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本研究调研了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农村人居环境及治理现状,分析了影响南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最为严重,TN、TP及COD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2.97%、43.41%及54.36%,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种植业与水产养殖污染相对较小。针对当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研究提出以自然村为单元,在搞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质装备、优化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四大工程建设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治理;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关系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1,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范围涵盖最广阔的农村天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村庄、道路、集镇、村舍、农庄和农村文教、卫生、广电及各类基础建设与设施设备组装和物质储备等方面,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涉农企业和农民群众友好协作,以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生产经营为目标,充分协调好资源、环境、生产、生活、权力与利益关系,实施好村镇靓化、渠路绿化、庭院美化、生产经营生态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人文生活现代化建设[4,5]。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社会条件和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任务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6],应当基于各市县的污染源分布、污染治理现状、农业农村特色基础等条件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治理对策,避免千篇一律。因此,摸清湖南省南县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及整治现状,发现当前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实施建议,对于促进南县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南县人居环境主要污染源背景调查
1.1 、生活因素——村庄径流污染
全县有乡村农户102?197户,乡村人口411?144人。年产生活垃圾约7万吨(包括菜渣、果皮、动物残体、纸屑、包装物、废旧衣物、煤渣等)、排放生活污水725.28万吨(湖南省南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人粪尿15万吨(按照人均每日产排粪尿1公斤测算)。加上家禽散养改圈养,原本分散排放在树林下、草坪间,经植被直接降解消纳的禽粪尿,被集中排放到窄小的圈养区内,经雨水淋溶流失,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1.2 、种植因素——农田面源污染
全县耕地面积87.42万亩,2019年种植水稻85.07万亩、小麦0.92万亩、玉米2.27万亩、高粱300亩、豆类2.45万亩、薯类1.53万亩、油菜45.00万亩、棉花6.62万亩、蔬菜30.59万亩,秸秆总量68万余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6%,淋溶流失率为14%。全县年投入化肥总量210 378吨。其中,氮肥116 549吨、磷肥53 067吨、钾肥18 503吨、复合肥22 259吨。包括养殖面积13.5万亩一起测算,每亩实物投入量达208.47公斤。其中,氮肥115.49公斤/亩、磷肥52.57公斤/亩、钾肥18.34公斤/亩、复合肥22.06公斤/亩,综合利用率40%,淋溶流失率为60%。使用农(地)膜1 406吨(其中,地膜1 029吨),回收利率为83.5%,残留率为16.5%。施用农药总量2 277吨,有效利用率在40%以内,淋溶流失率达60%以上。肥料、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农(地)膜散落田间地头,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1.3、 畜禽因素——粪污流失污染
年出栏生猪57.27万头、肉牛0.74万头、羊4.20万只、禽类436.31万羽,存栏生猪33.5万头、大牲口1.60万头、羊4.02万只、禽类510.13万羽,根据湖南省南县第二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畜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突破了24万吨。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直接或不达标排放,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1.4 、水产因素——池塘养殖污染
有养殖水面13.50万亩(包括精养池塘7.76万亩、湖塘2.46万亩和其他养殖水面)、稻虾共生面积60.00万亩。大量的化肥、渔药投入和养殖污水排放,使环境不堪重负。主管部门抽查了112个稻、虾种养户,投入品就涉及143个厂家、10个系列达305个产品。饲料饵料,加上消毒改水类、功能性改水类(杀虫)、驱虫剂、西药抗菌剂、免疫保健剂、中药抗菌剂、净水解毒剂、水体营养剂(肥水)、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渔用品,形成了水产养殖的环境压力。加上稻虾田毒杀野杂鱼,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削弱了生物净化功能,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1.5 、其他——外来物种、秸秆落叶、盐渍污水、建筑垃圾污染
一是外来物种,如:福寿螺、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广泛分布于农田和沟港渠道,周期性死亡后,残体腐败后造成大面积污染。二是沟渠秸秆,沟港渠道双侧岸坡植被和内侧水草、水藻周期性枯死后,残体腐败后的污染物,造成沟港渠道二次污染,导致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沟港渠道水体变黑变臭,加重了面源污染。三是盐渍污水,随着蔬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少数种植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加工企业,采取就地挖窖的方式,腌制榨菜、豆角、叶芥菜等,盐水和残留物随意排放和丢弃,造成了点源污染。四是乡村住宅建设等废弃物随意丢弃和无填埋堆放,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
2、 南县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分析
生活污染测算参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种植业污染测算参考《全国农田面源污染排放系数手册》,水产养殖污染测算参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畜禽养殖污染测算参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
南县区域内污染物(TN、TP、COD)排放总量达21 601.94吨/年,其中生活污水、种植业、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排放总量分别为5 134.72、811.81、2 237.41、13 418.00吨/年,区内主要污染物TN、TP、COD总排放量分别为2 535.67、386.2、18 680.05吨/年(表1)。南县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污染,TN、TP、COD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25.18%、43.70%和67.51%;其次为地表径流污染,TN、TP、COD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6.45%、12.55%和23.64%;水产养殖和种植业排污较少,占总排放量比值相对较低。
表1 南县农业污染源排放量
3、 南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状况差异较大
城镇周边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少数偏远和经济基础较差的乡村,受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动力明显不足。
3.2 、传统陋习阻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年垃圾清理整治不彻底,村边、路边、沟渠边、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存量垃圾仍然较多。二是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垃圾箱等卫生设施,但一些村民存在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垃圾不入箱、不入池等问题突出,村民为方便、图省事,将塘边、沟渠边、路边、空坪隙地、房前屋后,都变成了垃圾丢弃场所。三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猪舍、鸡舍、牛栏、羊圈或建在房前屋后,或建在村庄周边,粪便、污水露天排放,污水横流、蚊蝇肆虐、臭气熏天,人居环境整治难度较大。
3.3、 乡村污染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象就是村庄环境和农业面源污染,包括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径流污染、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及其他农业污染治理[7,8]。有点源污染也有面源污染,有环境的污染也有农产品质量的污染,直接阻碍人们身体健康,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治理污染,点多面广,任务紧迫,阻力多,难度大。
3.4、 群众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是环保意识薄弱。多数农户既不知晓环境污染对人居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也不了解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漠不关心。二是生活陋习难改。部分农户垃圾随意乱丢、实物随处乱放、人畜(禽)同堂混居,庭院杂乱无章、垃圾乱飞、污水横流、蚊蝇肆虐,拖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后腿。三是观望等待成风。普遍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这是政府要求搞的,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所有建设项目都等着政府投资,甚至还想从中赚点钱。对部分必须群众参与,应该投工投劳的项目不予配合,导致工作效果极不平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体效应无法显现。
3.5 、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责任不明确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撑。农业生产条件、乡村基础建设和物质装备依靠政府和财政支撑,村庄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由乡村主导,生态庭院建设则靠广大的农民群众自主建设。
村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庭院建设的主体,是宣传的受众和最根本的执行者和最终受益者,有很大的群体数量;村委会是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承担着“准政府职能”[9]。但现实中,一是存在村级环境整治管理机构不完善,保洁员队伍运转不规范的问题。垃圾收集、转运不及时、不到位,个别地方处于半放任自流状态。二是村庄环境整治管理规章和村规民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村规民约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乡村和农户主体责任不明,推诿、扯皮、观望、依赖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农户普遍的依赖、等靠、观望现象,阻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整体推进。
3.6、 建设项目点多面广资金缺口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美丽乡村水、电、路、文教、卫生、电广、标准良田、农田水利等各项基本建设,涵盖农、林、牧、副、渔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4,5],项目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量大。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融资困难,群众自主建设积极性不高。目前只能以点代面对部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整治,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自主筹资,共同参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快速发展。
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
依据各地农村农业资源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基础和人文生活现状,针对当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自然村为单元,在搞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质装备,优化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四大工程建设。
4.1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1)以通村公路、渠道双侧为主线,搞好公路沿线亮化,完成路基渠埂植树绿化,落实清基扫障常态化管理(定期清除林下杂草杂物,保障林下清澈整齐),构建美丽乡村大格局。
(2)以“厕所革命”为主导,推动 “五改”庭院治理(改厨、改厕、改浴、改栏、改院),开展“两整一连通”工程建设,落实“五分”环保措施(人畜分离、干湿分离、粪污分离、雨污分离、垃圾分类),配套“拾物摆放间、污水治理池、有机垃圾堆沤池、畜禽圈舍、庭院园林、污水收集管网”设施,确保庭院“杂草、杂树、杂物和垃圾”清理干净,根治庭院环境污染。
(3)以“生态庭院”为目标,发展“六小”庭院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小林地、小菜园、小果园、小鱼塘、小作坊、小庄园),推广应用清洁生产高新技术,促进庭院生态经济与乡村主导产业快速、稳健、协调发展。
(4)以“机制建设”为引领,搞好宣传发动,加强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培训,制定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引导性(如:十佳农户等)评比竞赛和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变政府推动的美丽乡村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坚持的常态化生产生活行动。
4.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以自然村或小微流域为治理单元,遵循“户源头控制、组等高拦截、渠梯级减量、村末端净化、小微流域循环”的治理原则,抓好四项子工程建设。
4.2.1、 村庄径流污染治理工程
(1)以农家“五分”为引领,突出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厌氧净化处理两个重点,狠抓“人畜居舍分离、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粪便污水与生活污水分离、雨水与污水分离、垃圾分类”到位;(2)因户制宜,配套畜禽圈舍、干湿分离池、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厌氧净化池和有机堆沤池建设,搞好污水和粪便两套管网;(3)抓好农户垃圾分类和垃圾“户收集、村集中、乡镇转运、县集中治理”强制性企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4)以居民线为单元,分别配套建设生态沟渠和生态塘,收集和消纳农户排出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农户生活污染的源头控制和减量排放。
4.2.2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1)因地制宜,搞好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和农田有机堆沤池的科学布局规划,狠抓两池设施建设到位;(2)综合抓好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资源化利用、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包括性诱剂、杀虫灯、天敌生物等)等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3)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具备农田排出水收集和污染物消纳降解功能的生态沟渠和生态塘,在前两项措施控制和减少农田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消纳和降解农田排出污染物。
4.2.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1)全面推广应用畜禽健康养殖高新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和排放;(2)新建养殖场,在选址时,坚持与集镇、居民线、交通要道、饮用水源保护地等保持足够的隔离空间,阻止和减轻动物疫病借助风媒、虫媒和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传播;(3)殖场(户)搞好人畜(禽)分离、干湿分离、粪污分离、雨污分离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因户制宜,建设好粪便、尿液干湿分离池(干粪用作商品有机肥生产原料或经发酵后直接用作农作物生产用有机肥料),分别设置粪尿消毒与清洁污水收集管网,对应建设沼气池(或化粪池)和污水收集池。利用沼气项目资源,搞好养殖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利用污水厌氧净化处理池,治理有害污水,确保达标排放;(4)建立养殖场与种植基地对接机制,促进养殖粪便污水肥料化利用,从源头上消纳养殖业污染物,确保养殖场地长期持续清洁卫生,实现种、养业良性互动和资源能量的循环利用;(5)针对大规模养殖场,按照国家关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要求,建设上马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污染综合治理设施设备。
4.2.4、 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1)全面推广应用水产品健康养殖高新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和排放;(2)建设水产养殖标准塘,推动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促进养殖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3)推广种养循环生态模式及高新技术(如:稻-虾、稻-蟹、稻-鱼,稻-鳖模式等),延长生物链接,促进种、养业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4)协调养殖池塘与生态池塘配比,实施水产品与水生植物轮种轮养,养殖水与种植水轮换交替利用,控制和减少养殖污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产养殖污染产生。
4.2.5、 其他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1)集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搞好城镇污水工厂化治理,确保城镇污水达标排放;(2)扶持龙头企业,探索秸秆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新渠道,建设厂房,上马设备,搞好沟渠、堤埂、荒地、林下及农田废弃秸秆的资源化利用;(3)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控与管理,掌控有害物种变化动态,及时组织扑灭行动,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土生物的侵害和对地区环境的污染;(4)严格监控涉农企业发展动态,及时遏制,尽早指导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对农业农村环境的污染。
4.3 、农业清洁生产工程
(1)清洁生产设施建设。
以减控污染源为重点,搞好“四池一沟”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农田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池、户用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活污水净化池和生态拦截沟),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中端拦截农业面源污染。
(2)清洁生产技术推广。
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创建为载体,以防控环境污染为重点,集成推广成熟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增产增效与质量安全。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秸秆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等。
(3)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1)加快养殖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节约型、生态型、健康型、安全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探索和总结经济、实用、高效的生态养殖新模式;2)依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种、养业良性循环;3)加大“动物防疫法”等的执法力度,落实动物检疫和动物疫病防疫管控,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和养殖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人、畜生命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4)推进规模化养殖,发展家庭农场,做强猪禽两大传统支柱产业;5)推广稻、渔生态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种、养业协调发展。
4.4、 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工程
4.4.1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1)制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和项目建设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主攻方向;(2)厘清和划分县、乡镇、村组、农户的责任,明确各级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责任清单;(3)加强领导与组织管理,落实岗位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4)把握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关注多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氛围,促进公众参与。
4.4.2、 搞好宣传培训,普及法律法规及政策和技能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分析通报环境污染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危害与威胁,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全民环境保护紧迫感;(2)举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业技术培训班,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涵,把握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掌握相关技术关键,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4.4.3、 树立环境保护风尚,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
(1)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进行文明创建评比,优化生产生活行为;(2)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增加文体活动项目,丰富业余生活内涵;(3)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推行生态文明生产经营模式,培养资源环境保护生活习惯。
4.4.4、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制定《卫生公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规民约》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村民日常生产生活行为,促进农民改变不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长效运转。
4.4.5、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规范乡村生产生活行为
从严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晓丽,白煜,贾蕾,等浅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 41(4) : 60-62.
[2]夏涛.肥东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18.
[3]于法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2) : 80-85.
[4]王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2.
[5]赵霞农村人居环境: 现状、问题及对策一-以京 冀农村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 2016 , 36(1): 121-125.
[6]于法稳,郝信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生态经济。2019 , 35(10): 166-170.
[7]程序,张艳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 2018,475(11) : 22-27+271.
[8]褚家佳.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 : 33-36.
[9]吕建华,林琪.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J]环境保护,2019 , 47(9): 42-46.
作者:胥爱平,邹自峰,胡建,陆志林,何钟响,李尝君
推荐阅读:新农村建设论文最新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