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对高校而言,图书馆更多的是为师生服务的,这对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就要积极地顺应时代发展,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意识。高校则需要注重对图书馆员的培训,搭建起激励图书馆员发展的健全机制,注重培养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等,保证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业态环境;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高等教育深入普及,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升,其阅读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资源的聚集地,在满足高校师生阅读、查询等需求的同时,还要发挥阅读服务等社会作用。如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出现,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要想提升自身发展,其就需要注重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而转型升级就是改革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培养和提升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的基础和核心[1]。
一、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高校图书馆就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优化读者在阅读和信息获取上的便捷性,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让他们具备满足馆员岗位要求的基础能力,还具备更专业的馆员技能以及相应的科研能力[2]。
(一)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
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其馆员的专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就明确地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界定[3]。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员,首先,其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大数据的应用,还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本身就积累和聚集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类型丰富,层次鲜明,而且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注重信息资源的精细化和个性化。这就更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具备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能力,能够更快地获取、处理以及整合海量的图书信息资源,从而帮助读者更快地找到所需要的阅读材料或者信息资源,极大地节约时间,满足读者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有组织、策划、协调以及沟通等能力,能够将繁复的图书资源分门别类,搭建起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网络检索服务平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不同于中小学,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开发等领域的众多信息资源需要进行整合和规划。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该高校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深度和质量,其所拥有的便捷查询检索系统对高校师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次,高校图书馆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博采众家,积极地开展跟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信息素养教育以及培训的能力,既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检索或者是文献资源整理,又能够解决高校新生群体的入馆教育问题,还能够满足毕业生群体的文献资源检索需求,并为高校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申报提供辅助以及查询等帮助。最后,高校图书馆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无论是为了加强跟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还是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外文文献服务,这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其在满足图书馆员专业技能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开展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员自身要具有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觉悟,要善于思考,积极创新,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为高校师生更好地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对在新业态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员而言,其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搭建“互联网+”的全新知识服务体系,这是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整体执行难度又更大。因此,高校图书馆员要明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职业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够、专业技能脱节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高校图书馆员只有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更长远地发展。
(一)职业意识不强
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而言,其将图书馆员岗位仅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跳跃平台,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职业意识不强,缺乏敬业精神,没有真正地花费心思去认真琢磨和研究工作内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部分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自身学习要求不高,一些高校图书馆员并不是图书情报学等专业出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其次,部分高校把图书馆视作教辅部门,不够重视图书馆员及其工作,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图书馆员晋升通道,导致其难以在职称上有所晋升。同时,他们的薪资待遇和在校内的地位也都有待提升。最后,高校图书馆员缺乏提升自我学识及业务水平的意识,对新技术学习和运用主动性不强,甚至不上心,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二)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跟其并非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出身有关,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图书馆员自身职业意识不强,缺乏认真学习、努力专研的职业精神,还有高校在图书馆员选拔上不够重视等原因。
(三)职业技能脱节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更新迭代,高校图书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吸纳新鲜的事物,而在这一点上,图书馆员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无论是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信息检索软件和系统的运用,还是信息保密所涉及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都需要图书馆员自身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校图书馆员只有将这些技术真正地运用于图书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储备和调用价值。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员在这方面的职业技能是不足的,如其对信息检索系统操作不熟练,而图书馆也没有推行智能化、电子化、现代化等,这是其职业技能脱节的表现。
(四)创新能力不足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图书馆需要承担起教育、管理、服务以及科研等多种职责,需要为高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相关的服务。但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员依旧沿用传统方式,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对新技术的开发以及运用难以真正地达到好的效果,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的要求。这无疑在变相地削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而高校图书馆员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发挥更大价值的关键因素。
三、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对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其要明确自身的岗位价值和意义,要具备在任何岗位都要发光发热的责任心。虽然高校图书馆员不是教育岗位,但是其本身依旧彰显的是大学教师的形象,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可以说,其本身的存在价值和任何一个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一样。因此,作为高校教师的一份子,高校图书馆员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特别是在如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员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干一行爱一行,不能够三心二意,要积极地投入高校图书馆员的岗位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员要具有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的觉悟,要明确在这个岗位上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式,要将高校图书馆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去打拼奋斗,将爱岗敬业的精神散播出去,以正能量影响高校的师生们[4]。
(二)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夯实行业领域知识,提升职业动力在新业态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意识。高校要组织图书馆员积极地进行继续教育,使其及时地了解现代图书馆管理等相关的知识技能,丰富行业知识。高校也可以鼓励或组织图书馆员定期进行图书情报学等专业进修和学习,定期参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研讨会等,让他们在任职期间不断学习,全面掌握图书学、情报学、目录学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能力认证证书。这样,高校图书馆员才能够真正有能力满足高校师生在信息资源调取等诸多方面的需求[5]。
(三)鼓励馆员博览群书,提升文化素养当前,高校在重视对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培训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地参与其他学习和提升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高校还要积极地引入科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鼓励高校图书馆员充分发挥岗位特色,博览群书,通过不断学习去强化对新知识、新科技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允许高校图书馆员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在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学习,广泛涉猎诸多内容,甚至高校图书馆也可以自行组织馆员学习和探讨相应的书籍知识,从文学、经济、政治到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只要他们愿意,便鼓励他们广泛地涉猎和研究,以不断地完善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使其能够真正地为高校的更多师生答疑解惑。要知道,高校图书馆员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信息资源的代名词,他们懂得越多,也能从侧面印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6]。
(四)创新馆员的培训模式,提高职业技能当然,高校图书馆员自身仅拥有专业理论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掌握与岗位匹配的职业能力,比如书库馆员需要具备的馆藏管理能力;咨询类馆员需要掌握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以及软件系统搭建等能力;还有阅读推广的馆员需要具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和一定的阅读指导及相应的营销能力等。伴随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地引入这些先进的技术,而这就更需要高校图书馆员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应用、大数据跟踪、数据库建立管理以及信息处理分析等诸多技术,具备相应的能力,而这些先进科技发展速度越快,其更新迭代速度也就越快,这更考验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员在这些科技运用方面的培训,需要搭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邀请相应的专家到校研讨或者让图书馆员以学术交流等形式到外面进行交流和学习。
(五)完善馆员的激励机制,提升职业幸福感对高校而言,其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薪酬待遇和职称晋升通道上也要深入完善,建立对图书馆员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这对高校图书馆员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其中,物质激励优势在于短期、快速,激励效果明显,但难以持续;精神激励则适用于长期,持续的激励可以通过引导馆员产生并坚定职业自豪感、职业信仰,实现个人的晋升追求等方式进行,让馆员意识到自身成长的美好未来,为这个职业感到骄傲,也愿意努力奋斗。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地搭建高校图书馆员的职称晋升体系,建立完善的机制,在职称晋升的评审上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让他们愿意积极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努力地提升自己,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7]。
(六)大力提倡馆员进行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如今,很多高校对图书馆员也已经安排对应的科研任务,虽然这些科研任务更多的是倾向于研究如何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图书资源、信息检索等服务,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要针对读者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借用以及信息检索等问题进行收集、分析、研究,然后撰写论文解决实际问题,也因为有了相应的社科课题项目,很多图书馆员都找到了开展科研的动力,达到了实践促科研、科研促成长的工作效果。
四、结语
在新业态环境下,相较于传统的工作职能,高校图书馆员已经具有更为广泛、全新的工作使命。他们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成为更加优秀的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而且要具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科研的创新能力。这对高校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验,高校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地推动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注重搭建完善的图书馆员激励机制,倡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家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市场,2018(35):192,196.
[2]刘静春,吴柳燕.“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动力与管理探析[J].图书馆界,2018(04):5-9.
[3]郑章飞,陈希,陈有志.新时期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要求与模块化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04):3-9.
[4]齐东明.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9):282-283.
[5]林晓云.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9):134-135,144.
[6]李佳,苏淑兰.儿童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01):24-26.
[7]陈艳.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角色定位及培养途径[J].图书馆研究,2014(04):102-104.
作者:李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