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档案实际工作内容出发,分析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的政治、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要求及数字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挑战,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不同来源,从管理者、教育者和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分层次、多角度提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档案管理; 人才培养; 综合素质
Abstract:From the actual work of arch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archives administrator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olitics, knowledge, ability, and challenges interms of ideolog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ervice of the digital age.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archives management personn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dministrators, educators and archivists themselves.
Keywords:archives management; talents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0引言
档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档案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多、内容体系的日益丰富完善,新技术的应用及档案管理手段的转变,对档案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具有高素质的融合型档案人才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档案工作主要内容
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除日常行政工作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直接与档案相关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1.2综合规划部门档案工作,拟订部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指导和检查执行情况;
1.3监督、指导档案材料立卷归档工作,并对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1.4负责各类档案和档案资料的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
1.5参加部门重大科研成果鉴定、基建工程验收、仪器设备开箱验收等工作;
1.6编研档案史料,多途径、多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1.7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1.8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9展馆设计、建设与日常管理。从以上九个方面可看出档案工作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极强,涉及知识范围较广的工作。要把各项档案的各项工作都做精、做实、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除具备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外,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丰富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管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字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挑战
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已不仅是传统的档案装订立卷。“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及普及,深刻影响和改变档案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模式,这些都对档案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时代为档案管理人才素养的提升,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2.1思想上的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给档案工作带来极大的、甚至是颠覆性影响,档案的收、管、用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摒弃固守原有工作模式、思维惯性的思想,努力接受并在工作中应用新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突破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惯性,多学习、多观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新技术给档案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和改变,以全新视角和发展眼光看待档案工作,从思想认知上接受并推动新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普及和使用;
2.2管理上的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改变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路,采用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以适应档案工作规律,推动档案工作发展;
2.3技术上的挑战
技术的创新由专门的技术研发人员努力实现,但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对档案管理者的应用能力、知识储备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档案管理者只有在掌握新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发现问题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过来,因档案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向技术研发人员提出新需求,对新技术研发人员也是一种挑战;
2.4服务上的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使档案服务方式趋向自主化、智能化,档案服务工作模式从被动索取转变为主动提供,使之得以满足档案利用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变化,实现智慧化服务。
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尝试、探索,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和开放利用的前提下,充分用新技术在档案资源开发上下功夫,通过大数据分析、知识挖掘,提供个性定制、拓展咨询、信息推送服务,提升档案利用价值。3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各种基本素养的总和。在新时代、新的技术环境下要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3.1过硬的政治素养
在各项档案工作中,即使最基本的查阅、利用档案工作也必须坚持一切以档案为基础的原则,离开、脱离、偏离原始档案的行为,会给国家、集体、个人都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为党管档、为党守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法制观念,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认真地领会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实质,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到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
3.2良好的职业修养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极强的工作,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爱岗敬业、存真求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和高尚情操。档案无小事,在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是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修养的检验。如,在查单利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查档需求,因个人工作、升学、提干等查询利用的情况较多。但很多时候,利用者对档案利用需求信息提供得不明确,例如:不能说明具体查询内容或关键词,无法确认查询内容的具体时间等等,或单一的档案查阅无法完全解决其问题。越是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越是要耐心、热情地帮助分析实际需求,给出系统解决方案。在档案的移交工作中亦是如此。具有一定规模的单位每年发文量就会达到几百件,页数以千页计,在移交这些文件时,要从规范性、完整性、数量等多方面逐文件、逐页进行仔细核对,保证档案的规范和完整;又如,高校每年新生的入学登记表,如每位新生一份就有近万件,需逐一核对更是耗时、耗力。所以必须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移交、借阅、统计等相关的检查和记录,以保证档案资源的完整。所以,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3丰富的知识结构
档案工作涉及领域广,知识门类多,所包含的知识不仅在深度而且在广度上都在迅速发展。档案利用目的多元化、档案作用的多元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3.3.1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和理论
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档案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只有掌握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好最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除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和要领、掌握档案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档案工作的管理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档案管理规范、流程、范围及特点,并应用、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3.3.2具有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能
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促进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及档案馆的智能化,同时推动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改变。在档案收集、编目、保管、利用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计算机管理,网上阅读、在线咨询、预约、打印等已成为档案利用的基本模式。计算机及网络在档案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线解决各类查档问题,应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归档、编研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3.3.3具有一定的写作和文字概括能力
在举办展览、编纂年鉴等工作中,写作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更尤为重要。例如,举办一次展览,除考虑策划方案,设计效果外,对展览中档案材料的选取以及说明文字内容要求更高。一般的档案展览以原始档案材料、图片为主,文字部分是对档案材料的解释说明,对其准确性的把握需更加严谨,容不得半点差错,这是对设计者在概括能力、写作能力上的考验;
3.3.4深厚的文、史、哲修养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档案气质”,可理解为一种兼有文化风、历史风、哲学风的个人魅力的展现。多读、多看,不仅是看书、读报,可通过游览古籍、读书交流等多种形式,让身心多浸润在历史、文化中,从而提高文、史、哲内涵修养,“档案气质”自然形成,这应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必修课。例如,编研年鉴、史料,对档案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所涉及的门类较多,这就要求编辑者应具备文、史、哲、经、法等多方面知识的广度修养;
3.3.5美学及艺术修养
利用馆藏档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档案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如:在建国、建党、国际档案日等重要节日,都会举办大型的展览活动;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某一主题的宣传;很多单位、地区的各种展馆也基本归口档案馆进行建设和管理。这就要求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及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即使设计工作是委托第三方设计完成,也不能完全依赖设计师,作为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执行人一定要从专业角度提出展览设计需求和建设性的建议,注重设计美感和细节展现,才能设计出好的展览作品。做好的前提是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应具美学基础知识并具一定的鉴赏水平。
3.4较强的管理能力
档案馆不产生档案,档案来源于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工作离不开其它各部门的支持和协助,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协调、管理能力良好的发挥和使用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使各部门档案管理协调、统一,使档案工作更加系统、有效、规范。
3.5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为使档案在社会发展建设中实现应有价值与作用,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工作。档案工作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档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档案的信息化、档案馆的智能化或智慧化,都是档案工作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体现。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创新的意识、扩大视野、拓宽领域,在务实的基础上创新,把知识转化为有效服务的能力。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方法
对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应只关注当前的从业人员,要将所有可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都纳入提高综合素质的体系中。有哪些人员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呢,笔者分析有四种来源。一是大中专院校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二是大中专院校非档案专业毕业生;三是正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四是从其它工作岗位转岗至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从档案工作者来源可看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存在较大部分无任何档案知识或工作背景的现象。所以,应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不同来源,分层次、多角度,采取科学、有效策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1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逐渐沉淀、积累的过程,非朝夕间可完成。从前面的分析看到,实际上很多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同,如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的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管理能力及具有较好文史修养。所以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从基础教育抓起,甚至从一开始接受教育开始。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文史修养并非在哪个阶段的学习可完成,这就要求制订各阶段学生培养计划的部门多思考、多沟通,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石,是今后有能力做好工作的基础。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多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既注重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把握,又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可考虑向英语的各种级别考试借鉴,加强对学生文、史、哲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以“考”促“学”。
4.2注重档案专业高、精、专人才的培养
思想指导行动,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引领。档案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档案理论的指导。对档案事业来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时代需要的档案专业人才,是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开设档案专业的高校,应肩负起这个责任,不断加大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掌握现代化知识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和专门人才,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相关管理机构、组织,另一方面是档案工作者自身。从管理机构管理的角度,应该制定科学的继续教育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本着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利用线下、线上多种形式授课,丰富、拓展档案人员知识结构,促进其成长;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本身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注意自身的成长。把自学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自我学习和培养,丰富知识、提升自身修养和内涵。
5结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其成为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非短时间内便可奏效,是个需管理者、教育者、从业者多方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通过管理者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教育者进行科学的规划、教育、引导,以及从业者自身的努力,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中大部分人员成为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以应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孔凡峰,孙玮.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档案,2019(04):67-68.
[2]张冬.浅谈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兰台世界,2008(S1):128.
[3]韩孝一.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档案人才的配置与使用[J].城建档案,2018(08):96-97.
[4]刘敏.档案馆员的知识结构及其完善[J].档案管理,2009(04):70.
[5]陈锋萍.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181.
[6]张淑英.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之我见[J].北京档案,2010(11):31.
[7]赵玉庆.论档案工作者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J].理论观察,2012(03):93-94.
[8]吕翠娥.新形势下档案人才应提高综合素质[J].兰台世界,2010(05):157.
[9]朱庆琳.析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论坛,2010(11):15.
[10]陈华.如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J].内江科技,2011(10).
[11]新时期青年档案工作者的突破与创新[J].档案天地,2019(10):42-44
作者:刘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