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即墨市水土流失现状,通过豹山小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的开展,探讨一条适应本市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理模式,为全市开辟了成功的典范,从而带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 综合治理 管理模式
一、基本情况
豹山小流域位于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镇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土地总面积9 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70%,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4122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该小流域被列为青岛市水土保持试点小流域,旨在通过豹山小流域治理,为全市开辟了成功的典范,从而带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为把该流域建设为示范小流域,即墨市水利局加大管理力度,参照基建程序进行管理,引进世界银行节水灌溉贷款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效益。
二、管理模式
(一)加强项目管理,落实治理措施
1、加强程序管理,落实“四项制度”
为规范小流域治理程序,即墨市水利局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技术培训、质量监督等工作,落实“项目法人制”;对建设项目参照水利基建程序实行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施工单位,落实“招标投标制”;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实行工程监理,落实“建设监理制”;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合同,落实“合同管理制”,确保了小流域治理开发整体效益的发挥。
2、健全质检体系,严把工程质量
为加强项目管理,即墨市水利局成立专门班子,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技术要求》等一系列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严格监督管理,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落实到每一质量控制点,加强工程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二)提供技术支持,实施精品工程
为把豹山小流域建设成示范小流域,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加大水土保持技术的推广应用。
1、举办三期培训班,分别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培训班、茶园管理技术知识培训班、世行贷款及用水者协会相关知识培训班,成效显著。
2、推广先进技术。在流域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小棚茶园技术、保水保土耕作技术、水保林造林管理技术、利用封育治理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等,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施用有机肥料,取得了显著效益。
(三)加强建后管理,确保治理成果
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工作,是保证各项措施发挥正常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对流域内干部群众进行法律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高流域内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同时还根据工程项目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1、水库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由即墨市水利局水保站负责管理。市水保站安排专人管理,了解和掌握水库雨情、水情和建筑物变化动态,加强对水库和下游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供水值班等日常工作。
2、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用水协会管理制度,建立“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的管理模式,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逐步实现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转变。实现了改革用水资源,增强了节水灌溉用水的科学性,极大的提高了农民节水增效的意识,使小流域水利建设、管理、使用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3、水保林采用村管理。水保林完成后,与村委签订管护合同,设专职护林员,管护工作与林业、公安等执法部门联手,加大对毁林案件的查处,形成林地有人护,毁林有人查,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实施效果
该项目采用综合治理途径,包括封禁与治理相结合、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农艺工程林草三大技术体系相集成,实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整治,兼顾了流域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km2,完成投资845.2万元。
据估算,通过4年的综合治理,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122吨/平方公里·年减少到现在的675吨/平方公里·年,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22.8%提高到现在的41.7 %,群众生活普遍得到提高。
通过豹山小流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的开展,为全市小流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开辟了成功的典范,从而带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链接:水利论文发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