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条例,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快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进程。伽师县作为新疆地区的粮食主产区,粮食质量安全关乎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关乎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当前随着我国农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单位面积内的粮食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粮食基本实现了增产增收,满足了居民的饮食需求。全新历史时期就需要我们提高重视程度,加快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更好的保证粮食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然后论述了粮食质量安全体系的构建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粮食质量安全体系;重要意义;影响因素;构建
措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涉及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秩序稳定。粮食质量安全,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基础,更好的维护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多次会议当中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能够看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是每一名农业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现实意义
粮食是一个广泛性的定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可以将粮食定义为各种谷物,包括了麦类、大豆、粗粮和稻谷类的产品。而从使用价值上来讲粮食就是供给食用的各种谷物,豆类、薯类等原粮和粮食产品。粮食包含了食品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初级的食品,更是源头食品。粮食质量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粮食制品当中所获得营养物质充足、卫生安全的食物,能够满足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需要,内容包括了食品质量、营养品质、卫生指标、感官判断、储藏品质等多方面。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一方面是从源头上要保障安全性,主要是粮食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合理,另一方面在粮食转变成食品过程中,要保证安全性,主要是指粮食从原产品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应该保障安全[1]。这两个环节当中,资源、环境、生态可持续性都会对粮食安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不断向前发展工业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土壤环境构成了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与粮食质量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消费者对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诉求越来越高,国家对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由此能够看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是适应新时期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2 粮食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种植环节容易遭受到污染
农作物在种植环节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了品种、土壤、水源,品种是内在因素,土壤和水源是外在载体。当前土壤、水是各类重金属、有机农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的重灾区,另外大气污染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农作物收获长期储存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温度湿度的调控,很容易受到真菌的危害,并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包括了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折曲霉菌毒素。
2.2 收货环节容易遭受污染
粮食进入收货环节之后,当时的气候条件,装备条件,储藏条件都会对粮食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粮食收获过程中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收获回来的小麦就会出现发霉变质、发芽的现象,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同时也很容易造成霉菌毒素超标。小麦收货之后,如果收储企业跟进不及时,经常会造成收获回来的小麦出现严重的受损,进而降低了小麦的品质,极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
2.3 收购环节的污染
当前很多粮食站点直接向农民群众收购粮食,粮食收购过程中,即便能够按照国家所制定的政策实施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收购原则,但是仍然存在散装收购的现象,并且散装收购回来的粮食不能够依据种类进行妥善有效的存放,经常存在混合存放的现象,仍然会因为不同粮食的水分偏高,杂质偏重,发霉变质颗粒较多,影响到整个粮食的品质,极容易造成粮食出现霉变[2]。当前随着粮食市场不断向前发展,收购粮食的产地相对较多,粮食来源十分复杂,监管难度较大,经常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这给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2.4 运输环节面临的污染
粮食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极容易接触没有净化的各种设施、器材、包装物和运输设备,造成粮食当中的病原微生物、害虫、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严重超标。当前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运输环节,粮食运输环节逐渐实现了市场化,运输主体方式和运输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就给运输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由于机构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缺乏专业工作人员资金投入不足,执法能力普遍较差,在粮食运输环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管。
2.5 储存环节面临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都实现了增产增收,每年生产的粮食庞大,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就对储存条件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虽然我国关于粮食储藏的各项技术和设备都在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但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在储存期间,仍然会向其中添加一些化学类的药物,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这药物在添加过程中,如果使用过量极容易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危及到粮食安全。
2.6 加工环节的污染
粮食作为初级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诸多环节,一些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对粮食加工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很多粮食产品颜色、形态越好,纯度越高。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经常会在食品当中添加各种添加剂,过量的添加剂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3 粮食质量安全体系构建与保障措施
3.1 加快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健全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促进各环节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上游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进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加快建设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粮食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2 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发展循环粮食经济
首先,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理念,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突出小麦、油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不断增加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统筹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加专用型、功能性食品有效供给,引导粮食加工向医药、保健等领域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提升小麦、玉米及薯类等口粮品种适度加工[3]。积极调整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引领新老产业协调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其次,鼓励粮食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推进粮油秸秆综合利用,推进饲粮、畜禽养、沼气等循环生产,打造一批粮食副产综合利用重点示范企业,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粮食产业体系。最后,持续构建绿色低温储粮体系。围绕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和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储粮目标,深入推进“科技兴粮、科技兴储”,持续推进绿色低温储粮体系建设和技术应用。全面提高库存粮食供给质量,优粮优储、优质优价,带动种植农户增收,储备企业增效。
3.3 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深入开展“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推广“互联网粮油”、粮情共享、社交互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粮食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推广手机售粮、网上粮店等新业态。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指挥调度水平,对现有的粮库进行提升改造。
3.4 健全完善粮食市场供应体系
首先,深化县、乡产销合作,构建长期稳定、高效精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有序组织政策性粮食移库和轮换补库工作。加强粮食市场体系规划建设,探索建立特色品种粮食交易市场,支持绿色优质粮油产品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畅通粮食供应“最后一公里”;其次,依托铁路、国省干线等主要交通线,大力发展散粮运输和多式联运。鼓励粮食企业建设中转仓、高速公路专用线,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粮食物流项目。重点完善粮食应急安全保障工程。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立粮源基地、仓储物流设施等。
3.5 严格落实“优质粮食工程”
优化产后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严格环保要求,推广应用粮食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专业化、社会化产后服务能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健全完善粮食检验监测机构,建立粮食质检机构运行保障机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根据当前粮食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坚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正确合理的解决现有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弥补短板及时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提升工作素质,提升管理水平,以此来形成监管合力,最终实现粮食数量可控,质量放心,构建完善的监管网络,为全面开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殿来,周才城,杨海燕.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点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36-37.
[2] 阎伟.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发展方向的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1(9):56-57.
[3] 刘文妮,刘亮亮,郑震君,等.关于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粮油食品科技,2021,29(3):170-176.
作者:买买提吐尔逊·阿布拉
推荐阅读:新经济下的粮食生产安全对植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