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文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职称论文范文

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的转变

来源:职称论文咨询网时间:所属栏目: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传统报刊媒体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逐渐走向加速转型。媒体融合从全局的角度看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目前我们正处在媒体融合的中期阶段,也即将进入建立在技术融合基础上的融合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5G技术的应用将实现传输平台的统一,利用AI技术能实现媒体生产端的重组,而VR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媒体接收端的颠覆。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传统报刊媒体需要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等多个层面实现升级转型。媒体融合从本质上讲是技术、人、媒介和社会的全面融合。本文主要对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的转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媒体融合;融合媒体;报纸媒体

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的转变

一、引言

融合媒体本质指的是一个过程,而并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发展,作为报刊人需要对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的转型发展分期进行清晰认识。从3G到5G的移动网络技术迭代升级颠覆了融合的主体和路径。而融合的发展也必将走向融合媒体。综合媒体全面纵深发展的新时期下,报刊传媒人需要对整个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技术变革潜能进行深入挖掘和高度重视,这样才能精确地定位自身的历史坐标,才能在此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在融合媒体时代实现自身主体性的重塑。

二、媒体融合发展历程

(一)媒体融合期

2001年开始到移动互联网的问世是媒体融合期。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技术特征是PC端可以看视频、图片等,报刊媒体在这一时期不仅需要保持自身的增长优势,而且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报刊媒体真正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出了积极主动作用。据中国报业协会对全国75家用纸量大的报社2013年、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75家报社2013年总用纸量比2013年减少14万吨,下降幅度为10%。2014年上半年,世纪华文对全国70城市报纸零售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各类报纸零售总销量环比下降10.03%,同比下降18.07%。都市类报纸在各类报纸发行总量中依然占据最大比例,达到58%以上,同时也是各类报纸中销量下降幅度最大的类别。如《镇江日报》,它最近三年的每日平均发行量都在四万份左右,浮动不大。但是报纸杂志的发行所得利润只占报纸杂志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占据大头的广告和专版等主要收益方式这些年来却一直在下降,员工因为收入太低而辞职。

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形式为载体的信息内容在网络宽带加速扩容的形势下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传播,从而使得当时的媒体行业进入了多样化呈现方式、多媒介的新业态。平面媒体和报刊台也开始频繁与网络接触,逐步走向了网络化转型时期。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来读报,网络广告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网络视频于2005年开始正式广泛流传,视频传输和泛在接收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成为现实,报刊媒体融合也具备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技术和市场的共同驱动作用下,网络新媒体逐渐开始生长,并在新兴产业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此时传统的报刊媒体仍然具有极大的存量优势,在整个媒体行业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各大权威报刊仍然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报刊办刊质量也极大提升;甚至一些大型广告商也会选择报刊来刊登广告;传统报刊媒体行业也逐步开始走资本密集型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用户群体扩张,其中青年群体是其主力。传统媒体在此形势下已经不能再忽视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和存在,逐步尝试网络化延伸。很多传统报刊媒体已经正式开辟了网上电视读报节目。中国的传媒行业中也正式萌发了媒体融合的概念。

(二)融合媒体期

2008年出现了3G移动网络,这也是融合媒体发展的起点,而融合媒体也可能一直持续到5G手机和应用时代。3G移动网络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也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输的局限。无线传输协议新标准在2009年正式发布以后,WiFi传输速率得到全面提升。在传输平台和接收端在技术支撑下新旧媒体的技术现象被逐渐打破。网络新媒体成为传媒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传统报刊媒体增长势头也开始逐渐衰弱,融合媒体正式开启。融合媒体期先后经历了分庭抗礼、主动互融、实质融资等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4G牌照正式发放和商用阶段,4G移动网络的出现仍然没有消除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新旧媒体之间呈现出了分庭抗礼的局面。随着4G移动网络的快速普及新旧媒体开始逐渐进入主动互融阶段,智能移动终端在信息传播中成了一种重要工具。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崛起,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力和用户黏附力,传统媒体时代下以技术和市场为基准的媒体融合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国家议程和国家战略正式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发展方向。这也使得中国传统的报刊媒体行业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进行平台再造,并努力向移动端发展。5G概念在2018年出现之后,传媒业态更加丰富,全面推动了新旧媒体之间的迭代重组。面对瞬息万变的传媒行业,报刊传媒人需要不断创新业态来寻求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发展空间。5G技术在普及之后新旧媒体将进入实质性融合阶段,我国当前也正式进入了实质融合的起步阶段。移动互联网在增速降费的形式下取得快速发展,报刊媒体传输网络也正在被逐渐取代。以PC端和移动端融合所形成的网络报刊新闻媒体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生态性和平台性。进入实质性融合后,媒体融合也将由表层融合逐步进入深层融合。

(三)智能媒体期

智能媒体时期是传媒行业开始逐渐应用智能技术,5G技术让视频信息资料传播速度更快,而对于智能媒体来说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加持,多的是一种系统性、全面性的技术革新,也是生产端、接收端、传输端全面实现智能化重构的过程。简单来说,如果传输平台和接收端的融合代表着媒体融合,那么智能媒体将是全面实现内容生产的革命。例如,智能媒体可以根据个人阅读习惯来有选择性地为读者推动内容,还可以将传统报刊媒体中单一的文字内容经过加工后配以图片、视频等内容。读者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真实的阅读体验。

三、融合媒体下报刊传媒人的未来发展

(一)转变思路,重视技术驱动力

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突破进一步重构了人与社会的联系,这也是未来不可阻挡的一个发展形势,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技术模式。因此,报刊媒体人必须要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自我创新和思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报刊媒体人必须要充分掌握现代传播科技,才能奠定智慧媒体时代的基础,智慧媒体时代将会在AI技术、5G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下形成新的传媒体系。媒体内容生产端在AI技术的支撑下将发生巨大变革,内容制作流程也将实现全面重组。信息采集和分析的智能化使得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内容和方式更加灵活。5G技术的普及应用也会进一步提升报刊传播容量和传送速度,同时也能够实现传输平台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推动前端生产和终端接收的融合。VR技术的全面应用会使得人们对内容的消费习惯传统被颠覆。全新媒体的出现会使得内容消费空间维度得到极大拓展,进而给用户带来全方位的体验。面对技术驱动的力量报刊媒体人需要进行深刻理解,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利用新技术实现自身传播空间的进一步拓展,这样才能顺利搭上未来智慧媒体发展的高速列车。

(二)清晰认识媒体融合本质

智能时代下针对传统媒体的网络延伸已经不能代表媒体融合,而且基础终端和传输系统的统一和融合也并不能代表媒体融合,真正实现生产、传输和接受的全面重构,全面推动社会媒介化和媒介社会化双向发展才是真正的媒体融合。鉴于此,传统报刊媒体也应该彻底摒弃孤立的技术模式和行业发展思维,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来实现传统内容传输体系的重组,针对接收端需要以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进一步重构,针对生产端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再造,这才是未来智慧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网络报刊媒体的呈现可以利用VR技术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读者对报刊新闻内容的感触更加深刻。

(三)主动融入二次元文化

作为新时代下的报刊媒体人,需要面向大众传播转型升级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巨大变化进行深刻认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找人的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人找信息,这也是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主要理念。新媒体的逐步发展出现了人人皆媒的现象,一些在二次元文化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原住民的属性,而且他们也将是社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很多报刊媒体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群体的行为规范、群体特征以及文化特征。因此,报刊媒体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主动接纳和融入二次元文化中,对于成长于二次元文化时代的年轻人群体心理特征进行精准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报刊媒体人应该快速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关注社会的独特基因,并将其真正融入媒体的血液中,牢牢抓住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变革,这样才能进一步开辟融合媒体时代的发展空间,才能真正成为媒体融合的推动者和参与者,还能成为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守护者,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精神家园守望者。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1):1-7.

[2]郭峥.从“受众”到“用户”——媒体融合发展从转变观念开始[J].大众文艺,2020(17):131-132.

[3]倪燕燕,寿彩丽.媒体融合与科技期刊出版和运营方式的转变——以浙江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48-1252.

[4]赵先辉.从单纯办报向办全媒体转变——株洲日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与行[J].城市党报研究,2018(09):26-27.

[5]宋园园,刘灿国.转变三种思维践行三个观念——中小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壮大新媒体传播力量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9(09):78-80.

[6]李思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特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2):172-173.

[7]刘婧一.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8:32-34.

[8]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7.

作者:贾云巍  党晓培

推荐阅读:浅析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