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全方位了解事业单位本身的运营管理情况,不断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间接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调整和改革,进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诉求,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和实践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在总结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应对和改进策略,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实践应用;绩效管理;效果评估
引言
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贯彻执行,关键在于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而伴随事业单位改革的落地和不断推进,其本身也面临着经费压缩、业务竞争等现实问题,如何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就成为十分必要的议题。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所在
所谓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过程监督之时,将绩效管理的观念、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有机融合。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性十分清晰,其以绩效本身为核心,将成本控制作为绩效管理的指标,通过对各部门支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预算收支管理,进而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事业单位本身就承载着关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公共服务的相关职能,通过完善和强化预算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使其释放出更大的价值,在不断巩固其发展基础、稳定其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日渐完善[1]。
(一)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作为事业单位所应用的一种管理工具,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对内部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识别和有效应对,如此不仅有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而且能够规避预算编制过程中潜藏的风险隐患,为优化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设置科学的预算指标以及考核方案,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优化预算管理活动的整个流程,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科学且必要的支持,这样不仅强化了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效率,也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进而确保了预算管理活动的高速运行。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构建现代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单位自身资金的使用情况展开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促使其更加规范和合理,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拨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首先,在预算编制环节需要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这样可以在前期预算资金安排的过程中就剔除无效的资金诉求,减少效益较低的预算投入,将优先的资金使用到真正能够带来良好社会效益的部分或项目支出上。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目标监控,对于发现超出预算的行为及时进行识别和纠正,严重时需要及时遏制偏离绩效目标的支出,进而减少事业单位资金浪费的情况。最后,在预算执行结束以后,需要对其实施效果展开科学的评估,这样可以更为公正地呈现出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且在后续其他活动以及项目支出安排过程中,在资金方面做出调整。
(三)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以及约束力
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核心构成之一,也对预算管理效率以及预算管理水平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就过往的实际情况来看,以往的预算体系往往存在着刚性以及约束力不强的情况,很容易出现内部资金被挪用的情况,给后续各项活动的开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2]。首先,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弥补过往预算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缺失以及不足之处,如此不仅可以提高预算执行的刚度,实现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之间的有效关联,更能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其次,以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为切入点,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对预算执行活动的合理化建议和对资金的有序调拨,这样可以让预算资金和事业单位的行政活动实现充分结合、密切合作,在提高行政效率的过程中,也为后续其他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阐释
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缺乏有关财政资金使用的定量以及定性评价标准,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优化和推动很难有所起色。而且现如今很多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忽视资金管理、无视资金路径的情况,显然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内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已经变得十分明显,具体包括这样三点:
(一)事业单位的决策更加科学,需要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支撑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预算政策进行严谨的分析和研究,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针对事业单位负责的重大项目必须进行前期的调研和绩效评估,这意味着其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信息以及意见,防止出现盲目决策的情况,此时就需要进行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
(二)事业单位优化内部资源管理及配置,需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本身也在发挥着针对各类经济活动的管理控制作用,进而让内部的财务权益和事务权益更为匹配。通过对预算绩效实施动态的、追踪式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让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更为密切地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对资金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的出现,更可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
(三)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需要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意味着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强调前期编制、中期执行和监督,后续的评价和反馈都需要贯彻和落实,严格地参与其中,生成预算绩效管理的闭环。事业单位可以在不同环节及时地发现内部管理、费用支出、项目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通过及时应对、不断修正完善,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响应发展诉求。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就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存在这样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目标本就设置得不够合理
如今,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尤其在预算绩效目标的设计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即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调研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套用预算绩效管理的模板,以至于出现预算指标失真、失效的尴尬情况以及风险隐患[3]。
(二)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加以利用
对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的应用在整个工作流程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流程以及模块的“闭环”实现。但是在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本身对评价结果不够重视、应用程度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问题。首先,对于绩效评价结果本身便不够重视,因为在此过程中没有落实相应的责任,绩效评价结果也仅仅停留在评价结果的层面,对后续政策调整以及预算执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最终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因为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客观性把握得不够充分,以至于前期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少客观性的指导和调查,进而导致输出的报告质量不佳,指导性意义不强。
(三)事业单位本身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够重视
尽管目前国内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很多改革本身非常被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改变,而且对预算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由于单位的管理层、领导层本身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不够熟悉,对于相关制度的落地不够熟练,以至于其整体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虽说其是一项需要横跨所有部门、所有流程的工作,却依然为财务部门所牵头,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普及度和贯彻率并不高。
(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割倾向
当下,在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内部都存在明显的重视分配、忽视管理,重视支出管理、忽视绩效管理的情况,也就是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之间发生严重的割裂。首先,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应付行为,简单地将以往的数据汇总编辑、进行简单的增减处理,这样既没有和其他部门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也促使预算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出现脱节,最终影响到预算目标的实现。其次,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也是非常明显的情况,这会导致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被及时识别和发现。
四、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及应用实践策略阐释
“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这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非常直接的要求,其需要被融入实际工作过程中,在方方面面树立绩效意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工作办法以及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细化和完善工作流程,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由此要求可知,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包括:
(一)加大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力度,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体系以及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施归根到底需要依靠内部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这些工作人员自身的素养、专业技能、品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效果自然十分关键。首先,必须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促使其生成严谨的法治以及绩效意识,能够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基础的业务活动进行紧密衔接。其次,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相关制度的制定要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可以让预算绩效管理得以更为全面的落地,通过构建科学的、长效的机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序性以及长效性,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体系的设置
结合事业单位本身的组织管理制度以及特征,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目标体系的设置,尤其需要生成科学的绩效指标系统以及标准,进而为绩效评价以及监督控制提供关键性依据。对于事业单位本身而言,其要结合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社会责任定位、工作任务,在有效调研的基础上,综合性地考虑成本、产出、经济效益、失效、生态效益以及可持续性等多重因素指标,设置更为系统和完善的项目绩效目标以及整体绩效目标,从多元数据以及多维视角出发,细化和量化绩效目标,提高目标体系的准确度以及客观性。
(三)充分借助和利用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内部管理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本质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都是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及效益的媒介,因此借助内部管理控制来优化预算绩效管理自然带有强烈的意义以及必要性。首先,在预算编制阶段可以借助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就绩效目标设置的是否科学进行合理的评估,判断其是否属于“三重一大”等。其次,在预算执行阶段,内部管理控制可以对预算执行的效率、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如此可以更为及时地了解到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情况,而且如果过程中发现预算执行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可以及时做出预警。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为了持续性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媒介,通过搭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同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合同信息及档案管理等的有效衔接,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序性,也减少因为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共享所导致的各方面成本损耗[4]。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可以加强对当下流行的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相关系统的搭建,这样可以通过数据及时识别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实施动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单位针对问题能够及时止损,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以及及时性,进而实现良好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五)关注并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结果并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外部评价与内部自评相互组合的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此时,各级事业单位可以结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自评,并将评价结果及时报送给财务部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导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测评[5]。后续更需要加大对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促使其能够对事业单位未来的预算管理工作做出有力的引导以及规范性指导。
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作出科学且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从事社会公共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从提高思想意识着手,优化管理方式、创设良好的考核氛围,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同时需要将目标设置、跟踪管理、评价反馈以及结果应用纳入整个流程当中,促使绩效能够和预算得以充分结合,进而不断提高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让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罗东梅.新时期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1(21):63–64.
[2]田海珠.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探析[J].财经界,2021(14):181–182.
[3]夏俊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财讯,2021(10):196.
[4]左瑞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会学习,2021(30):68–70.
[5]吕洁.基于有效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质量与市场,2021(11):82–84+87.
作者:胡瑜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