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层财政作为当前财政体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求的物质保障。在新经济形势下,传统财政税收体制的适用性不足,出现了全新的财税体制。新财税体制下,基层财政的基本职能已发生改变,其职能发挥与上级财政政策能否完全落实存在直接关联。此外,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财税体制的阐述以及基层财政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财税体制下基层财政职能转变的策略及改革取向。
关键词:新财税体制;基层财政;职能;改革取向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形势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亟须尽可能增加地方本级收入,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但在新的财税体制背景下,基层财政又开始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基层财政人员提出新的要求。鉴于基层财政管理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改革紧密相连,对基层政府职能的发挥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眼基层财政制度的改革优化,以逐步实现财政制度的现代化。[1]
一、新财税体制的概念
从成熟程度看,现阶段的国内财税体制仍处于过渡阶段,而新实施的财税体制也只是顺应国家发展要求在对自身进行调整与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提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强调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目前,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已初步形成框架,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已经在基层开始实行,并根据相关的政策和线路开展及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倒逼地方政府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并尽可能维持基层财政的收支稳定,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财税体制下基层财政现状分析
(一)基层财政职能定位不明确
基层政府是我国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机构,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更是财政职能履行的最基础单元。但现阶段部分基层财政的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基层公共财政、调控基层经济关系等职能逐渐被弱化,致使其职能定位不够明确。
(二)基层财政体制结构不够完善
从财税体制的作用看,其主要用以保障基层财政资金,从而便利基层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然而现阶段的财税体制却存在税务构成与组成结构不平衡问题,使得财税体制结构与财税资金管理不相适应。对此,财税体制的改革就需以此为重点,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做好财税在政府财政资金中占比的合理调节。此外,现行地方税存在税种老化,一些地方实行内外两套税种等税制不公现象,严重影响了税种功能发挥,弱化了其结构特点。
(三)基层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民营企业的效益呈现下滑趋势,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面临着破产,加之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国家对地方财力的补充减少、针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减费降税政策出台等,地方税收增收压力大,甚至部分基层政府面临着潜在债务风险。同时,基层财政刚性支出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持续增长,收支矛盾加剧。[2]
(四)基层财政预算管理不足
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的核心,但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预算思想落后,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等现象,不能全面反映公共财政目标。部分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预算执行严肃性不够,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
三、新财税体制下基层财政的职能转变
在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的背景下,应以全新视角看待基层财政职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顺应时代潮流,优化完善调整基层财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提高基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从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过渡
在步入新时代,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的大背景下,基层财政政策应不断强化经费核算工作,加强经费核算的监管力度,同时,随基层财政建设资金量的增加,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发挥好自身职能,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是从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过渡的必要条件。
(二)从收支管理过渡到支出监管
新财税体制背景下,基层地方税收也得以不断改革优化。为实现理想基层财政监管目标,基层财政部门应立足所处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的实际情况推进监管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同时,新财税背景下推动了各类财税体制的不断转型升级,促使惠民工程、乡村振兴等政策逐渐增多、完善,但相应的也在拓展基层财政管理的内涵,进而倒逼其监管模式从收支管理向收支监管转变。
(三)基层财政从预算管理向核算管理发展
目前预算管理改革已在国内全面推开,所以基层财政也开始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核算管理方向的转型发展。
四、新财税体制下基层财政改革的取向
(一)注重提升基层财政地位
基层财政是连接中央、省、市和县(区)级以下政府的重要桥梁,其在巩固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要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基层财政的重要性,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层面分析基层财政职能,从地方政府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方向进行综合考虑,做好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同时要加大对基层财政管理的投入,健全基层财政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提高基层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更要在基层构建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财政税收队伍,不断提高财税人员的政治站位和业务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切实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3]
(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基层财政体制问题不光是基层财政部门的问题,而是整个基层政府的共同问题,其体制模式运作事关整个基层财政的运转效率,因此,基层政府自身需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基层政府自身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实施不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上级财政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下级财政的调控,进行合理的公共产品服务配置。同时,也要根据下级财政的情况与特点来实性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针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因其经济条件良好,资源丰富,所以适宜采用分税财政体制,依据税种来划分事权与财权,反之则应采取其他措施。
(三)强化基层财政收支平衡
一方面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准确把握经济形势,积极培植税源,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对基层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在确保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运用信息“大数据”,扎实开展综合治税工作;采集、整理、分析涉税信息数据,查找税收薄弱点,选准行业、领域开展税收治理,努力推进税收稳定增长。挖掘非税收入潜力,通过深入分析排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依法依规加强管理,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分类统筹盘活存量资金,上级转移支付和本级自有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急需支出的“三保”项目。
(四)不断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监管
牢牢把握预算编制源头管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控临时预算追加,切实维护预算刚性和法定性,兜牢“三保”底线。一是创建独立的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以便在科学、严谨的系统中推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测。二是注重短期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建立和完善复式预算体系,进一步扩大国家复式预算和资本性预算的范围,并整合国有资产管理和社会保障预算到预算管理框架中,推动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基层财政预算监管。抓住预算这个核心,坚持财政预算管理的问题在哪里、工作重心就在哪里的原则,健全基层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决算审核等工作,逐步实现向预算管理全过程监管拓展。推进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监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加强重大项目执行监督、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构建财政、审计、纪委监察委等监管单位的联合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基层预算管理水平。[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财税体制改革下,基层财政机构改革取向研究在财政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该体制下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找到改革创新的策略,对现代化财税管理体系加以完善,确保财税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提升财政税收体制应用水平,才能够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范红芳.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路径解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
[2]卜宪杰.乡镇财政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7).
[3]刘宇.浅析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0).
[4]李中华.新时代背景下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纳税,2019(8).
作者;王东娜
推荐阅读:山西财税杂志投稿要求和征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