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创造良好环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1、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现状
人是城市的主体,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得到关注,而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绿化建设,强调的是纪念性、机械性、形势性、展示性、政府领导政绩性。实际上,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环境,而不仅限于游乐。众多新建的居住区中,真正为居民的生活、居住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而大量出现的是样板示范区的绿化美化。因商业利益的驱使,绿化美化目的更多是体现政绩、供人参观,开发商试图通过美化性绿化招睐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地和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人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导致了居住区美化绿化误入歧途。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区不断的扩大,新建社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居住区的绿化与城市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及其它行业管理等,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它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城市大园林中占有相当比重。据统计,居住区绿地面积已远远超过其它公共绿地面积,且增长速度很快,在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更深受小区居民关注。
2、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问题
2.1民众的绿化意识薄弱。首先是单位和个人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由于缺乏有效保护管理措施,一些建设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改变了部分规划绿地使用性质,如修建门面摆摊、建停车场等,绿地成了某些单位巧取豪夺的对象。
其次是宣传、执法力度不够。绿化种植不光能美化环境,还能防风沙、涵养水土、吸附灰尘、杀细菌、降低噪音、吸收有害物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管理办法落实不到位,对随意折枝、摘花、伐木和车辆碾压绿地等行为查处力度不够,无形中助长了破坏绿地的行为,致使一些人和个别单位的领导绿化意识淡薄、法规观念薄弱。设计与施工未经园林部门审核(设计施工资质),独断专行、各行其是的规划行为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的提高。
2.2规划与实施的矛盾。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一些开发商在报规划时,各项绿化指标都符合要求,但到具体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就出现了,例如停车场、商业服务等问题。为缓解矛盾,开发商就补扩建,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挤占绿地,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3管理体制不健全。建成区的居住绿化,有时因产权和管理范围交接不明、责任不清而造成管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房屋产权多样化,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如果此类问题不能解决,包袱越来越重,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不管。另外,有一些市政工程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了绿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3、创造良好环境的措施
3.1设计完善。
(1)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要想提高新建居住区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使规划到位,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如执行居住区绿化面积占小区面积的30%,还要按照设计人口居住小区聚中地面积人均1平方米、居住区人均2平方米的要求;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游憩锻炼身体的场所及设施,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公共绿地。
(2)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居住区的基础设施除绿地外,还应包括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等。
(3)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
(4)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注重经济适用,注重管理,注重绿化设计手法。儿童活动区内要做到树型丰富、色彩明快,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配置方式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色彩丰富,体态活泼,便于儿童记忆和辨认。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达乔木,为老人休息处庇荫,为晨练、漫步创造意境。对于大多数常年屋外活动人群要通过自然流畅的林缘线与丰富大色块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感官环境效果。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休息的环境,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考虑季节变化,营造春有红花吐艳、夏有绿荫清香、秋有霜叶似火、冬有翠绿常延的景观,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强烈季节变化的植物,如红枫、玉兰、法国梧桐、元宝枫、紫薇、女贞、大叶黄杨、柿子树和应时花卉等,保证萌芽、抽叶、开花、结果的时间相互交错,达到随季节变化,乔木灌木相结合,常绿落叶相结合,速生慢生相结合,同时考虑住宅的通风、采光,最后达到功能优先、注重景观、以绿为主、方便居民的目的。
3.2完善养护制度
过去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养护管理单位不明确,责任不清,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在房屋产权化单位多样化的今天,对新建居住区的综合管理,应由开发商组织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公司可自管,也可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但绿化行政管理单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实行养护责任制,明确责任,并执行绿化养护考核标准,加强各项养护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3.3采用多样化的培植方式
居住区绿化经过10多年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形成了适应的乔木、灌木、草本配套的基调植物品种,特别是推广和应用了一些适合居住区特点的植物品种,如金丝桃、金丝梅、八仙花、凤尾竹、火棘、女贞等,这些植物是适应了当地的植物,耐荫,生长速度快,具备一定的自我维护功能。居住区内还保存有丰富的灌木,芙蓉、海棠、木槿、银杏等,常用品种有100多种,但是居住区绿地迅速发展,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给人以雷同感,继续扩大和应用植物品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建议一些绿地增加一些观花植物,如杜鹃、茶花、茶梅、月季等,要提倡自然植被,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允许多品种共存,以降低养护成本。
4、结束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兼顾民族地域性特色,营造小区人文气息,满足广大居民身心健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振武 朱传耿 将雪中 结合城市自然保护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J].中国园林,2003(9)。
[2]李敏 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2(5)。
[3]祁支枝 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在城市园林中的构建[J].中国园林,2003(10)。
[4]江石平 彭易兰 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3)。
[5]陈伟 科学养管,走绿带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园林,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