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出现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分类管理不规范、档案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优化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提升该档案管理人员重视度、完善并细化档案管理制度、细化仪器以及检验样品的管理、丰富工作人员档案管理、面对社会开放咨询服务、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优化建议,以此为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档案管理
0引言
在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中真实且详细地记录了历史的环境状况数据与环境保护经验,能够为后期的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真实性的数据。但是目前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管理体制不够规范、类别分类不够细化等问题,给后期资料查找带来很多麻烦,因此,探索优化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当下环境保护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档案的作用
因为在监测档案资料中真实记录各个时期环境监测的真实数据以及环境治理成果,并且档案资料中技术信息的记录是当时阶段监测水平的体现,也是历史环境现象的再现。后期的环境保护决策以及科学研究能够借鉴以往的技术成果,分析相关监测数据,以此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环境检测档案资料中记录了技术人员的学术经验、治理成果以及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因为监测档案具有高度真实性以及大量历史经验,所以能够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组织机制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马关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将档案管理这一职能放置在综合室,由监测人员兼档案管理员负责监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因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环境监测任务的工作是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导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基本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完成监测任务以及监测能力水平的提升上,对于监测档案的整理与管理上并不够重视。并在档案管理方面上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组织机制,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以及组织机制的不完善,就会导致环境监测档案中重要文件丢失的概率直线上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妨碍检测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有序进行。
2.2分类管理不够规范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需要的监测项目类型是比较多的,所以在此项工作进行中所用到的监测仪器、实验试剂、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有效期限以及应用范围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因为项目类型分类管理不能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就间接性地导致监测工作中所用到的仪器以及样品错误率的大大升高,并进一步导致最终监测数据不准确,这对环境监测最终质量判断的真实性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1]。
2.3档案利用率低下
就当下生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情况来看,监测站内部在现代化档案开发利用的设备上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环境检测档案专题汇编、文件索引以及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等方面的构建也不够详细。与此同时,因为工作人员对档案利用率不够重视,直接对环境监测档案整体上的开发利用率产生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限制发挥环境监测档案的原有价值。
3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检测档案管理策略
3.1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组织机制
要想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复查时能够高效找寻相关的文件资料,就要从两个方面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机制。
(1)环境监测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档案管理这一项工作,要积极寻求上级领导对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关心,必要时请当地档案管理部门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指导。不仅要在建设档案基础设施上加强,还要进一步提高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完善并优化档案管理组织机制,将档案管理范围逐步扩充。工作人员要从档案管理规范化出发,将规范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标准作为档案管理组织机制构建的依据,在监测站的整体规划中加入监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监测人员是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组织起来组建一支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其中要包含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及环境监测现场工作人员、监测仪器管理人员、办公人员、分析人员等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将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组织到一起,统一调度,共同完成监测档案管理工作,这样能够在各工种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下助力于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
(2)构建完善的组织机制后,为了实现环境检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目标,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科技档案为中心,将环境监测工作的档案资料数量多、类型多、范围广等特征作为依据,进一步推动环境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将以往档案管理的梳理与分析经验作为依据,对目前的档案管理一系列制度进行细化并完善也是十分重要的[2]。
3.2深入细化环境监测档案文件的分类规范
在生态环境保护整个工作体系中,环境监测部门具有特殊性,该部门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控某一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还要根据该区域内不同的环境污染因子进行监测从而分析出准确的数据,以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措施制定的依据。因此,要确保在众多类型的检测项目中能够快捷精准地找到工作开展所需信息,工作人员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将其分类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
(1)在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中,监测仪器的分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首先将仪器生产源作为分类依据,可以将一类分为国外进口,另一类划分为国内生产,初步划分为两种类型。然后根据仪器的占用空间,将其划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仪器三种。与此同时,在进行监测仪器管理是要根据仪器的安装光盘以及保修卡和说明书要求编订仪器序列号,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仪器的使用状态将其归类为正常使用、待检修、正常检修以及停用四种状态类型。
(2)从样品分类规范以及研制规范两个方面上来说,不同类型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利用缩微技术尽可能缩小档案体积,这样一来能够有效节省相关类型档案的占用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用缩微技术时要保证档案原件的完整性。
(3)因为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影响后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所以在进行档案管理时必须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类别其档案细化,根据管理类、技术类等工作类型来划分人员档案。并进一步丰富对外交流人员的档案,通过细化交流课题名称以及交流期限来为后期的人员调配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
3.3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档案文件开发利用
将立卷综合利用率提升到最大化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根据以往的档案管理经验来分析,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低下的服务意识、过慢的科技开发利用工作进程都会对环境监测档案资源的运用范围广泛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将其逐渐构建成为一个对社会开放的环境监测咨询服务机构,并为外界提供一定的有偿服务。在此机构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其服务分为外部借阅、局部公开、内部借阅、复制供应等四种类型,并开放计算机互联网等线上服务通道,有目的性地面向社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心应当是立卷规范化,并基于档案全宗介绍以及立卷说明编写,对档案大事记、档案组织结构以及档案的分类逐渐精细化。在此基础上,根据现阶段的工作内容完善档案专题汇编、文件索引、案卷目录以及全引目录的更新。
(2)要想提升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效率,就要进一步加快环境检测档案信息化开发利用的步伐,这不仅是新时代背景在对档案管理提出的新标准与新要求,同样是环境监测档案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不断革新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环境检测人员可以将库房、办公、阅档三公开作为依据,在档案管理空间内添置先进的能够助力与档案办公效率提升的设备,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将监测站整体开通局域网作为基础,并将网络上的档案查询内容以及各个类别逐步丰富起来,就能够将监测档案管理的差错率有效降低。与此同时,因为当下环境监测站的档案信息开发存在资源少、手续复杂、服务对象狭隘等问题,还有部分档案涉及技术保密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遵循跨单位、跨学科的原则,通过对档案资料整合的寻觅、筛选、整理、加工等方式来完成档案保存介质的更新换代以及数字录入[4]。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高效完成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在工作人员上岗前做好培训工作,并督促档案管理人员主动学习资料收集方向、资料分类标准以及编目更新原则、资料整理归纳要求,以此来确保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能够与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相符,并在工作当中积极学习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方式,从而确保档案文件的开发利用能够获得足够的文件支持。
4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是生态环境保护所有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既能够直接高效提升环境监测效率,还能够为后期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决策制定以及技术研究提供真实的科学依据。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做到意识上的加强以及归档、分类、细化、丰富和保存介质革新等工作,并将监测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荣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J].现代企业,2019(11):139-140.
[2]杨燕.简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8(16):54.
[3]刘旗先.浅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兰台内外,2017(5):69.
[4]吴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本单位环境保护档案收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85-86.
作者:陈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