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早春葡萄的种植管理与褐斑病的防治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葡萄具有良好口感与较高营养价值,受到市场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早春葡萄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提前葡萄的上市时间,既可以满足市场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的需求,又可以提高葡萄价格,进而扩大葡萄栽培效益。为保证葡萄的产量与品质,种植人员需充分掌握早春葡萄的种植管理要点,规范、科学地开展树体管理、肥水管理等工作,同时重点防控葡萄褐斑病,避免褐斑病等病害威胁到葡萄栽培效益。

关键词:早春葡萄;种植管理;褐斑病

早春葡萄的种植管理与褐斑病的防治

临沭县处于山东省东南部,境内拥有丰富光照资源和适宜降水量,年均日照时数及降雨量分别在2558h与852mm左右,十分适宜各类作物的生长。近年来,临沭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早春葡萄的栽培面积持续扩大,显著促进了当地民众的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需引导各类种植主体深入掌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早春葡萄种植的规范化水平,做好葡萄褐斑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促使早春葡萄的产量、品质得到保证。

1 早春葡萄的种植管理技术

1.1 园地建设

为保证葡萄的品质安全,需科学选择建园地址,尽量与公路、车站、城市等所远离,周边没有污染源存在。建园区域具有背风向阳、便捷排灌等特点,壤土与沙壤土为最佳土质类型。依据东西向建设葡萄大棚,结合地块条件确定大棚长度,顶高与肩高分别控制在3m与1.5m左右,将排气口设置于棚顶及两侧,以便满足后期管理的通风需求,要将全园植被全部清除掉,对地块土壤进行深翻。葡萄具有深根性特征,需依据长1m、宽0.8m的标准开挖定植沟,混合上层熟土、杂草、有机肥等均匀填入沟内,制作高垄。

1.2 品种选择

结合地区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较短休眠期与生育期、适应弱光环境、较强连续结果能力的早熟品种,如有核8611、京秀等。

1.3 苗木定植

春季土壤解冻后实施葡萄栽培工作,一般集中于3月中上旬前。栽植时剪留15cm苗根,自根苗根颈需平齐于地面,依据10cm标准控制嫁接苗接口与地面的距离。在回填过程中,遵循先表土、后底土的顺序,回填后充足浇水,待苗木新梢达到5cm左右,每株将2个健壮新梢保留下来。

1.4 地下管理

第一,土壤管理。每年采收果实后,充足施用基肥。将宽、深各50cm的施肥沟开挖于葡萄定植沟的两侧,对葡萄根系土壤进行疏松,促使葡萄根系的发育速度得到加快。第二,施肥管理。将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需肥规律纳入考虑范围,对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频率等进行确定。在施肥过程中,着重施用有机肥,辅助施用适量的化肥。每年采收果实后施用基肥,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树龄、结果量等因素确定施肥量,一般施入有机肥500kg/667m2~1000kg/667m2、氮磷钾复合肥50kg/667m2~70kg/667m2。葡萄坐果后开展第1次追肥工作,氮磷钾复合肥施用25kg/667m2~30kg/667m2。果实着色前开展第2次追肥,施入磷钾肥25kg/667m2,以便促使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营养竞争矛盾得到缓解。每年配合喷施3次~5次叶面肥,叶幕形成期利用0.3%尿素溶液进行喷施,以便叶片发育得到加快。花前利用0.3%硼肥开展第2次喷施,促使葡萄坐果率得到提高。进入果实膨大期后,利用0.3%磷酸二氢钾进行持续喷施,频率控制在1次/10d,以便满足果实发育需求,促使果实品质得到提高[1]。第三,水分管理。为满足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在上架后、施肥后、采收后可分别透水浇灌。之后,种植人员将天气条件、土壤墒情、植株长势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科学开展浇水工作,一般集中于芽前、花前、花后等时段,依据65%~70%的标准控制土壤相对湿度。进入果实膨大期,葡萄植株的水分需求显著扩大,要及时开展浇灌工作,依据70%~80%的标准控制土壤相对湿度。临近成熟期,一般不需要开展浇灌工作,依据55%~65%的标准控制土壤相对湿度即可,这样果实品质可以得到提高。进入雨季后,种植人员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否则将容易诱发病虫害问题,对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1.5 生长管理

1.5.1 抹芽定梢。通过抹芽定梢工作的开展,可对葡萄树势进行调节,促使新梢花前生长量得到控制。通常情况下,萌芽至开花期内要进行2次~3次抹芽工作。首次抹芽于新梢强弱分明时开展,将强梢、弱梢、多余的隐芽枝、副芽枝等抹除掉,保证留下的新梢具备统一的长势。在留梢密度方面,可将8个/m2~12个/m2新梢保留下来,依据20cm标准控制新梢间距。新梢达到20cm长度后,第2次抹芽工作即可开展,将统一长势的新梢保留下来,当新梢达到40cm后,需将个别过强的枝梢再次抹除掉。

1.5.2 绑蔓引缚。萌芽前,依据实际整形方式开展绑蔓工作。新梢达到40cm后,开展新梢引缚工作,以便于架面上均匀分布新梢。禁止过早或过晚开展引缚工作,否则容易折断枝梢。针对遗留下的弱梢、强梢,要分别采取不引缚、先捻后引的处理方式,或在架面上以弓形方式引缚强梢,促使其生长势头得到削弱。在新梢引入过程中,需及时摘除掉新梢上长出的卷须,促使葡萄植株的营养消耗得到减少。

1.5.3 扭梢。在早春葡萄种植管理过程中,葡萄发芽的整齐性往往不佳。为保证开花前结果枝具有基本一致的长短,可扭动先萌动芽新梢的基部,减缓其生长速度。开花前,也可扭梢处理花序上部的新梢,这样坐果率可以得到提高。

1.5.4 新梢摘心。花前需剪掉新梢的梢尖,这样新梢与花穗对贮存营养的争夺态势能够得到暂时缓和,可向花穗中流入更多的贮存养分,促使花芽分化、开花、坐果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进入开花期后,种植人员要及时开展摘心工作,花上叶片保留7片~8片即可,且将花穗以下所有副梢全部去除掉。

1.5.5 副梢处理。在葡萄植株营养枝生长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副梢产生。种植人员只需将顶端2个副梢保留下来即可。当有二次副梢自副梢上发出,只将顶端1个副梢保留下来,于2片~3片叶期开展摘心工作,立即抹除掉其余新长出的副梢,以便向叶片集中营养,促使光合作用得到增强。进入果实着色期后,则不需要开展副梢摘心工作。

1.5.6 花果管理。为促使葡萄的果粒大小、色泽等得到改善,需对负载量及果穗的果粒数进行严格控制。如果葡萄植株具有过多的果穗,将会影响到果粒着色效果。一般情况下,结果枝达到20cm长度后,即可疏除掉花序,每一果枝将1个果穗保留下来。部分果枝长势较弱,则去除掉全部果穗。开花前7d,将花序顶端全长的1/4~1/5掐除掉,促使果粒数得到减少。进入盛花期,可向果穗喷施含赤霉素的生长调节剂,开展保果及膨果处理。当葡萄果粒与黄豆粒大小类似后,疏果工作即可开展,将畸形果、小粒果等及时疏除掉,每穗保留80粒~100粒果。完成疏粒工序后,需利用正规厂家的纸袋对果穗进行套袋处理,尽量不要将劣质袋子应用过来,否则容易污染到果粒表面[2]。

2 早春葡萄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在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病虫害会对葡萄品质、产量等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褐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减缓葡萄植株长势,难以向葡萄果穗充足供应养分,导致葡萄品质得不到保证。种植人员要充分了解葡萄褐斑病的发生因素,做好综合防治工作,降低葡萄褐斑病的发生概率。

2.1 危害症状

葡萄植株中下部叶片是褐斑病的主要危害部位,通常情况下,可从大褐斑与小褐斑两个方面划分褐斑病的症状类型。第一,大褐斑病。葡萄假尾孢菌是大褐斑病的主要病原,叶片遭到侵染后,初期有不规则的淡褐色角状斑点产生,慢慢向1cm直径的病斑转变,病斑大多保持赤褐色状态,具有黄绿色的周缘。若病害较为严重,小病斑还会相互连接,形成大病斑。病斑具有清晰边缘,背面则难以有效区分。进入病害后期,叶片慢慢枯死。若季节雨水较多,园内湿度较大,还会有灰褐色霉状物出现于病斑上。第二,小褐斑病。葡萄叶片遭到侵染后,初期有褐色小点出现,慢慢向圆形、椭圆形的褐色病斑转变,病斑直径一般保持在0.2cm~0.6cm。病斑大多为褐色或棕褐色状态,同心轮纹存在于病斑中央,具有十分明显的病健交界。病斑边缘略微隆起,通常为暗褐色状态,且有水渍状环存在,若园内湿度较大,会有灰褐色、黑褐色的霉状物出现于病斑中央,叶片背面往往产生椭圆形、不规则形的病斑,没有明显的边缘存在,当病害加重后,相邻病斑将会逐渐连接,叶片出现变黄、枯萎脱落等现象。

2.2 发病条件

第一,病菌孢子侵染。病菌孢子具有较长的寿命,主要附着于葡萄枝蔓表面,能够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当进入多雨季节后,病菌将会通过叶背面气孔向葡萄植株内侵入,具有20d左右的潜育期。若园内温湿度适宜,将容易有重复侵染现象发生。第二,雨水偏多。葡萄转色期内,温度逐渐升高,雨水天气较多,容易出现褐斑病病害。葡萄棚内具有较大的湿度,为病菌繁殖及病害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施肥不当。部分种植人员不能够科学开展施肥工作,导致葡萄根系难以高效吸收营养元素,植株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情况严重,大幅度减弱树体长势,降低植株抗病力,发生与流行病害。第四,清园遭到忽视。部分种植人员在葡萄栽培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园内枯枝、病叶等及时清除掉,枝蔓、病叶上附着大量的病菌孢子,病菌将会反复侵染植株,导致葡萄褐斑病的流行。第五,盲目用药。部分种植人员对农药过分依赖,当出现病虫害后,首先采用农药进行防治,甚至一些人员对药剂使用量随意加大,病原菌抗性及药害发生几率会增加,严重减弱植株长势,增大叶片气孔,更容易感染葡萄褐斑病,不但浪费药剂资源,也会增强病菌的抗药性。

2.3 综合防治

2.3.1 农业防治。葡萄苗木长势及抗病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葡萄褐斑病的发生与流行,种植人员要精心筛选葡萄苗木,保证具备健壮长势。完成葡萄栽植后,做好后续的浇水、施肥等培育工作,促使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在葡萄架式选择时,需将园内条件、葡萄品种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在降低管理难度的基础上,保证园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要将整形修剪工作科学开展起来,通过抹芽定梢、摘心绑蔓、疏花疏果等工作的开展,促使葡萄植株长势得到增强,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这样不但葡萄植株的抗病力得到提高,葡萄最终产量也可得到扩大。施肥是葡萄种植管理的重要环节,施肥科学性直接影响到葡萄植株的长势及抗病力。因此,种植人员要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在降低葡萄褐斑病发生几率的基础上,提高葡萄的产量与品质。有条件的话,尽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过来,禁止盲目或随意施肥。每年秋后要对果园进行彻底清扫,将落叶、枯枝等清除出去,于园外采用深埋、烧毁等方式进行集中处理,促使园内越冬病源得到减少。进入葡萄植株中后期生长阶段,需将植株下部黄叶、病叶等及时摘除掉,这样园内通风透光性可以得到增强,有助于园内湿度的控制。进入多雨季节,需提前疏通园内排水沟渠,将积水及时排出去,促使周围空气湿度得到降低。

2.3.2 生物防治。为应对化学药剂可能造成的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可将生物农药应用过来。当葡萄植株发病后,可利用植物源农药生物碱水剂300倍液等对葡萄植株进行喷施,一般持续2次~3次,间隔控制在7d左右。

2.3.3 化学防治。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将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下去,选择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药剂类型。园内尚未出现葡萄褐斑病时,可向葡萄植株均匀喷施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药物,降低葡萄褐斑病的发生率。当园内出现病害后,需及时喷施25%阿米达2000倍液、1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等药物,持续2次~3次喷施,间隔控制在7d以上。由于叶背面气孔是病菌的主要侵染途径,要将叶片背面作为药物喷施的重点部位。

2.3.4 推广宣传。部分种植人员不具备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缺乏良好的病虫害防控意识,容易导致葡萄褐斑病的发生与流行[3]。例如,一些人员随意盲目施肥,向植株过量浇水,或不能够及时开展修剪整形等工作,将会明显加重病害。面对这种情况,当地相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自身的技术宣传与指导服务职能,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单页等各类载体向种植人员传授科学的栽培管理理念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帮助种植人员熟练掌握早春葡萄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明确葡萄褐斑病的最佳防治时机与用药方法,促使葡萄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得到改善,葡萄最终产量及品质得到提升。

3 结束语

早春葡萄能够提前葡萄的上市时间,有助于提高葡萄栽培效益。在早春葡萄种植管理过程中,栽培人员要深入落实相关技术规程,明确葡萄各个生育期的栽培管理要点,优化土肥管理及水肥施用技术,重点防控葡萄褐斑病等病虫害,促使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得到提升。同时,相关部门要深入参与进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制定早春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向种植人员传授科学的栽培理念与防治技术,促使种植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得到提高,推动地区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福,叶舟.浙江巨峰葡萄高产栽培技术及褐斑病绿色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16):88-90.

[2] 张丽琴.南方地区的葡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20):52-53.

[3] 栗苗苗.葡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江西农业,2020(10):24-26.

作者:邢自萍

推荐阅读:绿色食品巨峰葡萄南方生产技术基本要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