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应的建筑物也变得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内部设施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目光集中于建筑消防设施,分析了现阶段建筑消防设施管理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对应的改进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帮助,让建筑的消防设施变得更加齐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物 ;消防设施 ;管理工作 ;问题分析 ;策略探讨
引言
当城市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之后,城市当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而随着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对于建筑物内部的设施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如何在保障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城市中人口密度变得越来越高,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会造成大范围的人员伤亡,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当前建筑消防设施的应用和管理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现阶段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施可以让建筑内部居民在面临火灾时及时地做出处理,将火灾的伤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但是现阶段建筑物中消防设备的设置和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城市建筑中相关的消防设施构建略有匮乏,无论是自动灭火系统还是火灾警报系统以及相对应的火灾隔离设备例如消防栓、防排烟设施、应急照明灯设置地不够齐全,导致了在火灾发生之后建筑物当中的居民难以及时地做出反应,尽管人群可以及时脱离危险范围,但是个人财产仍旧会受到极大程度的损害。其次当设备配备齐全,以后还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便于危机爆发时可以做出及时的应对,将损失压制最低,但是在维修和检查上相关管理人员仍旧存在着管理、检查和维修不及时的情况,缺乏日常维修导致了很多消防设备只是摆设,并不能起到实质作用,例如防火门闭门开关无效以及消防栓过期的问题,维修和检查不够及时也会造成火灾爆发之后难以及时控制,消防设备形同虚设。最后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本身的工作职责不明确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建筑物的影响和意义,也并没有认识到建筑消防设施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可以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缺乏导致了职业责任感相对较低。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拖沓怠慢,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以及定期的维修和检查的相关工作,出现了消防产品规格型号不符合标准以及消防设施在应用时检查和维修不够及时等问题。
2如何解决现阶段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问题
2.1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想要保障建筑消防设施有效运行,为建筑物内部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首先就需要具备专业高效科学的人才团队,以人才团队为支撑展开工作,现阶段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过程当中因为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导致了设施配备不够齐全、维修不够及时的情况,为此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起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于消防设施维修和管理的重视,建立起对应的管理团队。
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建设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从已有的管理人才入手,定期展开培训,让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消防设施对于居民的影响和意义,同时通过培训向相关管理人才传递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以及各种消防设施容易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知的提升让其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管理培训也向相关管理人才传递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及相对应的维修技术,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其次要从新招纳的员工入手,提高准入门槛,招聘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专业性人才,通过已有业务员工和招纳新员工两方面共同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监督提供人才基础。为了更好地强化培训的质量和培训的效果,就需要相关单位在培训之后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机制,考核制度主要可以从笔试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入手,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意识,同时对于相关设备的应用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也需要有深入地了解,通过笔试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来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内容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做出有效的应对。奖惩机制的设立则是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重视企业培训的内容,相关单位可以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综合成绩相对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倾斜和待遇倾斜,以此来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预习和复习,提高知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来保障工作的有效展开,惩罚机制的设立则是为了让接受培训的员工树立紧迫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有效规范自身的行为,惩罚机制的设立可以采用渐进的方法,培训前期对于考核综合分数相对较低的员工可以进行点名批评,后期则需要加大惩罚力度,不断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2.2建立对应的责任制度
在工作运行和落实的过程中责任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责任机制的确立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无序混乱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态度更加谨慎,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问题的认知和解决也更加积极,相关单位应当针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确立其相对应的责任机制,通过责任机制的有效建立让管理人员了解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性和意义,明确建筑消防设施不仅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居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同时也明确自身工作的方向和范畴,定时定期地展开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和管理。
2.3保证产品质量
想要在火灾爆发时期消防设备可以及时发挥作用,减少火灾带来的影响和危害,首先就需要保障相关产品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当火灾爆发时可以及时的发挥作用和效益。现阶段很多建筑物中相关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开支或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往往以次充好,在消防产品购买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产品的价格,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导致火灾发生时消防产品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在消防产品采购的过程中产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相关单位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及采购机制,形成权力制衡,以保障所购买的产品可以切实发挥效益。针对产品购买这一环节,相关单位可以细化流程,在采购人员购买消防产品之前需要先将消防产品的规格产品批号以及产品数量上报,然后由财政人员审批采购人员所提出的数据是否合理,以及所申请的物资是否得当,在采购人员购买完消防产品之后,还应当由相关的核查人员定期的检查,确保每一笔支出都得到了有效应用,防止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谋取灰色收入的情况出现。
除了需要建立起相对应的采购体系以及产品核查体系以外,还需要建立起相对应的产品管理体系,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消防产品是否有效工作,产品的使用寿命是否到期,是否需要更换和检修,通过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来保障消防设施可以有效运行。为了保障采购机制、核查机制以及相对应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落实,相关单位可以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管理,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地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核查日期,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让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保证建筑消防产品的功效和作用。
2.4强化施工监督
施工建筑是消防设施的客观基础,同时建筑施工的质量也可以让消防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为此在建筑消防设施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强化对于施工的监督,保障建筑施工质量,让建筑物的构造和材质更好地推动消防工作的开展,相关单位可以与建筑物的管理人员以及业主建立联系,综合多方面的技术,架构完善的管理体系,多元化监督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应当强化质量管理,例如建筑物所采用的材质、建筑物内部的构造等方面都需要严加控制。建筑施工的管理和监督应当从三个环节入手,首先在施工前期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多方位的考核和监督,保障设计图纸的科学性,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筑施工的基本构造,通过对于设计图纸的优化和完善,可以让建筑施工的开展更加科学,为消防提供保障。其次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强化管理相关施工单位所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需要符合国家规定,同时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强化材料的防火性,防止火灾爆发时火灾蔓延速度过快造成的大面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后在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强化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施工建筑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让施工质量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让消防工作和消防系统可以有效应用。
3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的人群越来越密集,对于建筑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建筑物出现火灾,波及和影响的范畴相对较广,对于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也相对较大,为此建筑物中的消防设备是否有效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现阶段建筑消防的管理和监督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人员不重视、设备质量不合格、维修管理不及时等,为了让建筑消防的管理与监督有效开展,相关单位可以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把控消防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机制,并且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从这几方面入手,有效展开施工建设,推动建筑消防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展开,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宝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21(2):148-149.
[2]徐磊,雍利敏,孙丹.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1(1):35-37.
[3]吴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策探究[J].居舍,2021(3):160-161.
[4]周银娜.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构建[J].居舍,2021(2):106-107+109.
[5]吴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策探究[J].居舍,2021(2):114-115.
作者:叶 沁
推荐阅读:工业建筑与安徽建筑期刊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