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综合职称论文

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综合职称论文

  

摘要: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文促旅,以旅 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小型博物馆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中小型博物 馆文创产品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体现在人员、资金、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如何 将这些问题与难处予以克服,是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中小博物馆文创产品开 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 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背景;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文创产品是连接博物馆和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博物馆的 可利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文创产品,将博物馆自身独特的 优势予以充分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加认识和了解历史文化, 并以此能达到为群众提供增值服务的目的[1]。

一、中小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

1.单一的类型,缺乏特色

从实际情况来看,博物馆很多文创产品的类型比较单 一,一般都是丝制手绢、手机壳等产品,没有将其特色凸显 出来,且都只是在原来文物基础上按照比例缩小、复刻的, 之后在文创产品上印上一些文物书画的图案,整体而言缺乏 创新,与一些旅游景点卖的纪念品没有很大的差异性,且无 法显现出本地博物馆的特色。对于大型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 品来说,国内也只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 物馆可圈可点,这几座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具有突 出的优势。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经费有限、不健全的设施等,虽然说开设了营销文创 部门,但是由于受到条件因素的影响,文创产品还缺乏创 新。

2.创意及文化内涵的缺乏

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在文创产品的开发方面很难做 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导致这一问题主要是产品在设计中 缺乏创新,或是产品的内涵有所缺乏,由此使得产品没有特 色,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资源与文化背景进行设计,在 文化品位或文化内涵方面有所欠缺。有的产品在创意方面具 有一定优势,但是在产品包装上没有下功夫,与所包装的产 品没有有效的融合,故所呈现出的效果不太显著。

3.存在低迷的销量

首先,当前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存在两极分化的 现象,缺少物美价廉的文创产品,对于一些低端的产品来 说,其缺乏创意,且工艺相对比较粗糙,消费者们的购买欲 相对比较低;对于高端的产品来说,其富有创意,且工艺精 湛,但是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望。其次,文创产品没有专业的销售团队,造成文创产品的 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此外,当前部分文创产品的销售是由当 地政府部门作为礼品或者福利发给员工,当出现售后纠纷 时,与博物馆的关联不大。而在柜台销售的产品很多又由外 包公司进行操作,出现纠纷时处理也不及时,随着时间的推 移,将会影响博物馆的形象与声誉。

二、中小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1.经费方面有所缺乏

当前博物馆的盈利途径有所缺乏,政府财政拨款是博物 馆经济来源的主体[2]。很多中小型博物馆的日常拨款,只够 基本的文物维护,以及日常的运营与维持,没有足够的经费 来开发文创产品。而且也没有在博物馆经营方面予以鼓励, 这将直接影响博物馆的进一步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有 足够的资金做支撑,其作为一项投入大的项目来说,需在前 期阶段投入较多的资金,以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当 前很多中小型博物馆的生存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文创产品开 发方面更加举步维艰。

2.专业人才的缺乏

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良好的 市场销售能力,都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分析与市场推广的基 础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专业技术精通与专业市场 营销的人才比较少,人才在中小型博物馆发展中起着关键作 用,如果缺乏专业的人才,将对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 响。

3.管理观念传统

中小型博物馆受到体制因素的影响,对于竞争、创新激 情有所缺乏;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型博物馆的管理方式尚未 做到与时俱进,在持续发展时面临诸多挑战;另外一方面, 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对于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全面透彻的 深入了解与认识,因此,中小型博物馆应将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行改革,让社会更加认同博物馆,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博 物馆。

4.开发方式短视

自主研发、委托研发、选购贴牌、版权授权是当前国内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的主要模式,在文创产品开发最初阶 段,通过外包、贴牌、授权等方式,能使博物馆的工作量 暂时性的减轻,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的并不值得广泛推 广。文创产品需要提升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需要面向历 史,且在设计中要注重创新应用,将自己设计团队的优势发 挥出来,将自身的特色凸显出来,这样才能取得长久的发 展。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对策 分析

1.深入挖掘自身特色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工业不同,文创产 品的开发不能千篇一律,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自博物馆所 拥有的资源,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应结合自身特色。一名优 秀的设计师,应该要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更加贴近生活,通 过设计将博物馆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只有将每件藏品背 后的故事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使文创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认 可。

2.加强馆际合作

资金和人才是中小型博物馆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前中小 型博物馆在资金、人才方面还有所缺乏,在文创作品的开发 过程中形成规模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可以对区域中小型博 物馆的资源进行统计并寻求合作,实现在创意、资源、市场 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共享,特别是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 面,相关部门也可以帮助建立区域或者是一定范围内中小型 博物馆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外部力量的借助,以此更 好地促进中小型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3.少而精的线路

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存在一定 难度,尤其体现在资源不足方面,这也是中小型博物馆与大 型博物馆之间的差距,要想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应该要将 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于文创产品大批量的设计来说,应 在人力与财力方面下功夫。所以,“少而精”的线路比较适 合中小型博物馆,这样能使每一种产品的质量、价值得到保 障,由此使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与一般的商品相比,文创 产品的价值十分突出,体现在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及富含的 文化价值方面,其结合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其内涵尤为 深刻。

4.文创产品开发应从馆藏文物出发

文创产品、文物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文创产品 开发中应立足文化和历史。人们走进博物馆中,看到的藏品 都十分的精美,在对其来源、历史背景进行了解之后,就会 加深对馆藏产品的印象。人们走出博物馆之后,如果看到形 态相同的产品,便会联想到在博物馆看到的藏品,并认同博 物馆的藏品。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 购买,也将他们对博物馆的认同表达出来;同时,文创产品 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历史文化走进人们的 生活中,使人们收藏与怀念的需求得以满足。

5.产品开发需要与展览的主题相结合

博物馆对陈列展览的及时设置,能有效发挥其社会功能 [3]。如果博物馆的综合性比较强,每一个不同的展厅就会具 备不同的陈列主题,需要借助不同的陈列组合进行展示。如 果博物馆自身有着较强的纪念性,或者有效较强的专门性, 应该要注重坚持一个鲜明的主题。由于每一个展览的主题有 着自身的群体,所以,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应充分发挥展览 的潜力,需要将展览的主题充分发挥出来。如:可以从艺术 欣赏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品的制作,对于历史类的陈列,可以 有效地研发出产品的历史价值;在产品设计中还可以结合展 览主题,对产品的种类进行丰富,由此满足各种不同的认知 群体需求。

6.文创产品开发应该接地气

字画、瓷器等是传统博物馆文创产品类型,对于这种 “沉闷”的研发产品,应该要进行突破。在文创产品的开发 中应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比如,当前社会人们离不开手 机,由此可以开发出各类品牌手机壳,由此受到人们的青 睐。故宫博物院曾因故宫口红、故宫彩妆、故宫睡衣等文创 产品而名声大振,主要是因为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遵循了 “以人文本”的理念,由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还可以 开发旅行箱、耳机等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产品,其能更 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4]。

7.借助大型文创展览,“引进”创意

在中小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还应抓住机会,将平 台利用好,将自己需要的文化创意积极引进。比如,通过 “文博会”“博博会”等的举办,将很多有创意、有历史价 值的文创产品涌现出来。以安徽皖西博物院为例[5],在红色 记忆系列文创产品中,设计制作了英雄系列文具套装——抗 战英雄商务八件套,采用大红色的主色调,以“马达的战 士——木刻版画”为主题进行设计,让参观者充分感受到红 色文化与创意的融合。又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唐代秘色瓷碗 造型的曲奇饼干的推出,将以往文创产品只能收藏的形象予 以颠覆,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四、结语

文创产品能有效传播地域文化,将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凸 显出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带来 了全新的契机,也是促进博物馆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因 此,中小型博物馆要努力好文创产品的开发,彰显区域文化 底蕴与内涵,提升旅游吸引力,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冲,张尔宁.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守正与创新——以中小博 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5):64 -67.

[2]岳宗英,张健.基层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现状及对策思考[J]. 文化产业,2020(27):39-40.

[3]叶其跃,李飞群.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困境和发展对 策[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36(05):56-60.

[4]张文珺.周雅迪.仓海霞.江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博物 馆文创产品开发——以南京地区为例[J].天工,2021,(07):46- 47.

[5]谌彦卉,侯力丹,张宇.遗产驱动地域文化演进——博物馆文 创产品的独特性发掘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16):89-90.

作者:丁 航 胡淑梅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