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控制释放体系可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可减少给药频率,因此受到关注,也有人会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想要了解药物载体相关新发表的论文。
1. 外泌体作为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021-10-30
摘要:<正>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1]。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阻碍,许多潜在治疗药物缺乏有效的递送方式,它们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来克服BBB,提高疗效。众所周知,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小囊泡,广泛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以及各种体液中,直径约为30 nm~150 nm,是细胞外囊泡的最小亚型[2]。它们在被释放的过程中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参与者[3]。
2. 生物材料作为治疗内植物相关性感染的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021-10-15
摘要:骨科内植物相关性感染是骨科的灾难性并发症,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近年来,新型生物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负载相关药物,不仅在内植物相关性感染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本文对近年来用作药物载体的生物材料进行了综述。
3. PEG修饰端胺基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2021-08-20
摘要:目的研究经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的端胺基枝状分子(G1.5(NH2)8)作为羟基喜树碱(HCPT)载体的传递系统,对羟基喜树碱的溶解性、释放性能和光敏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用经三氟乙基磺酸单甲氧基(Tresylate)活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Tresylated MPEG-600)对端胺基枝状分子(G1.5(NH2)8)进行修饰,目标产物PEG-600-G1.5(NH2)8枝状大分子用FT-IR、1H NMR进行结构表征。MTT研究其细胞毒性。
延伸阅读知识:药物载体相关论文投稿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