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通过民族经典器乐作品演奏培养初中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要:通过多民族经典器乐作品演奏,教师尝试培养初中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与文化理解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欣赏、演奏、交流音乐印象等方式,促进初中生感受乐曲风格与情感;二是通过民乐“学校节日序曲”主题创编活动,丰富创意表达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是通过欣赏经典多民族器乐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四是通过对比本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音乐要素,领悟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精神,加深文化理解素养。

关键词:器乐教学;初中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民族经典器乐作品演奏培养初中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第一中学在基础型课程中将竖笛引入课堂,结合多民族器乐作品,以学生欣赏、演奏及学习音乐知识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在拓展型课程中,将具有一定乐器演奏能力的中学生组成民乐队与爵士乐队,提供包括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以及钢琴、电吉他、爵士鼓等西洋乐器。学生参与乐队排练、创编作品、展示与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演奏经典器乐作品,有效地培养了初中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

一、通过器乐演奏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艺术感知是学生对乐曲风格与情感的感受。“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的节奏舞蹈,后改编成器乐,乐曲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跳跃。在大量的器乐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波尔卡舞曲风格音乐,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之“乡村婚礼”、钢琴曲《捷克舞曲》等展现了捷克的自然风光以及作曲家的爱国情怀,作曲家艺术性地表现了生活场景,表达了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感。例如,七年级音乐第四课“欧洲民间歌舞音乐揽胜”之《八只小鹅》教学中,学生欣赏有关波尔卡风格特点的音乐,运用课堂教具竖笛演奏《闲聊快速波尔卡》乐曲片段与《八只小鹅》乐曲片段。初期,学生捕捉到了乐曲中欢快的旋律与跳跃的节奏特点,并尝试交流音乐印象。经过反复演奏两首波尔卡音乐风格乐曲片段后,学生有感情地表现了作品内容,提升了对波尔卡音乐风格的感知,感受到了音乐风格下捷克民族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通过音乐元素创编丰富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初中生通过创意表达促进音乐思维发展,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意表达包括歌唱、律动、演奏等形式,器乐练习是其中一项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手段。教师列举了一些世界节日音乐,如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的《西班牙狂想曲》第四乐章《市集》,描绘了西班牙狂欢节这类节日的欢乐舞蹈性市集场景,又如《春节序曲》《喜洋洋》《步步高》等欢快的音乐,表现了中国春节的节日氛围等。这些音乐作品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尝试把节日情景转化为学校节日氛围的音乐形象,通过先描绘、交流生活,再聆听音乐、演奏乐器等综合实践活动,将生活经验和音乐学习体验互动互补,在同一情感主线的指引下完成创作准备过程,为创编奠定重要的基础。例如,创编民乐《学校节日序曲》的主题活动设计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并结合记谱软件呈现出来。学生首先按照“热烈、喜庆、欢快”特征主题与“优美、抒情、徐缓”特征主题分为两个学习小组,组长布置组员任务:主题创作员哼唱旋律、电脑操作员记谱、视奏员演奏旋律等,经过热烈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比较,统一观点基本完成主题创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展示与演奏,指导各小组不同风格民乐主题作品的表演展示。“热烈、喜庆、欢快”特征主题节日创编案例部分展示——C同学小组旋律创编最初是小B同学在笛子上吹奏过程中形成,这是C同学在C调旋律记谱的最初旋律形态:小A同学拿起二胡试奏后发现二胡在C调上没有这个1音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根据小组在调性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建议大家运用写谱软件的移调功能,学生在写谱软件上先后进行了几个调性试听比较后,又结合自己指法的熟悉程度,最后确定为调性较为容易演奏的G调。这是修改后的G调旋律记谱:教师建议小组关注第一小节第二拍前十六节奏型的感受:学生哼唱新的节奏型与旋律,通过写谱软件记录与播放功能反复进行聆听比较,经过争论之后做出新的调整,这是调整后的谱子:

三、通过欣赏经典器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通过感受优秀艺术作品中传达出的愉悦的审美情感、高雅的文化气质、深厚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接触到许多通俗音乐,这些通俗音乐并不全都适合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中。所以,教师应当选择一些题材立意比较高,有一定传承度,且旋律优美,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通俗器乐作品。八年级艺术第四单元“艺术传递的内心情感”中列举了一些经典且通俗的器乐作品。比如,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大提琴版本《爱的问候》,乐曲优美、轻快,表达了作者对爱妻日久弥深的感情。又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钢琴曲《爱之梦》,乐曲从开始段的恬静柔和到展开段的澎湃激昂以及再现段的宁静安详,表现出梦一般的境界等。教师通过开展聆听原作、分析作品、师生合作演奏作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感官体验感受到经典器乐作品的魅力。例如,八年级艺术第四单元“艺术传递的内心情感”器乐小品活动设计中,教师选用器乐作品素材——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基的代表作《回家》,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仿佛在用萨克斯诉说浪漫往日。教师播放萨克斯作品《回家》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怎样的情境中会听到这段音乐以及对这段音乐的感受时,学生纷纷讲述:傍晚时分,他们会在电梯间、酒店大堂里、书店里、咖啡店里、逛商场时,伴随着亲切温暖的萨克斯管音乐,他们的脚步也会随之放缓,内心得到片刻平静。教师弹奏钢琴,并邀请一位会演奏萨克斯的学生共同合作展示,引发学生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师生共同交流了与原作品相比较后的不同感受。欣赏经典器乐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演绎经典器乐作品,对于艺术作品中传达出的优雅、闲适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四、引导学生体会器乐作品情感与精神,加深文化理解

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要建立在对比本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应运用综合艺术手段,包括课堂器乐教学手段,从不同文化角度领悟艺术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与精神以及形成文化认同。艺术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以审美为核心,而应该引导学生以文化理解为出发点,理解世界范围内不同环境下的艺术形式,进而理解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涵养,更好地理解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例如,八年级艺术第一单元“艺术展现的社会风貌”之“江河意蕴”中,教师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是:播放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主题”视频片段,学生模唱《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后,教师运用竖笛示范演奏并且引导学生共同演奏,学生感受到小调调性上所演奏出的柔和的音色,如同流水般贯穿着整首作品,想象河面逐渐开阔、河流渐涌的画面。以下为《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教师的第二个教学内容是:出示合唱歌曲《长江之歌》的谱例,播放歌曲音频,学生通过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旋律与歌词内容,感受到一条雄伟壮阔的长江的形象。教师示范演唱歌曲《长江之歌》,引导学生跟随视频一起演唱歌曲,并运用竖笛演奏乐曲部分段落。考虑到演奏的乐曲篇幅较长,教学时间有限等问题,视奏1-4乐句为宜。图10是歌曲《长江之歌》(谱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歌曲《长江之歌》与民族荣誉感之间的联系,理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提升民族荣誉感与自信心,而且通过欣赏、演唱、演奏以赞美江河为题材的作品,感受并理解作者对于母亲河长江无限眷恋的思想情感,形成文化认同感。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应该采用丰富、多元的形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表达、实践与创造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器乐教学作为培养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应该渗透到艺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感受并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作者:徐音

推荐阅读:《音乐艺术》(季刊)1979年创刊,曾用名(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本刊为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音乐院校学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