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是规模化养殖生产过程中一种多因素仔猪疾病,是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程较长,经常出现病情反复、顽固性腹泻,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发病更为严重。初生仔猪往往在出生时没有任何症状,第2天突然呕吐,体温升高至42℃左右,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该病的预防首先应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对于即将妊娠分娩的母猪应细心照料,保证母猪身体健康,乳汁充足且营养均衡。仔猪出生后1~3h内应吃足初乳,通过初乳获取足量的母源抗体,帮助仔猪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病因;综合防控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提高,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问题也开始凸显。由于仔猪阶段的特殊性,仔猪机体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并没有发育完全,很容易出现疾病问题。而仔猪的生产性能对于后续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有关键影响,良好的机体状况对于提高生猪后续生产性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业中影响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威胁着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发生了2~5日龄仔猪腹泻、呕吐,迅速脱水而后死亡的病例,称为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这一疾病的死亡率为50%~100%,有时也可感染5日龄以上的猪,但死亡率会大幅度降低,5周龄以上的生猪感染后几乎不发生死亡。由于病因较为复杂且多为混合感染,传统的抗生素疗法效果并不理想[1]。如何缓解仔猪阶段出现的腹泻问题是现阶段生猪养殖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初生仔猪的生理特征
初生仔猪由于机体各大系统发育不全,对于环境温度剧烈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差,自身体温的调节能力不足,很容易出现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机体应激问题。由于初生仔猪机体的胃肠道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中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和活性较低,胃肠道所占的机体的重量也相对较低,胃肠道的运动能力较差,肠道绒毛组织结构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出现肠道组织损伤的情况,诱发初生仔猪出现腹泻综合征。通常仔猪在初生阶段胃中仅含有少量的凝乳酶,胃酸的含量也相对较少,难以激活胃蛋白酶原,对于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有限。蛋白质没有消化完全进入后肠段后将会导致蛋白质的发酵,所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气等物质均会对仔猪的肠道组织造成损伤,引发腹泻。初生仔猪阶段机体中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自身的免疫能力主要依赖于母乳中的抗体,直到断奶后仔猪机体中抗体含量相对而言较低。机体免疫能力的低下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胃肠道感染病原后将诱发腹泻综合征的出现。
2仔猪腹泻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2.1营养不良性腹泻
当母猪日粮中有营养元素缺乏时,母猪的乳汁内营养就不均衡,甚至会影响泌乳量和母乳性状。乳汁稀薄、营养失衡、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时[2],仔猪就无法从母乳中获取充足的营养,影响了初生仔猪的生长发育,致使仔猪免疫力降低,出现营养不良性腹泻。初生仔猪阶段中由于营养因素导致的腹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母猪乳汁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所导致。妊娠母猪养殖中容易出现由于饲料因素导致的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便秘等问题,进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仔猪出现宫内发育迟缓的情况。研究发现出现了宫内发育迟缓的仔猪通常肠道组织中黏膜结构不完整,同时肠道组织中消化酶活性和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仔猪,所以出现宫内发育迟缓的仔猪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和腹泻的症状。哺乳母猪养殖期间若饲料中蛋白质供给过高,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不合理,将导致母乳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而仔猪胃中的蛋白质消化酶的含量相对较低,对于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有限,这将导致大量的蛋白质到达仔猪的后肠,后肠蛋白质的发酵过程将会生成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仔猪后肠段的组织损伤,最终诱发腹泻综合征。而母猪养殖中营养物质供给不全将导致母乳质量低下,使得仔猪出现黄白痢疾病。
2.2疾病因素导致的腹泻
目前已知的会导致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病原微生物有十余种,主要包括猪轮状病毒、猪杯状病毒、博卡病毒、沙波病毒、诺如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均可以导致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发生,有时也会出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仔猪发病[2]。哺乳母猪养殖中母猪出现乳房炎症时,母猪的机体中会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这些炎性因子可以通过母乳进入仔猪的机体中,而初生仔猪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所能生成的抗体有限,大量炎性因子的入侵将破坏机体免疫平衡,造成仔猪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长时间反复的持续感染发炎将导致仔猪出现腹泻疾病。部分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也是导致初生仔猪出现腹泻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腹泻传染性疾病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仔猪黄白痢、寄生虫感染等。其中猪流行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在仔猪养殖的寒冷季节比较多见。流行性腹泻在生猪养殖的各日龄阶段均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但在幼龄阶段,即初生仔猪阶段最为常见,而且仔猪的日龄越小,感染患病后的症状更为明显,所导致的死亡率也更高。
2.3应激因素导致的腹泻
初生仔猪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这是由于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无法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如果圈舍内温度过低且无增温保暖设施时,经常会造成初生仔猪的代谢紊乱,致使腹泻综合征的发生。因此,新生仔猪的圈舍温度应保持在25~30益,相对湿度在65%~70%时腹泻的发病率最低,当出生仔猪圈舍内的昼夜温差超过5~7益时,极易发病。初生仔猪养殖中需要严格注意环境湿度的控制,保障栏舍中地面的干燥清洁,潮湿的地面很容易导致仔猪被毛黏附于体表,显著降低仔猪自身被毛的保暖功能,导致仔猪体温热量的流失,容易引起仔猪出现受凉、腹泻的情况。另外,饲喂方式不当,如不能定时、定温、定量的饲喂等,或转群、并群、不当的免疫操作等都会造成仔猪的应激反应,发生腹泻综合征[3]。
3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流行特点
初生仔猪腹泻的发生范围较大,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发病更为严重,也有部分地区在6-8月时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也会造成本病的流行,但整体上看,夏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冬季。大多数患病仔猪为初生仔猪,以2~5日龄内的仔猪症状最明显,发病率为50%~100%,保育猪的发病率为20%~50%。本病的病程较长,经常出现病情反复、顽固性腹泻,此时死亡率为50%~80%。
4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初生仔猪往往在出生时没有任何症状,第2天突然呕吐,体温升高至42益左右,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个别仔猪出现发抖,随着病程延长可能会出现体温降低;有剧烈的水样腹泻,粪便多为黄色,有时为绿色或灰色,呈水样,有腥臭气味,有时腹泻呈喷射状。仔猪常因无力吸吮而造成采食量急剧下降,极度消瘦,脱水,最终因衰竭而发生死亡。本病有时也发生于保育猪、母猪中,但病例较少,且症状轻微。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黏膜容易脱落,肠管壁变薄,肠内容物为黄白色稀粥样物质,有时肠管内无内容物;仔猪的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乳汁;肝脏肿胀,颜色变浅,质地坚硬,肾脏肿大,肾脏的包膜不易脱落,皮质颜色变浅,切开肾脏,皮质结构模糊,胆囊萎缩,且胆囊内无胆汁蓄积[3];心肌松弛,颜色变浅,心脏横径增大,心冠有胶冻样浸润[4]。
5腹泻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预防首先应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对于即将妊娠分娩的母猪应细心照料,按照其生理需要配制科学合理的日粮,保证母猪身体健康,乳汁充足且营养均衡。保障母猪养殖栏舍的清洁卫生,避免在母猪养殖中感染患病,导致仔猪出现疾病感染的情况。母猪乳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是影响仔猪机体状况和胃肠道健康的关键,需要对母猪的饲料进行合理选择,并对饲料的品质安全进行严格的检查。仔猪出生后1~3h内应吃足初乳,通过初乳获取足量的母源抗体能够帮助仔猪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应给母猪和新生仔猪准备环境舒适的产房,做到安静、洁净、干燥、无菌、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只有环境舒适,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为了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应尽早进行补料,科学的早期断奶,可在7~10日龄时使用乳猪专用开食料进行补料,锻炼仔猪的自助采食能力,让仔猪更好更快地适应颗粒饲料,这样能够保证仔猪获取的营养均衡,加速其生长发育。还要注重消毒工作,及时清扫圈舍中的粪污,选择广谱高效的消毒药品进行环境消毒也能很好地降低本病的发病率[5]。当发生初生仔猪腹泻综合征时,应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治疗原则为“科学补液、纠正脱水、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可以选择黄芪多糖配合乳酸环丙沙星和补液盐进行混饮,当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和5%~10%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当有其他症状时可以进行对症治疗。
6结语
仔猪养殖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对于后续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及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关键的影响。而腹泻疾病是仔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严重损害了仔猪的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和母猪营养物质的供给,提高母猪乳汁的品质均可以有效降低初生仔猪出现腹泻疾病的几率,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全喜,亓秀晔,陈振,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3):850-858.
[2]杨洪早,王东升,董书伟,等.仔猪腹泻的病因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6,37(10):89-93.
[3]史自涛,姚焰础,江山,等.粪肠球菌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器官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6):1832-1840.
[4]黄美州,刘永明,王慧,等.仔猪腹泻病原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3):88-91.
[5]王振玲.北京地区仔猪腹泻相关病原调查及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特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作者:刘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