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从某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跨文化研究,以便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冲突。而文化与语言又息息相关,语言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本文从中西方某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提出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从家庭成员称呼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家庭成员的称呼更丰富,这主要体现了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西方是个人主义国家,也体现了中国是一个宗族文化流行的国家。第二个例子是从论文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文化差异,西方论文类词汇更加丰富,这体现了西方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注重论文的写作。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词汇丰富度,文化差异

从某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与英美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因为只有了解了我国与英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在交流中避免文化冲突,提高交流的效率。过去有很多学者从诸多方面给出了我国与英美之间文化差异的例子,比如从餐桌礼仪,从委婉语的使用,从谈判风格等,但从某类词汇的丰富程度这个角度看中美文化差异这个研究方向很少有研究者涉及,而语言又与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本人认为这个题目有其研究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根据张琮的观点,语言产生于文化发展,并受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语言的使用推动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与交流。[1]谢鹏璇在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中西文化中的映射这一篇论文中提到,当提到团聚时,西方人更多地是想到聚会、外出就餐、社交聚会、野餐,而中国人想到的是家庭聚会,因为西方人更愿意把团聚当成一种社交活动,因此更愿意请朋友外出就餐,而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关系,因此说到团聚首先想到的是家庭聚会。[2]这反映出了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对某一现象所选择使用的词汇也不一样,其词汇丰富程度也不一样。

三、案列与分析

1.从家庭成员称呼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在中文里,有关家庭成员的称呼是分得很细致的,比如说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爸爸的妈妈是奶奶,爸爸的哥哥是大伯,爸爸的弟弟是叔叔,爸爸的姐妹是姑姑,大伯和叔叔的妻子是婶婶,妈妈的爸爸是外公,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妈妈的兄弟是舅舅,妈妈的姐妹是阿姨。另外,我们还有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之分。而在英文里面,不管是爸爸的爸爸,还是妈妈的爸爸,都是叫grandpa,不管是爸爸的妈妈,还是妈妈的妈妈,都是叫grandma,不管是大伯,叔叔,还是舅舅,都是叫uncle,不管是姑姑,舅妈,婶婶还是阿姨,都是叫aunt,不管是堂兄弟姐妹还是表兄弟姐妹都是cousin,可见中西方在家庭成员称呼的丰富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家庭成员的称呼更加丰富。家庭成员称呼的丰富程度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据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理论,中国是一个注重集体主义的国家,他们更关注家庭,关注集体,因此有关家庭成员的称呼分得很细,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特定的称呼,这一类词汇很丰富。而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主义,家庭成员在他们眼里的权重并不是很大,见面的时候有个称呼就可以了,尽管这个称呼很多人共用。另外,从这些称呼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爸爸这边的亲戚和妈妈这边的亲戚的称呼是不相同的。而在西方,爸爸这边的亲戚和妈妈这边的亲戚的称呼都是一样的。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宗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所造成的。宗族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流布最普遍的社会组织[3]。宗族是中国特有的标志,宗族和家族的区别是,家族是一个家庭,但宗族的成员来自同一个姓,可以由多个家庭组成。中国有很多现象都可以体现出中国宗族文化的重要性,比如祠堂,族谱,祖宗十八代等等,这些都是宗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为什么爸爸这边亲戚的称呼要和妈妈这边亲戚的称呼区分开,考虑宗族文化的话,那是因为爸爸这边的亲戚几乎是同一个姓的,你们是来自同一个宗族,在同一个族谱上,而妈妈这边的亲戚和你不是同一个宗族,最明显的是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的区别。只有两兄弟之间的子女才可以成为堂兄弟姐妹,即使姑姑是爸爸的妹妹,是爸爸这边的亲戚,但她的子女也只是表兄弟姐妹,这就说明这里区分的不是爸爸这边的亲戚还是妈妈这边的亲戚,区分的重点是你们是不是用同一个姓,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宗族,因此对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称呼有所不同,也是宗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只有同一个姓的,才能成为叔叔,姑姑和堂兄弟姐妹,否则只能是舅舅,阿姨和表兄弟姐妹。

2.从论文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英语里,表示“论文”的词汇就有好几个,最常见的是essay,thesis,dissertation。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呢,BBC英伦网英语教学给出的解释是essay指的是课堂上的小论文或者本科生的毕业论文,thesis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dissertation是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在中国,对论文的分类就没有这么细致,我们就统一叫论文,最多就在前面加个定语来修饰,比如本科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等。为什么西方对于论文类的词汇会比中国丰富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西方一直更加注重学术,注重培养学生写论文的思维习惯,注重知识产权造成的。既然更注重这样东西,那与这个东西有关的语言、词汇等肯定更加丰富。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扎根于西方哲学,是西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Bacon1998),因此西方的教育是从小就注重对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写论文的习惯,形成写论文的思维,他们小学阶段就要开始写论文,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证明观点,这是从小培养的。而在中国,大部分学生是到了本科阶段才接受写论文的训练,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论文写得乱七八糟的新闻,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这种思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学生普遍存在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Turner2006)。西方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写论文的思维习惯,他们对不同种类的论文都有相对应的词汇进行表达,这也是他们论文类词汇更加丰富的原因。

四、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某一类词汇的丰富程度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并给出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家庭成员称呼的丰富程度不同。在中国,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称呼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有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伯叔叔舅舅,姑姑阿姨等。而在英美国家,爸爸妈妈的爸爸都是grandpa,妈妈都是grandma,伯伯叔叔舅舅都是uncle,姑姑阿姨婶婶都是aunt。这主要体现了中国是一个注重家庭,注重集体主义的国家,因此家庭成员的称呼分得更加细,每个特定的成员都有特定的称呼。而英美是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因此家庭成员相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称呼也无需细分。另外一个是在中国,爸爸这边的亲戚和妈妈这边的亲戚的称呼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当关系到姓氏的时候。而在英美国家,爸爸这边的亲戚和妈妈这边的亲戚的称呼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族文化国家,只有同一个姓氏的人才可以进入族谱,因此更加注重姓氏。而西方姓氏文化并不流行,因此姓氏相不相同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亲疏关系,因此也不需要对是不是同姓的亲戚加以区分。第二个例子是论文类词汇的丰富程度不同。在英文里可以表示论文这一意思的词汇有很多个,比如essay,thesis,dissertation等,不同的词汇代表的是不同的论文,比如essay是本科论文,thesis是硕士论文,dissertation是博士论文等。而在中国,不管是什么论文,都只有“论文”这一种说法。这里反映出来的是西方国家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文学教育(下),2021(06):24-26.

[2]谢鹏璇.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在中西文化中的映射[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4):50-53.

[3]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27

作者:宋延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