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愈发显著,地域性问题越发凸显,如何构建和保持景观的多元化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分析和研究当代地域性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地域性景观的构成和特性,以及我国当前地域景观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身份;构成要素;传承与创新
地域性景观这个概念是世界各地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实际上,它是一个地区的景观属性,是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环境特征和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在信息与交流并不发达的古代,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景观很少被外界的情况所影响。而是依据其所在的环境、风俗等因素制约而独立自主的发展,从而具有其显著的独特性。所以,古代的造园师在造园时并不会纠结于如何才能体现出地域性,而他们造园的每个手法无不体现着地域性。在全球化的脚步迈出第一步后,不同文化之间开始交流、相互交融,各地的独特性也便体现出来。传统的岭南园林便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例子,它即拥有中国传统园林亲自然、重意向等特点,同时也因当地通商等原因,可以更早接触西方园林,吸纳了西方园林的特点。西方古典园林大多为几何式布局,园林建筑也更具多样性。但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常常双方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尤其在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后,通常是一方另一方单方面地进行文化输出,导致弱势方的地域性景观被渐渐模糊,从而失去属于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景观的“趋同化”、盲目“西方化”现象也愈发严重。中国地大物博,如何在展现中国地域特点的同时,又可以跟随时代的脚步,便成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师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
1地域性景观的要素
地域性景观既然是一个地区的景观属性,必然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各个方面,所以提前了解其囊括的范围及特点,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必要前提与依据。总体来说,地域性景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1.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乡土植物3个方面。地形地貌作为场地最直观的一个因素,对场地有着最深刻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决定场地的用途和表现,可以给予观赏者最直观的感受,甚至决定了场地的基调。在设计时,应该尊重场地的现状和价值。尊重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保证地域性的前提,不能为了单纯地达到某些视觉效果而大规模地重塑场地。结合场地的设计,不仅使设计具有本地特色,提供丰富的景观形式,还可以更方便处理场地带来的问题。同时,应该主动将场地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避免其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提倡场地与外界进行良性的互动[1]。比如,意大利台地园作为西方古典园林的一种,却有着不同于其他西方园林的特点,就是因场地多山地和丘陵,贵族往往在背山面海的地方建造别墅,将房屋建在山坡高处,自上而下开辟台地。植物方面,植物可以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的象征,正如现在城市都有选取当地的植物作为自己的市树或市花;也可以用植物营造多样的景观,如气温较高的地区植物种类多样,可以营造封闭的景观形式,而在植物种类少的地区,开阔的景观也展现当地特色。
1.2人文环境
地域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从古代到现代,它仿佛一个生命,在不断地演化、学习和适应。所以,它的存在往往有着深刻的道理和理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抹杀掉多样的存在,而是尊重差异性,尊重人类的智慧,尊重文化的延续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包容地促进它的发展。人文环境同样包含多种表达,语言、建筑、生活习性、节日活动等。建筑等属于看得见的文化,更好理解,也更方便表达。这里的建筑不局限于景观建筑,而是广义上的建筑。它承担着停留、使用、观赏、被观赏等多种作用,是地域性最直观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实体展示,也是地域人文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地区的文化活动也影响着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空间,通常具有原生态的视觉体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建筑在建筑水平方面在现在看来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在工业化之后,新型的建筑形式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建筑形式、材料的运用。也有许多建筑师对两者的结合做了很好的尝试,代代木体育馆作为丹下健三的顶峰之作,体育馆使用了高张力缆索作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营造了富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空间。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是独特的外部表现的灵感来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的效果,以及结合历史观的高度统一[2]。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多样而独特的地域环境以及人文资源,造就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相对于那些静止、沉默的文物、建筑物来说,这些传统民俗是活的历史,是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在人们日常的活动以及设施中,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地域文化渗透过的景观空间结合国际文化,既可以满足地区人们的活动需求,又能结合时代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1.3社会环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所能表达的文化内涵、社会生产能力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播能力。所以,在结合当地情况设计时,首先要尊重当地经济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模式,更要重视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技术层次。反对缺乏预见性的经济发展和单纯的商业模式,只追求短时的经济发展,而不做长久的、多方面的考虑。地域景观设计应立足于本土,挖掘当地的经济技术潜力,创造富有地方经济色彩的设计[4]。例如,当今我国城市旧街区的改造如火如荼,例如长沙的太平街、广州的上下九、成都的宽窄巷子等等,都在网络上作为网红街区为人熟知。这些街区都进行过多次改造,最后大多采用了让商业进驻、结合当地文化的方式。通过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改造后的街区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旧街区得以焕发新的生机,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各处街区的改造都大同小异,商业作为街区景观的主体,大幅地抢占了原本属于文化的位置;缺乏远见性的商业开发和相仿的开发模式,不仅损害了街区原有的面貌与生态,还使街区在我国旅游氛围浓厚的当下失去自我的独特价值,并失去与其他具有特色的街区竞争的能力。
所以,在老旧街区的开发上,应当让街区与周边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相匹配,立足于挖掘其原有的文化内涵,从而挖掘地区的经济潜力。这样才能既发挥出街区的文化特色,展示城市风貌,又能让改造后的街区具有文化竞争力,从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带动城市的发展。
2地域性景观的特性
在进行地域性景观设计时,应当注意有以下特性:发展性、主动性、整体性,以便于更好地把握设计。
2.1发展性
景观的地域性表现在该地区的历史环境与人文环境中。这是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民的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传统,因而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延续性。然而,文化的延续并不意味着停滞,当代地域景观应当尊重传统,却又应不局限于古代或现代;不局限于地域,应赋予当代特色。景观地域性的传承与创新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5]。因此,文化的继承不应当只是被动地采用和模仿原始的形式和内容。而景观作为一种文化,应该用心去认识、发现和创造,并注重地域景观和地方特色,在地域传统中找到根源。发现有利于设计的元素,结合现代的技术和文化,实现现代景观的地域性,并创造新的景观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景观质量和功能的新需求和追求。
2.2主动性
当前,我国景观普遍仿西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时还是被动式地进行地域性尝试。风景园林学科具有其普遍性和适用性,不同地区景观的共性毋庸置疑,但是设计并不是对外国景观的单调模仿、设计元素的简单挪用。国内很多设计可以看出有想要表达景观的地域性,但在具体的设计上缺乏对地域性的思考,或是套用国外的设计,或是立些不知所谓的雕塑,或是添加些文字诗句[6]。国外的设计体现了当地的地域性,它满足国外的活动,但是未必满足国内的需求。进行针对地域性的设计时,最应该得到关注的应当是当地生活的居民,他们的生活日常与节日活动才是设计结合的重点。雕塑等小品的设置也只能起到升华的作用,而不能体现出地域文化。长此以往,被动地接受外来思想和设计元素,只会在模仿和借鉴中失去自己的个性。对于接纳外来景观设计的态度上,应采取良性的地域性景观思考,发挥主动性。对外来景观文化进行合理的批判与思考,再进行适当的接纳,不仅要使园林景观归属于这个地区,还要使其归属于它所处的时代。
2.3整体性
在当前环境下,跨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各个专业都不能局限于自身,景观设计也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景观。城市中、乡村中,一棵树、一个雕塑、一栋建筑、一条道路,所有的事物都是所处地区景观的一部分,都体现了所在地区的文化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一个地区的景观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具有整体性。一个城市的设计也应进行统筹规划,它的规划不应当只决定于设计师的偏好以及价值取向,而是更应该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很大,整体规划地域景观可以既完整又准确地展现当地的氛围,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出现盲目模仿西式建筑、房地产景观雷同炫富的设计等违和现象[7]。
重视地域性景观的整体性,也并不是要消灭多样性,多样性仍是地域景观发展性的体现和发展的目标。整体性所针对的是扰乱地域性景观的现象,如随意拆除旧城区、混乱的房地产景观、为了促进旅游业肆意改造景观等。
作者:李 阔,宋建军﹡,常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