考虑水肥、地力、品种特性等因素,肥力中等以上地块一般早熟品种控制为7500株/667m2~8000株/667m2,中晚熟品种6500株/667m2。播行尽量端直,应用双垄面全膜覆盖技术,运用集雨抑蒸、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原理,实现以膜集雨、覆盖抑蒸、膜下滴灌及垄沟种植为一体的种植技术。膜边覆土要严实,确保不出现较大缝隙,播深要保持一致,一般为5cm。

2.5 膜下滴灌管道铺设

2.5.1 铺设时间。膜下滴灌系统主要部件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控制测量与保护装置。滴灌工程要与当地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相结合,管道铺设前要进行田间情况勘察,确定管道铺设规模及控制范围,选择适当的取水方式,确定滴灌系统型号,工程布置等[3]。当玉米生长至5叶期~8叶期时,可在玉米行间铺设滴灌管道,铺设时间过早会增加除草器械田间作业的难度,且玉米幼苗较小时对滴灌管道固定作用不强,一旦遭遇强风天气,则可能会造成滴灌管道相互缠绕、损坏的情况。购买滴灌材料时不要贪图便宜选择劣质管道,增加后期维护难度,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且有质量保证的。

2.5.2 铺设方法。首先要在机井旁安装水肥一体化机械设备,需要购置500m/667m2~550m/667m2的滴灌管道,管道规格选择外径17mm、壁厚0.2mm、滴孔间距0.3m、流量2L/h~3L/h,选购直径为50mm的输水管道10m~15m,另需阀门开关和接头若干。玉米行间每间隔一行铺设一条滴灌管道,然后按照田地坡度的大小和每台水泵的供水能力,在田间纵向铺设滴灌管道1条~2条、横向铺设2条~3条,将每块田地划分为面积基本一致的若干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总阀门,将输水管道与机井旁水肥一体化机器设备、水源相互连通,将滴灌管道与每个输水管道连接。每条滴灌管道长度为30m~50m,切忌过长,超过50m容易导致滴灌管道前后水压差过大而出现出水不均匀情况。

2.5.3 水肥一体化注意事项。每次进行水肥滴灌操作前,要先使用清水滴灌一遍,水肥滴灌结束后再使用清水滴灌一遍,对滴灌管道进行冲洗,防止堵塞滴头,保护管道及滴头等设备不被液肥腐蚀,避免管道内或滴头处长出青苔等,同时要将过滤球拆下彻底清洗。选择无污染的流动水进行灌溉,肥料尽量选择易溶于水、没有杂质的冲施肥或液态肥。如采用吸肥泵,施肥罐内最好配备搅拌器以搅拌肥料,使其快速溶于水。根据玉米苗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肥规律合理配比肥料种类及用量,一般选择氮肥、磷肥与钾肥。

2.6 田间管理

2.6.1 清除杂草。种植人员要做好玉米生长发育期间的田间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清除玉米田中杂草,避免杂草与玉米苗产生营养竞争,影响玉米的整体产量。田间杂草较少时,可人工拔除。若杂草过多,可根据玉米苗不同生长期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除草,在玉米1叶期~3叶期时,每667m2可用100mL浓度为40%的莠去津悬浮液和30mL的315g/L异恶唑草酮·噻酮黄隆兑水后均匀喷洒将杂草封杀;玉米3叶期~5叶期时,每667m2可用180mL浓度为22%的莠去津可分散悬浮液与水混合后均匀喷洒消灭杂草。

2.6.2 浇水追肥。玉米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及玉米实际需水、需肥规律进行灌溉追肥。如果玉米播种后天气较干旱,可浇一次蒙头水,以提高种子成活率;苗期做好查苗补苗工作,玉米苗3叶期~5叶期,要控制好水肥量,以促进根系健康发育;穗期适当追施攻秆肥;拔节期追施尿素肥;玉米花粒期要注重人工去雄,确保玉米授粉质量,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滴灌并追施尿素,尤其是在玉米粒灌浆期、蜡熟期,一定要确保土壤含水肥量充足,以提高玉米总产量。玉米5叶期~8叶期时滴灌管道铺设完成后,遇到干旱情况即可浇水抗旱,每个小区浇水8h/次~12h/次,每次追肥时间要控制在阀门打开0.5h后,先将管道内放满水,然后计算出单位面积内具体施肥量,将其分次倒入肥罐内溶化均匀后施入田中。

2.7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往往会受病虫害危害,常见的玉米病害有白粉病、大斑病、黑穗病等,常见虫害包括玉米蚜、玉米旋心虫等。治理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精准施药”的原则。通过轮作倒茬、土壤处理、种子包衣、中耕除草、发生初期统防统治等防控措施,减轻病、虫、草为害和产量损失。

2.7.1 白粉病。白粉病是玉米生长发育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嫩芽、叶片、叶柄、新梢,同时还会对作物的茎秆、枝蔓、花果等具有较大危害性。玉米发病初期,受害叶片会出现褪色黄斑或近圆形白色粉斑,随后出现卷曲、皱缩、畸形等症状,病叶上逐渐出现白色菌粉层与针头大小的黑色小颗粒点,病情严重的受害部位会覆盖一层白色菌霉层。白粉病的发病轻重与种植环境温度、湿度等具有直接关系,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0%~80%时最易发病,氮肥施用过量、种植密度过大等也会加大该病害的发生概率。防治该病害时,需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处理24h,抽穗期发病可使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7d后再喷1次,效果较好。

2.7.2 大斑病。玉米大斑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玉米栽培地区广泛分布,极易导致玉米减产,严重时能减产50%以上,给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玉米大斑病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会对叶鞘和苞叶造成危害,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病斑呈黄褐色或灰褐色长梭形,长约5cm~10cm,宽1cm左右,有的几个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焦。在阴雨连绵时期,病斑上会出现灰黑色霉层,抑制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玉米发生该病害后,首先要将植株基部黄叶、病叶摘除干净,然后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d喷洒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7.3 黑穗病。玉米黑穗病的病原菌多侵染玉米种芽,并随着芽苗的生长而生长。玉米感染该种病害后其果穗较粗短,外观近似于球形,不见花丝,苞叶表现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叶会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部分植株受害后不结果实,顶部呈刺状。雄穗受害后会整个变成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的黑粉,甚至长成畸形穗。玉米丝黑穗病多在土壤温度为20℃~25℃、湿度为18%~20%时发生。对于玉米黑穗病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玉米种要选择抗玉米丝黑穗病的优良品种,播种前使用0.07%的粉锈宁拌种,或用50%矮健素液剂200倍溶液浸泡种子12h,然后加入适量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进行拌种。玉米生长期间要及时将田间可疑植株清除掉,在玉米抽穗后及时将黑粉菌孢子病穗割除,避免造成大面积传染及后茬传染,患病秸秆禁止造肥还田。

2.7.4 玉米蚜。玉米蚜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苗期多危害新生叶片,玉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食植株上的汁液,同时制造大量排泄物,该排泄物覆盖在玉米叶片上会影响光合作用,且容易使覆盖处滋生大量霉菌,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减产。预防该种虫害,可在播种前使用适量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玉米种,拔节期时若发现该虫害,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在植株上,杀虫效果较好。

3 结束语

传统模式的玉米种植管理技术中田间灌溉量、施肥量消耗均较大,水肥利用率偏低,总体种植成本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该区域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传统的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较为繁杂,劳动生产率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三农”工作的发展需求。要想实现新时期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型农业发展,推广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势在必行。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省时、省工等特点,提升了水肥利用率及土地产出率,增加了玉米整体产量,提高了区域内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娟,曾显春.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19(4):88.

[2] 代丽茗.提高绿色玉米产量的重要管理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39.

[3] 田金平,娜孜古丽·托合塔尔,葛国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溶肥筛选试验探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0):21-22.

作者:吕海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