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 年蒙自地区小黄姜种植面积达 1.3×105 hm2 ,在传统土壤栽培小黄姜的过程中,死苗、姜块和植株腐烂等问题非常严重,其中土传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是导致生姜产量下降主要原因,而采用标准化温室基质栽培小黄姜,能够避免土传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为探索一套完整的小黄姜病虫害的防治和基质栽培技术,介绍了设施小黄姜的温室基质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旨在推动该区小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黄姜;基质栽培;连作障碍;蒙自地区
生姜有小种姜、大种姜、山姜(野姜)等品种,习惯 把小种生姜叫“小黄姜(GIobba racemosa Smith.)”。小黄 姜味道辛辣,纤维较细,成熟的姜块切面为纯黄色。小 黄姜与大种生姜相比,味道、色泽、药效都比大种生姜 好。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回归线穿过境内,海 拔 1600~2000m,年平均气温 18.6℃,年无霜期 337d, 平均日照时数 2234h,年降雨量 815.8mm。蒙自地区的 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小黄姜,近年来有很 多企业到该地发展小黄姜产业,种植面积达 1.3×105 hm2 ,对外销售 2000t 以上。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但小黄姜种植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 中,小黄姜的土传病害和土壤连作障碍非常严重,阻碍 了蒙自地区小黄姜产业的发展。因此,参考全国现有 的先进生姜栽培技术,结合云南蒙自地区的气候环境 资源,整理一套适宜该地区小黄姜种植的技术规程,对 该地区小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地块选择
小黄姜的生长发育需要温暖的小气候条件,蒙自 地区温暖的小气候条件适宜小黄姜的生长发育。一般 生姜种植地块选择的基础要求是光照充足、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水源和电源有保障、方便浇灌和排水。尽量 选择有利于设置南北棚向的地块,基质袋(或开沟)都 应排成南北走向,这样利于植株均匀受光,保证植株生 长一致。
2 温室选择
采用水泥立柱塑料大棚,结构比较简单,骨架主要 包括立柱、纵梁、拱架、山墙立柱、骨架连接卡具和门 等。蒙自地区极端高温天气温度可达到 33℃。因此,选 择时要注意大棚的降温性能,大棚结构应有利于通风 换气,方便环境调控。目前,国内主要生产跨度 8~15m、 长 40~60m、脊高 2~3m 的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大棚, 但该类大棚的成本较高。蒙自地区大部分采用水泥材质的立柱,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建设时需投入大量劳 动力,建成的塑料大棚应具备采光好、光照分布均匀、 密闭性好等特性。
3 茬口安排
念树芬[1] 在小黄姜不同播种期对经济性状影响的 研究中表明,小黄姜在 5 月份播种,可获得最大经济效 益。蒙自地区 5 月份平均温度在 20℃以上,适宜小黄 姜播种。
4 种姜挑选
选择种姜时,要注意选择抗病、高产、逆境适应能 力强的姜种,具体要求为皮色淡黄明亮、未受冻、无腐 烂、无病虫为害、无机械损伤、姜芽肥大且完好、大小适 宜的健康姜块。
5 种姜处理
5.1 传统消毒
播种前,将种姜切成 50g 左右的姜块,切好的姜块 保证留有 1~2 个壮芽,晾晒 2~3d,待切口变干后,选择 其中一种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 0.5%高锰酸钾液浸泡 30min 或 78%姜瘟灵 300 倍液浸种 30min 或 20%草木 灰水溶液浸种 20min 等。种姜消毒完成后捞出用清水 冲洗干净、晾干,待催芽[2] 。一般传统的种姜消毒方法 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技术要求含量低,比较容易操 作;缺点是消毒不完全,消毒后病虫害传染的可能性 仍较大。
5.2 人工气候室催芽
人工气候室催芽,可按小黄姜的催芽条件调控催 芽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姜的萌发,但要注意人工 气候室内须消毒完全,防止病菌滋生。将消毒完成的 种姜放入催芽室内催芽,每层种姜之间要留有一定孔 隙,保证种姜能得到充足的空气。整个催芽过程前 5 d 内温度控制在 20~23℃,在催芽 20~25d 内温度控制在 25~28℃,待姜芽萌动后,温度降至 23~25℃,有利培育 壮芽,当芽长 0.5~1.0cm 时催芽结束[2] 。整个催芽过程 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75%~80%,催芽共需 30d 左 右,催芽完成后,应根据播种时期的气候条件对种姜进行炼苗,保证播种时种姜能够适应环境。
5.3 组织培养脱毒
5.3.1 初代培养。采用潘菊等[3] 的方法进行小黄姜组织 培养脱毒育苗。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姜块埋在沙床中, 沙床温度一般在 20~25℃为宜。当芽长到 1~2cm 长时 取出姜块,用流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70% 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30min,再用 0.1%升汞溶液浸泡消 毒 7min,捞出用无菌水冲洗 4~5 次,晾干水分后,在解 剖镜下剥取 0.2~0.3mm 茎尖,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以 MS 为初代培养基,每 1L 培养基加入 3mg 6-BA、0.1mg NAA、5.8g 冷凝脂、30g 白糖,pH 调至 5.8。在 20~25℃ 恒温下培养,每天用 2000Lux 光照 14h。
5.3.2 初代苗增殖。待芽生长至 3~5cm 时,保留根颈 1cm 长度,将上部茎叶全部剪除。修剪好的部分接种至 继代培养基 MS+6-BA 0.4mg/L+NAA 0.1mg/L 中增殖。 30d 左右长出丛生芽,把丛生芽分割成单个小植株,继 续接种至增殖培养基。
5.3.3 组培苗生根移栽。将组培苗修剪后接种至不添 加 细 胞 分 裂 素 、 低 浓 度 生 长 素 的 生 根 培 养 基 1/2MS+NAA 0.04mg/L 中,利于组培苗萌发新根。移栽 前 35d 左右进行最后一次转接。约 30d 后大部分组培 苗已生根并健壮生长,此时可以进行开瓶炼苗,炼苗一 般需要 3~5d,炼苗最好在将要移栽的温室中进行。炼 苗完成后就可以直接移栽至基质袋中。
6 基质准备
要求基质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疏松肥 沃的微酸性基质,pH 值 6~7 为宜。栽培基质配比按椰 壳糠粒∶泥炭土(或炭渣)∶珍珠岩∶有机肥(粉剂) =10∶10∶3∶1 混合均匀,全部基质用 0.5%高锰酸钾 消毒 30min[4] 。667m2 地所需基质加入复合肥 50kg、过 磷酸钙 50kg、钾肥 15kg 与配制好的基质混合拌匀作 为基肥。在向基质加入肥料时,若肥料量大,应先将肥 料进行粉碎再使用混凝土搅拌器混匀;若肥料量小,可 用水溶解后,再均匀喷入基质中搅拌。
7 定植
先把混合好的基质装入直径 30cm、高 45cm 的黑 色基质袋中,装入的基质厚度为 25~30cm,按行距 40cm、株距 25~30cm 摆放姜块和基质袋,再覆盖基质 8~10cm,定植深度在 12~17cm 最佳,种植密度 8.3 万 ~10.0 万株 /hm2 为宜。按照南北走向,在地面开深 20cm、宽 45cm 的沟,把定植完成的基质袋放入沟中, 浇透水。待姜发芽出苗高度约 10cm 时,再次覆盖基 质,直至基质深度达 40~45cm。种姜定植后,在基质上 覆盖一层薄膜,减少基质内水分蒸发,一旦发现有部分 姜芽露出基质表面时,及时除掉薄膜,以免烫伤小芽 苗。
8 定植后管理
8.1 水肥管理
8.1.1 水分。一般出苗后的整个生长期,基质相对湿度 保持在 65%~75%。前期保证基质表面在 3~5d 之后能 见干,中期小黄姜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应加大浇水量, 后期减少浇水量,有利于小黄姜的成熟[5] 。一般复合基 质的通气性比土壤要好,不会出现板结现象,但是棚内 温度较高,基质内水分容易蒸发,对水分的调控非常重 要。所以,要定时查看基质的含水量,保持基质表面不 见干为标准,及时补充水分。
8.1.2 肥料。5 月中旬-6 月初,种姜出苗后开始施用壮 苗肥,壮苗肥为水溶性肥料,结合浇水共同进行,以少 量多次为标准进行水肥管理,肥料用量为正常浓度的 1/2 为宜。7 月下旬-8 月中下旬,用适宜浓度的水溶性 肥料追肥,同样以少量多次为标准进行水肥管理。除 了根际施肥,还可以结合叶面施肥同时进行,但叶面施 肥仅起辅助作用,主要还是以根际施肥为主。叶面施 肥选择 10:00 前或者 16:00 后进行,保证植株的叶片 能充分吸收到喷施的肥料。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前期 主要以施用氮肥为主,促进植株地上部生长;中后期以 磷、钾肥为主,促进姜块膨大生长;微量元素根据植株 的表现及时补充相应的元素,一般情况 下施用 Hoagland 营养液,并在植株的不同发育阶段追施相应 的水溶肥。
8.2 温度管理
小黄姜是喜温蔬菜,适宜生长温度为 20~28℃,最 低温度不得低于 15℃,最高温度不高于 35℃,否则对 小黄姜生长不利。蒙自地区室外最高温度可达到 33℃,大棚内温度可达到 35℃。因此,要特别注意大棚 内温度的控制,当晴天中午棚内温度超过 35℃时,应 覆盖遮阳网或通风降温,防止出现高温高湿,傍晚要注 意大棚保温。前期保持棚内温度白天 25~28℃、夜间 20~22℃;后期要加大昼夜温差,白天 25~28℃,夜间不 低于 15℃,以促进块茎生长和块茎中养分积累,提高 小黄姜产量和品质。
8.3 光照管理
小黄姜在前期对光照的需求量不高,但蒙自地区 5-7 月光照资源充足,所以应当采用覆盖遮阳网等措 施减少光照强度。中后期当植株长到 30~40cm 时,可 以增大光照,把遮阳网卷起,除掉一切遮盖物,使生姜 能够最大程度进行光合作用。
8.4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小黄姜常见虫害有姜螟、地老虎、蚜虫、蓟马等,采 用区间挂黄板、喷施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等进行防治。 若发现生姜斑点病、炭疽病、枯萎病,应及时清理腐烂 姜块,并把基质袋移出棚内,及时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施,隔 1 周喷 1 次,连喷 2 次[6] 。化学防治尽量采 用高效低毒型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和避免药害发生。
9 采收
采用基质袋栽培有利于保持姜块的完整性,有利 于保证小黄姜的品质。采收时可直接把基质整体倒出, 把小黄姜从基质中挑选出来,基质经过处理之后还可 以循环利用。此外,要把母姜和新姜分开,根据姜块的 大小进行分级,新鲜姜块及时用保鲜袋包装,或者直接 装箱打包出售,也可以暂时贮藏。
参考文献:
[1]念树芬.不同播种期对罗平小黄姜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云南农 业,2019(04):72-74.
[2]潘伟乔,赵泽滨,丁丽玲,等.生姜大棚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J].长 江蔬菜,2020(17):29-31.
[3]潘菊,胡颖.生姜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J].湖南农机,2012,39(07): 231.
[4]邓冬梅,罗伟雄,刘序,等.粤北地区柑橘大棚生姜无土栽培套种技 术研究与示范[J].现代农业科技,2020(20):63-64.
[5]孟滕,孙文鹏,胡志凤,等.寒温带生姜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 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04):158-160.
[6]徐漫.地膜大蒜间套生姜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1999(3):3-5.
[7]邹和菊.棚室生姜栽培与病虫害有效防治[J].南方农业,2005,9(21): 77-78.
作者:李 健,龚牙会,张宏成,胡 彬,黑荣光,杨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