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许多莴苣品种具有耐寒、抗高温、抗湿的效果,在华东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秋冬季大棚种植。在江苏省的许多地区,已经根据种 植经验总结出相当多的种植管理方法。本文分析了当地大棚莴苣种植情况,从优良选种、播种育苗、搭建大棚、防虫防害等方面,总结了秋 季莴苣培育要点,希望能够为当地其他地区种植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大棚莴苣;种植情况;培育要点
东台市五烈镇占地约114平方千米,农业产业众多,涉 及了粮食、蔬菜、水果、家禽、菌类、水产品等多种农业生 产领域,是江苏省首批“味稻小镇”,东台市农业大镇和强 镇。为了提高当地种植效益,秋冬大棚莴苣种植被广泛推 广,无论在选种、培养还是病虫害防护,当地种植人员都总 结了相当多的种植经验。 1 种植情况
莴苣也叫莴笋、香笋,属于菊科莴苣属中单年生或两 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蔬菜,在国内的许多地区 都有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其经济效益也在相应地扩 大,近年来具有莴苣食用习惯的越来越多,市场用量也在相 应地增加。莴苣的种植技术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一些规模化生产户[1]。同时,随着莴苣种植 技术的成熟,人们研究出了许多三茬、四茬植物种植技术。 例如:在江苏地区许多农民春季在大棚中种植番茄,夏季种 植白菜,秋季和冬季种植莴苣;春季种植西瓜,六月种植水 稻,冬季种植莴笋;也有地区使用浅水藕、甜瓜、莴笋种 植模式[2]。可以看出,莴笋适应能力较强,被广泛应用于秋 季、冬季大棚种植。因此,农民必须学习科学的莴苣种植及 管理技术,才能提高莴苣产量以及经济收益,提高种植收入。 在江苏地区,春季平均开始时间为3月末,秋季起始时 间为9月中下旬。江苏省中,南、北部温度在季节起止时略 有差别,淮北、苏南地相差一周左右。五烈镇作为我国特色 农产品优势区,通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和模式推广,根据当地 秋季到春季气候条件,总结出了比较成熟的种植经验。秋季 大棚莴笋的种植时间约为9月,冬季大棚莴笋的种植时间约 为11月。下面以秋季大棚种植莴笋为例,介绍如何在大棚中 高效种植莴笋。
2 培育要点
2.1 选取优良品种
大棚秋冬莴苣种植需要选择适宜低温,光照要求低,抗 逆性强,市场中常见的早熟种类,比如:冬春1、2号、东坡 5号、红良玉品种等。
2.2 播种及育苗
2.2.1 播期。江苏秋季大棚莴笋的播种时间大概在9月 的中下旬,根据当年天气或其他作物茬口,可以适当前移, 在9月上旬种植。种植过程中,日平均气温要小于23℃。
2.2.2 播种。本文以9月中下旬播种为例,其间气温、 农田地温较高于莴笋生长环境,在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冷 处理。这样做,能够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促进种子萌芽。具 体操作为:先将用纱布包好的种子浸泡在水中,待到5h~6h 后,将种子悬挂在井中,也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内,通 过48h的低温处理,然后进行催芽播种。
2.2.3 育苗管理。在育苗管理期中,种植人员需搭建 棚子,达到遮荫挡雨的效果,在播种完毕后,要保持地床 温度在20℃~25℃之间。待到出苗后,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18℃~20℃之间,夜间则控制在8℃~10℃之间。为了提高莴 苣抗菌能力,种植人员要在苗期喷洒75%浓度百菌清的800 倍液,根据具体田间情况搭配其他杀菌剂,进行2次~3次的 病害防治。定植前的1周,种植人员要对莴苣进行炼苗,提 高其环境适应性和抗寒、抗病等抗逆性[3]。
2.3 搭建大棚
搭建大棚工作可在定植前,也可在定植后,播种人员要 根据具体种植情况进行安排,尽可能提高播种效率,减少不 必要的工作,保证幼苗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 蔬菜种植中搭建大棚能够有效提高蔬菜单产量和植株品 质,是秋冬反季种植蔬菜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种植人员可以 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和物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材料的棚 型。从生态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种植人员可以选择热浸镀 锌材质管作为大棚主体结构框架材料,根据补助标准铺设大 棚。在塑料膜的选择中,种植人员可以使用无滴膜,利用该 膜膜面不能附着水珠的特点,提高大棚透光率,从而提高大棚莴苣的亩产和品质[4]。
2.4 定植
定植莴苣苗龄必须控制在25d~30d内, 出 现4片~6片 真叶时开始定植,播种前1周要整田。植株行距为控制为 30cm×35cm,同时定植控制在6500株/667m2 ~8000株/667m2 之间。
2.5 田间管理
2.5.1 肥水管理。在整田过程中,要控制基肥施用量, 施入有机腐熟肥1000kg/667m2 ~2000kg/667m2 ,浓度为45%的 三元复合肥40kg/667m2 ~50kg/667m2 ;莲座初期,种植人员浇 1次小水,浇水过程中要冲施8kg~10kg尿素。为了确保莴苣 健康成长,要尽量避免在12叶前再浇水,达到保墒蹲苗的效 果,确保植株在此期间形成健硕的根须以及较大的叶丛,以 便在肉质茎膨大过程中形成繁茂的吸收面积、同化面积。待 到第14叶~16叶出现时,种植人员要改变水分控制,增加浇 水量,保证土壤湿润,促进莴苣生长。在此期间,种植人员 每次浇水都要追肥,保证在肉质茎膨大过程中,于叶面施加 浓度为1‰~2‰的硼砂、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一步提升莴 苣产量和品质。在后期生长中,把握重要生长点,喷施2‰ 的青鲜素溶液,同时施用5‰的尿素水溶液,或者20mL/L的 萘乙酸或者矮壮素溶液,延长供应期,延后抽薹期。
2.5.2 温湿度管理。在莴苣的茎叶生长中,种植人员要 尽可能将温度保持在11℃~18℃之间。莴苣在这个温度区间 中生长,能同时保证叶簇增大和茎部粗壮。种植人员要尽量 避免莴苣在22℃以上生长,否则很有可能导致莴苣提前抽 薹,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如果棚内日渐气温度超过20℃ 时,种植人员就应必须通过揭棚通风的方式,控制温度;在 夜间,则应盖棚保持温度。如果气温降到0℃以下,种植人 员要将草帘或保温被盖在小拱棚膜上,并且每隔1d~2d在 11∶00~14∶00或温度较高时段,进行排湿放风,保持棚内 含有足量新鲜空气。
2.5.3 病虫害防治。莴苣生长过程中,主要可能发生霜 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等病症。在防病方面,由于 大棚环境相对封闭,种植人员可以以防为主,在白天气温不 超过24℃,夜间气温不低于10℃的莴苣生长温度下,加大通 风量,在湿度偏高时,要积极通风,保证散湿,从而防止病 害的发生。一旦出现发病情况,种植人员要根据莴苣病情, 及时施药,防止病情延续。例如:常见的药品有72%克露 600倍液、70%百得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25% 甲霜灵1000倍液、80%喷克6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 20%菜菌清4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10%菌核净500倍 液等喷雾防治药剂。在种植初期,可使用熏型药品“一熏 灵”,将大棚彻底消杀以便,能够有效减少病菌数量,减少 莴苣病害的发生概率。
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种植人员可根据病情和药品适用 范围,选择合适的可湿行粉剂药品种类,每5d~7d喷1次,可 选取不同的2种~3种针对性抑菌药品,交替喷洒,在喷洒2 次~4次后,能够有效治疗莴苣霜霉病。 菌核病。该病通常发生在莴苣生长后期,在植株靠近地 面的茎基部位或与土壤接触叶片边缘及叶柄部位先受害。该 病初期表现为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发展为软腐状,在病害 部位,会密集生长出白色菌丝,呈棉絮状,后期还会产生菌 核。主要防治方法是通风降湿,保证植株磷、钾含量。种植 人员可以选用高脂膜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如果发现田块发 病,可适当提前采收,通过间隔采收的方式降低植株密度, 增加棚内通风能力以及透光性,每隔1周用1次抑菌药物,连 续喷洒2至4次。
灰霉病。该病表现为叶片湿腐,茎部褐色水浸、褐色腐 状。早期可增加棚中通风,摘除腐败叶片,移出发病植株。 可配合除菌药液,每周喷洒一次,持续3周~4周。
虫害。大棚莴笋种植期间虫害较少,如果出现虫害情 况,多以地下虫害蝼蛄、蛴螬为主,也有少量出现蚜虫和 潜叶蝇的情况。对于地下虫害,种植人员可施用20%浓度 氯虫苯甲酰胺,喷洒10mL/667m2 。在防治地下蝼蛄等害虫 时,可以选用5%辛硫磷颗粒剂3kg/667m2 ,拌上30kg细土, 均匀撒在种植范围内。对于蚜虫、潜叶蝇,种植人员可以选 用50%浓度吡虫啉EC的3500倍水~4000倍水溶液、1.8%浓度 阿维菌素EC4000倍水~5000倍水溶液;如果叶蝇处于幼蝇阶 段,可选择75%潜克WP4500倍水~5000倍水溶液。
2.6 收采
在3月中旬左右(可根据其他作物生长周期略作调整), 通过观察,莴苣心叶部分与外叶顶端持平、植株茎秆膨大 饱满、基部叶片刚刚有些变黄趋势时,种植人员可以马上 进行收采。收采时间不宜过晚,如果顶部出蕾,导致莴苣 品质下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的气候特点, 总结了当地秋季莴笋种植中,选种、播种和育苗中如何培育 出适应大棚环境生长的幼苗,以及在搭建大棚前后如何施加 足够的肥料,保证棚内温度的方法。最后总结了莴笋种植中 常见的疾病和虫害,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参考文献
[1] 周佳琦,张钰,张梦燚,等.丛枝菌根真菌对基质栽培叶用莴苣 和菠菜氮肥用量的减施效果[J].中国蔬菜,2021(10):57-65
[2] 李伟明,刘庆叶,吴旭东,等.间作莴苣对西兰花常见虫害的防 治效果[J].长江蔬菜,2021(16):60-62.
[3] 邓文财.甜玉米—中稻—莴苣水旱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 国农技推广,2021,37(7):30-32.
作者:王 艳 张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