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基于景观意象下地域文化符号的探析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具有地域特色城市文化景观逐渐缺失,出现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在研究地域性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弥补城市文化景观缺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城市科学问题。通过对宗教崇拜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居住文化等蒙古文化意象的分析,提取和运用蒙古文化符号,在景观意象下采用具象表达、抽象演变、重析解构等提取手法,对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塑及景观进行分析,有助于继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文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景观;地域性;蒙古文化符号;景观意象

城市是社会物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形成的综合体,城市作为人类对地表作用最显著的区域,拥有着优美的景观以及舒适的人居环境。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发展中过度注重经济的崛起和规模的扩大,忽视了城市自身的文化景观,使民族文化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景观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元素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地域中挖掘文化元素符号成为各城市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现如今,塑造一个城市必须要考虑如何将城市中的历史文脉转化为发展动力,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而蒙古族文化则是内蒙古地区独存的特色文化,记录着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现以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文化为例,对蒙古族文化符号的提取及其在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析,为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提供参考借鉴。

1景观意象与地域文化符号

1.1景观意象

“意象”一词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深思》中首次将“意”和“象”结合起来,提出了意象的概念。在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中,指明了“意象”是想象的产物。“意象”的结构在唐宋时期成为诗人们讨论的重点,并发展到“意境”。到了明清时期已经趋于成熟,经过理论上的提炼,意象被创造出来,由取象、酝酿、表现和欣赏4个阶段所形成。关于意象,凯文·林奇曾归纳过其含义,“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1]。而景观意象则是一个物象,比如建筑的色彩和结构、地域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等,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提取和凝练,来表达出意境或是精神。

1.2地域化符号

地域文化承载着精神的依托,是民族的血脉传承,积淀了一个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2]。在这过程中,根植于当地历史和风俗习惯就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符号,即地域文化符号。地域文化符号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及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历史文脉、风俗习惯的缩影。

2蒙古文化意象

2.1宗教崇拜文化

作为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对蒙古族的思想观念起着重要作用。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蒙古族人民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以从思想上产生了对自然界的崇拜。蒙古人通过崇拜自然界,创造出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形图案。蒙古人还崇拜火,认为火是生命与兴旺的象征,并将火视为神来祭拜。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将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活动。蒙古人还把马、狼、鹰等动物作为图腾崇拜,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形象。

2.2自然生态文化

蒙古草原文化历史悠久,本质上是与自然共存的生态文化,游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在蓝天白云下逐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不能轻易被破坏,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蒙古人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将脏东西扔进河里,不能在河边清洗衣服,不准下河洗澡等,要时刻保持水的清洁。蒙古人崇拜火神,定下不准在火中乱投食物,不在火上乱越等规矩。从这些禁忌中都可以看出,蒙古族对生命的保护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

2.3居住文化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古老的居住形式,包身呈大圆形,包顶为拱形,架木形成圆形和伞形,用苫毡覆盖,绳带固定,使包体十分牢固,不仅能应对极端天气,还方便迁移,非常适合游牧民逐水而居的生活习惯。蒙古包作为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游牧民的生活方式,反映出最朴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3蒙古文化符号提取与景观应用

目前,在城市景观中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正逐渐受到重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元素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蒙古文化由于其自身多元的文化意象,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文化符号,在景观中的应用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以下介绍一些蒙古纹样在景观中的应用,以让读者了解其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3.1蒙古族文化符号

蒙古人民出于对自然万物的尊崇,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图纹样式。这些图案大致可分为4类:第一类是代表自然界的图案,如太阳、月亮以及云纹等。第二类是代表动物的图案,即“图腾文化”;原始的蒙古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一个物种,所以蒙古人民尊重一切生命,这类图案有苍狼、马、白鹿以及鹰等,象征着神和力量。第三类则是一些几何形的图案,如回纹、方胜文、万寿图案等,是蒙古族人们坚强、团结的象征。最后一类是组合图案,利用盘长纹延伸加卷草纹的云头纹,植物叶上用火焰加以装饰(见图1)。

民族

3.2文化符号的提取

内蒙古文化最早是一种游牧文化,内蒙古人民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统一草原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形成了以草原文化为主体的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城市景观的建设中,汲取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建筑方式以及宗教文化,通过对内蒙古文化精神的抽象提取,将其转化为民族文化符号,再通过这些符号的表象特征,从而传达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特色。蒙古族传承的草原文化精神铸就了蒙古族特有的符号体系和审美追求[3]。提取文化符号时,可以根据具象表达、抽象变形、以及重析解构等手法来对蒙古文化符号加以分类,并结合实际应用来进行分析说明。

3.2.1具象表达法。在城市景观中直接运用蒙古文化符号的样式,既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也让人们对蒙古族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景观雕塑作为物质载体,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蒙古族人民崇拜英雄,成吉思汗更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成吉思汗大街上,摆放着众多雕塑群,有奔驰的骏马、高吼的狼群、温柔的草原母亲等,成为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最大的一座苏勒德雕塑,高27m,中央是成吉思汗骑马的雕塑;苏勒德代表着成吉思汗,代表战神,代表战无不胜的坚强意志,四周耸立着成吉思汗16位开国功臣的塑像,象征太平、吉祥(见图2)。另外,蒙古文字也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形式,可以说蒙古文字代表了一座城市。蒙古文字作为文化元素造型独特,具有很高辨识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意义[4]。例如街区中的商铺牌匾、公园内的景墙,都是由蒙古文字和蒙古族图案相结合而成,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再如位于河北东北部的木兰围场,由于与蒙古草原接壤,土壤肥沃,水草丰美,是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建筑师们依据蒙古最天然的建筑“蒙古包”为原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形演变,将建筑外形设计为双环蒙古包的形式,象征草原上一个个的蒙古包聚集在一起,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攒尖顶形式,演变成现在的建筑形式。建筑立面还采用了蒙古文化中的图腾文化为原型,结合传统蒙古包的纹样,形成和谐又有特色的风格(见图3)。

民族

3.2.2抽象演变法。内蒙古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长久以来的习俗以及他们对世间万物的崇拜,造就了自然崇拜、祭火等文化。祭火是蒙古族最难以忘怀的习俗,至今还在一些牧民地区传承。内蒙古的西南部鄂托克前旗的敖勒召其镇里的圣火公园,是为了蒙古人民的祭火活动而建,并且还创下了“最大民间规模的圣火祭祀”的世界记录。此公园充分吸取了蒙古人民祭火的传统习俗,公园平面布局为葫芦形,开口向上,隐喻蒙古族“福禄”文化。整个公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圣火广场,为圆形的构图,象征“太阳”,南部为弧形观景台,象征“月”,寓意世间万物永生不灭,中间则是圣火台,象征“日”。一南一北的布局,颇具“阴阳相生”的意象。圣火公园就是运用了蒙古文化中的祭火文化,来串联整个公园的设计,将富有深刻内涵的蒙古文化利用抽象提取的手法,转化成凝练的文化符号,进而表达出蒙古族独有的景观意象(见图4)。

3.2.3重析解构法。重析解构是指将原有的蒙古文化符号进行重新分解再组合,建立新的视觉意象,使其既包含原蒙古文化思想,又能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具有创新意义。例如代表蒙古族服饰的蒙古袍,蒙古族人民通过对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各式各样物象的概括、整合,从而形成极具特色的蒙古族服饰图案[5]。

作者:白塔娜,曾峻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