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农村管理的支持服务,也可以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的推送服务,还可以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与推广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不过,当前公共图书馆在为农业农村发展而服务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为公共性质不足、服务管理不强、藏书质量不高、指导业务不精四个问题。公共图书馆应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丰富资源、创新模式,确保自身能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农业农村;服务现状;策略探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与信息化相结合。信息化的农业建设离不开基本的信息服务,而公共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当了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角色。不过,我国真正为农村服务的图书馆数量并不可观,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助农作用,国家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意义
在当代农业农村发展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知识的分享和信息的传播两个职责。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农村管理的支持服务,图书馆的相关管理材料可以为农民提供管理参考,使其更加有效地进行农村管理工作。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农业技术的支持与推广服务,图书馆内的各种期刊书籍可以向农民群众传播各种养殖、加工、园艺等先进的农业知识,从而帮助农民升级自己的农业技术。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的推送服务,图书馆具有的互联通信技术可以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及时地了解市场动态。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总数为3 196个,但是大部分都分布于城市,开设在农村地区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而且,对于农业农村发展来说,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质不足
在县镇或者农村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存在着公共图书馆公共性质不足的现象[1]。首先,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比较困难,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方面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这部分地区的县镇级和农村级公共图书馆比较缺乏。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不足,自然无法让广大农民进行信息查阅,也阻碍了助农工作的开展。此外,在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岗馆员数量严重不足,数量稀少的馆员们无法支撑起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开放,因此出现了开放时间较短甚至闭馆现象。这样,农民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去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信息查询时,就无法及时地获得信息资源。还有部分图书馆虽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馆员的轮班制度,却依旧无法保证公共图书馆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查阅需求。不论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还是馆员较少开馆时间不足,都是公共图书馆公共性质不足的体现,都无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二)公共图书馆的制度管理不强
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强,导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有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其领导岗位有大量的空缺,因此有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层是上级领导直接委派过来的,少数领导原先的工作并不在公共图书馆,也没有过图书馆的管理经验。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层比较缺乏应有的公职服务意识和对图书馆工作的管理意识。一方面,这样的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图书馆工作经验,同时因为条件限制也极少经过相关培训,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无法依靠制度维持馆内秩序。没有专业管理思维的图书馆领导层显然无法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好,更无法有效地让公共图书馆发挥帮助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馆员的工作规范便难以保证。馆员的工作一旦失去了制度规范,那么其行为举止就难以受到约束,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馆员的服务意识养成,那么在为农业农村发展进行服务时,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表现就无法得到保证。
(三)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质量不高
藏书质量不高是我国较多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省市重点公共图书馆的藏书质量较高,且藏书资源丰富,但是经常服务农民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藏书资源较少,且藏书质量不高。首先从藏书数量上看,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着藏书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资金不足,无法进行图书的购买;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领导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加重视,有资金也不用于图书的购入。基层图书馆藏书数量不足,那么有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藏书资源将会更加稀少。其次从藏书质量上看,部分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藏书质量较低的情况。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虽然较多,但是有许多陈列的书籍还是数年前、甚至数十年前的老书,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书籍其内容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农民获得优质信息的需求。
(四)公共图书馆的指导业务不精
当前阶段,我国具有专业素质的图书馆人才的数量并不多,在服务农民最多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具有专业能力的馆员数量更为稀缺。有部分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并非全职员工,有些馆员是高校实习生,甚至有些是社会上的兼职人员,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业务培训,也没有足够的责任心,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远远达不到标准[2]。农民的文化水平本身不高,大部分农民无法只靠自己在图书馆内查阅有用的农业信息,需要馆员进行帮助,如果馆员的业务能力不足,就无法有效地帮助农民及时获取农业农村发展相关信息。这显然也不利于公共图书馆助农作用的发挥。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渠道分析
要想让公共图书馆真正地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出力,就一定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同时也要加强馆内制度管理,提升馆员业务指导能力,多角度着手,全方面地提升公共图书馆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加大投入,确保服务的持久性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地方政府应当转变思维,不能因为图书馆建设的短期成果不明显就产生放弃心理,而是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持久。首先,公共图书馆的上级部门应该发挥好督促的职能,积极且合理地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修建工作划拨资金,确保地方公共图书馆的修建具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方面以财政困难为由不作为。只有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上来了,广大农民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进入和运用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当公共图书馆修建完毕后,还要积极为其配备专业馆员,让公共图书馆内的馆员人数足够支撑起图书馆的运营工作,确保开放时间能够达到标准。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开放时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说,农民在进行农忙时,可以开放农业专项窗口并适当延长该窗口的服务时间,还可以实行周六、周日24h不闭馆的服务形式。这些方式都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持久性,让农民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信息。
(二)加强管理,确保服务的制度性
公共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只有确保服务能够符合标准,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也才能让农民群众接受。而只有农民群众接受了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才能参与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去,为广大农民群众谋福利。首先,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层应该加深对自己岗位的认识,结合图书馆的管理现状,不断学习相关管理知识,积极履行自己的管理义务,完成自己的各项管理工作[3]。其次,制定馆员工作规章制度,以明确的条例规定馆员的言行举止,约束其不良行为,以制度文化建设图书馆文化,让农民群众乐于接纳图书馆,自愿到图书馆内寻找需要的信息资源。总而言之,只有确保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有制度依据,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具有良好的服务表现,也才能吸引农民群众接纳公共图书馆,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出力。
(三)丰富资源,确保服务的有效性
公共图书馆要想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项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足够的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不仅要能够满足普通群众的基础性需求和普及性需求,要想发挥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要满足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书籍的购入力度,填充馆藏资源,增加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图书数量,让农民群众可以借阅到需要的图书。此外,公共图书馆还需要提升馆藏书籍的质量,让馆藏的书籍与当代社会更加贴合,比如购入当代的农业农村发展相关书籍,并把原本老旧的书籍替换掉,让农民群众可以接触到更加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图书。通过提升馆藏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才能有效进行,真正地为农业农村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创新模式,确保服务的针对性
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农民实际上无法进行书籍的阅读,对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针对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进行模式创新,力求将服务做到具有针对性[4]。比如说,公共图书馆可以大力引进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图画类书籍,并积极地向农民群众推荐;还可以组织馆员将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知识进行组织与编辑,并用简单的图片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将其打印出来发放给农民群众。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将农业农村发展相关的知识呈现出来,并在馆内特设的阅览室内进行播放,并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观。公共图书馆通过创新性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使农民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业农村发展知识,从而推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权.新农村建设时期应如何强化图书馆管理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9(8):227.
[2]赵洪标.浅谈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7(22):341.
[3]黄桂治.论公共图书馆与新农村文化建设[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5):118-120.
[4]邱晔.基于农业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核农学报,2021(1):260.
作者:杨敏
相关期刊推荐:《农民致富之友》是经国度旧事出书总署核准,由省农业委员会主管,省农业 农人致富之友系统宣传核心主办,国表里公开辟行。本刊旨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农村,指点农村下层工作,为成长农村商品经济,为农人致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