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病虫害防治不是单纯的使用农药灭杀,而是需要做好前期预防,重视与其他防治方法的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广西地区水稻生产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水稻病虫害的现状及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相应对策,为减少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突出问题;防治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等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却始终停留在初级阶段。病虫害会造成水稻植株损伤、死亡,导致田间水稻产量下降、减产甚至绝收,不仅影响了稻农的经济利益,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进行处理,可以保证水稻产量,是现代化农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广西水稻最严重的病虫害
近年来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总体呈现中等偏重情况,局部地区可达到大灾害的程度。广西地区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虫害包括三化螟、卷叶螟、稻飞虱等。其中最难治的是南方黑条矮缩病和稻飞虱。白背飞虱是黑条矮缩病传播的主要媒介,而稻飞虱的迁飞能力很强,对区域内的水稻田存在较为严重的威胁。
2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2.1 前期防治缺失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稻农存在防治意识不到位问题,不注重田间管理,不关心农业部门的病虫测报,不按预警时间进行防治。有些稻农在病虫害发生后才会进行防治,最终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比如广西地区普遍发生的矮缩病,就与稻农没有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有很大关系。
2.2 药物施用不正确
农药是稻农治疗水稻病害、虫害的主要手段,但相当部分的稻农对于究竟该如何使用农药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稻农为了尽早看到效果,往往选用毒性较强的农药。这种农药虽然能够短时间内杀灭病菌、害虫,但长此以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在病虫害面前逐渐失去作用。此外,强杀伤力的农药虽然会杀灭病菌和害虫,但也会杀灭掉田间的有益菌和益虫,影响农田生态结构,导致水稻的生长能力进一步降低。
3 水稻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加大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帮助稻农树立
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十分重要。推广人员可以与政府宣传部门联合,利用广播、电视、条幅、海报等形式提醒稻农进行科学防治、提前预防;也可以借技术推广活动强调前期防治和监督的重要性,提高稻农对正确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宣传内容包括前期防治的重要性和操作方式(如种子处理、田间巡视、预防用药等)、针对病害的初期表征分辨,虫卵、虫粪辨别知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剂明细等。
3.2 综合防治
物理防治:由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感染而引发的病毒病,因此,想要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做好防白背飞虱是重要一步。在苗床时期,防虫网是物理领域中防迁飞虫害的一种有效手段,40目防虫网的防虫效果高于30目防虫网,目数越高防治效果越优秀。油类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好材料,分蘖期、乳熟期都可以用轻柴油或废机油来杀死白背飞虱,每亩只需要0.5~1公斤即可。将油与潮沙或水混合均匀撒入田中,配合扫落、振动等动作能够让尽量多的飞虱触油而死。
化学防治:稻农应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思想,按照农业部门测报的病虫时间采取防治手段,应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比如针对较难防治的矮缩病和稻飞虱药物防治技术。在播种前,用噻虫嗪种子处理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拌种,提高水稻种子的抗病能力;秧苗三叶期,用10%三氟苯嘧啶(佰靓珑)+烯啶虫胺进行喷施;分蘖期,用16毫升佰靓珑+烯啶虫胺+30%毒氟磷进行喷施;大胎破口期,用18毫升佰靓珑进行喷施。经过这3次药物喷施后,水稻田中稻飞虱和矮缩病防治效率可达90%以上。如果按常规种植管理方法播种、育秧,当田间出现稻飞虱低龄若虫时,每亩应用30克扑虱灵+50公斤水进行喷施,不仅能够降低害虫数量,还能够抑制下一代产卵量,药效可持续一个月之久,属于针对稻飞虱的高效药剂。在使用这些农药时应该结合其他病虫害农药一起进行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白背飞虱的天敌包括赤眼蜂等寄生蜂、瓢虫、黑肩绿盲蝽、蜘蛛等多个种类,寄生蜂为寄生性天敌,其他为捕食性天敌,保护好水稻田间的白背飞虱天敌能够有效提高度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此外,在稻田中养殖鸭子能够借助鸭子的采食性控制稻田中的害虫数量,还能够借助鸭子的踩踏杀灭杂草,借鸭子游动时的拨水搅浑稻田中的水面,减少水体的透光率,抑制杂草的生长。
4 结束语
病虫害是全球范围内的农业难题,病虫害多发与全球性的环境破坏有很大关系。想要在小范围内降低病虫害的影响,就需要稻农将前期防治重视起来,提高自身对病虫害初期表征的认知;不贪图一时药效,为长久考虑;不依赖化学药剂,多使用物理、生物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农业部门方面需要做好宣教工作,尽快补齐稻农在认知方面的缺失,严格监管农药交易市场秩序和情况,保证稻农的实际利益;提升自身的监管测报能力,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打好前提。
作者:伍雪媚 ,刘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