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职称论文

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综合职称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制造行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对产品研发环节的重视程度。由于研发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有效控制研发成本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经营发展的综合费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研发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基于此,文章对制造企业研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策略

制造业研发成本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成本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内容。当前制造企业都加大了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以期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助力。研发成本的管理不但能够保证企业资源的集中与合理应用,还可以保证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为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帮助。因此,研发成本的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制造企业研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作用受到限制

在研发成本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利用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使企业明确自身在进行产品研发过程中成本管理的目标,提高研发成本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但是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其研发成本的预算管理目标不够科学,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预算管理缺乏对研发投入的有效约束,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乏力度。

(二)缺乏科学的退出机制造成研发成本的提高

科学的研发退出体系不仅能够保证研发资源合理调配,还能够全面掌握不同项目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当前制造企业在开展项目研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退出机制。制造企业不断提高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但在研发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许多研发项目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帮助,企业仍然对这些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导致企业的研发成本无法转化成经营效益,影响了企业研发成本的管理[1]。企业需要研发项目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但是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企业不但缺乏必要的退出管理制度,而且也没有针对项目信息构建完善的披露制度,缺乏对项目经营发展的有效把控,造成企业研发成本过高。

(三)审计效果不够理想

企业在内部构建有效的研发成本审计模式,能够为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因为审计人员对研发项目的流程和内容缺乏有效的了解,因此没有完成全流程审计模式的构建。审计人员仅仅依据项目披露出的资源使用情况以及账目和实际的准确性开展审计,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由于缺乏对项目具体情况的掌握,在发现成本出现波动时,无法及时地识别存在问题的节点,无法及时追究责任。在提交审计报告时,主要的内容没有涵盖研发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导致研发成本不断增加。审计效果的不理想,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落实,限制了成本管理。

(四)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

企业在进行项目研发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通过产品研发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当前研发成本主要包括实验室成本、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而人力资源成本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目前项目研发团队规模较大,并且其薪酬待遇在企业内是最好的,因此研发人员消耗的工资薪酬是研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五)产品研发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大部分具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企业,研发环节是产品形成的首要环节,需要企业配备相应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和资金。但在企业多项目并行的情况下,单个项目所投入的资源也会受到限制。而制造企业的部分产品是多学科集成技术,项目投入资源不足会造成研发时间较长,产品的设计方案和项目精细化管理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个别产品再投入市场以后生命周期较短,通常需要迭代多次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不仅要面临同行竞争压力,还要控制产品更新迭代的成本,这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乃至企业的经营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制造企业研发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研发成本预算管理

首先,制造企业要针对研发阶段制定明确的成本预算方案,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预算方案。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案应当对企业资源成本的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规划,在预算方案中要对研发项目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运行情况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披露,保证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部门要依据预算方案的具体内容,明确自身在研发成本管理中负有的责任和权利,保证研发成本预算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2]。

具体来说,研发成本预算应当立足于产品生命周期,通过提高研发效率来控制采购、生产和售后服务等阶段的成本。因此,研发成本预算方案应当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意详细编写预算说明,每一项成本支出都要与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相扣,并做到支出依据充分、费用标准合理和计算结果准确;其次,企业在完成研发成本预算方案的编制后,要对预算方案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过企业内部信息披露制度使不同部门对自身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行明确,召开员工会议对预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对其中不合理的部门进行调整,使企业各部门认同预算方案,避免预算方案对各部门提出不合理的目标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预算落实效率不高。在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完毕以后,要利用企业的信息披露模式,使各部门了解自身的预算目标和任务;最后,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落实。预算方案编制完成后,企业各个部门要对自身的研发成本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不但可以促进研发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还能够将预算管理落实情况跟企业绩效考核有效对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当研发成本预算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对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进行追究,从而保证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

(二)建立科学的研发项目退出机制

企业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研发项目退出体系。制造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无法保证所有的研发项目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然而项目研发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成本,因此企业要制定合理的预警指标针对项目研发的成本管理。在研发项目退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企业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研发资源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成本和预估收益等进行指标的构建。在企业研发资源的投入与效益不成比例时,应当及时停止项目,以免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将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的项目中,可以保证企业资源获得充分利用。此外,在项目研发退出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利用科学的信息披露制度为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因为企业进行研发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复杂程度,与企业发展的格局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通过项目退出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保证退出原因和后续工作有效披露,使得项目研发团队对研发成本的管理目标以及项目运行情况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帮助利益相关者建立信心[3]。

企业在进行研发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退出体系开展优化和完善,在有关的管理制度中对项目退出的流程进行明确,针对一些项目可以利用暂停方式来停止研发,在企业具备额外研发资金时,把资源分配到暂停的项目当中,使得项目科研重新开展,避免投入过多的资源造成成本的浪费,利用阶段性的项目研发模式,保证研发成本利用的合理性。

(三)提高研发成本审计工作的质量

为了保证企业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首先应当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因为研发项目的内容较为复杂,审计人员只有对项目内容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因此企业不但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还要使他们了解企业当前进行研发项目的具体内容,通过组织会议使审计人员加强与研发团队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对项目成本和使用的资源建立充分全面的认识,不但能够促进审计效率的提升,还可以全面了解项目进度,使研发人员了解审计工作在研发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约束。其次,企业要在研发项目整个过程中建立审计体系,因为项目研发所需的资源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审计需要建立对项目的全面追踪模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效用。审计人员要依据项目计划和资源使用情况,建立全过程全环节的审计模式。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利用调查走访等方式核实资源利用状况,将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开展全面的比较和分析,明确研发项目所具备的市场竞争力,为退出机制的构建提供支持[4]。企业要加强各个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加强各部门领导与审计人员的交流,保证他们可以了解到研发项目的具体状况,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企业要完善审计报告披露制度,当前许多企业的审计报告主要针对研发成本账面数据的审计,不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企业在进行研发成本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建立审计报告制度,使企业各个部门对研发成本管理工作的进行情况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性,还能够保证企业审计信息的准确性,为研发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四)提高企业研发团队的水平

多元化的发展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为了保证企业研发项目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时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不同的领域当中,制造企业需要与高新技术企业、能源发展企业建立合作与交流,保证其项目投资领域的多样性,因此在进行项目研发收益分析时,需要针对所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益开展全面的分析,保证其与企业发展战略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项目研发所能获得的综合收益,企业要加强对研发人员的培训力度,当前许多制造企业项目研发团队的整体水平较高,但是他们缺乏对有关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影响了研发成本控制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结合项目研发的成本使用情况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组织研发团队接受财务管理有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财务管理流程和重要性,认识到研发成本使用情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作用,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促进研发项目综合收益的提升。

(五)基于产品竞争战略制定研发成本控制策略

在加强研发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制造企业不能忽视产品战略。以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为依据,结合产品战略制定有效的研发成本控制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要参与其中,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产品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具体包括市场客户、竞争对手、投入机会、自身经营情况等,并汇总相关信息,制定产品成本控制目标、研发成本控制策略和具体控制点;同时,充分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产品的类型,按照边缘产品、成长产品、种子产品、成熟产品这四个阶层进行划分,明确不同产品的市场战略定位,最终确定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例如:制造企业对研发成本控制,可以采取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有效的途径控制产品,形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以低成本优势占领市场。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具备规模化的生产设施、低成本的产品设计、自动化组装设备以及有利于分摊研制费用的全球性销售规模[5]。成本领先战略在研发成本控制过程中十分常见,这是由于该战略聚焦于产品设计环节,即简化产品形成成本,将产品或服务中额外添加的功能全部取消,并提前设计好原材料成本、人工费用、生产工艺创新、自动化技术等,在设计环节就能够控制产品形成的关键成本要素,为后续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奠定成本控制基础。

三、结束语

制造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质量与产品研发工作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联,创新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路径。随着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要求不断提升,研发成本的控制不但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项目退出机制、提高审计质量,提升研发团队水平,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研发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芳.浅析制造企业成本管控优化对策[J].纳税,2019(18):242-243.

[2]袁昌鸿.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控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6):81+83.

[3]于明飞,王雨菲,汪洪亮.高新制造业研发成本管控分析与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298.

[4]胡均.研发制造企业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0(9):119-121.

[5]陈玉香.高新制造企业研发费用预算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19(35):90+92.

作者:朱雅萍

推荐阅读:建筑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