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是施工企业向前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调查问卷建立了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经济因素五维度指标体系,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某企业的工程成本控制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给出了该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建议,最后证明了该模型评价是准确且有效的,对建筑企业成本绩效的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SEM);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绩效;施工企业
0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以现浇式建筑为主,建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劳动力,现场工种较多,交叉作业,管理混乱;分散式施工促使建筑材料浪费大、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扬尘明显;现浇施工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对周边的生态和居民生活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1]。随着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愿意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动力减少,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这种以粗犷型建造过程为基础的现浇式施工生产模式,正渐渐不适应当前集约化社会的发展形势[2]。
针对以上局势,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起步与发展正在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装配式建筑是指大量的建筑构配件由企业生产车间加工完成,继而养护,再将养护合格的部品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采用机械化设备和可靠的安装方式将各PC(PrecastConcrete)构件组装起来,使之成为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建筑物。装配式建筑对各方要求较高,尤其是成本不容易控制,根据中建设计集团的数据显示,装配率为50%,建筑高度33层的住宅,造价为2100元/m2,比传统现浇工程造价增加300元/m2。
所以工程成本问题就会抑制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工程成本能否有效控制成为了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
1文献综述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王爽、王春艳等认为PC构件及安装一项,是造成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偏高的关键因素之一[4]。而合理布置PC生产企业,有效控制构件制作现场与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是对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5]。李丽红等通过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分析,用定量方法与定性化方法评价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和待改进之处[6]。
文献[7]提出了缩短工期控制进度,可以有助于控制工程成本。有作者从分析影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出发,认为工期与工程质量对建筑工程成本有影响[8]。现有的文献对传统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定性分析较多,大多从设计变更,监管力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成本提出控制措施[9-10],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研究的较少,研究成本控制的也只是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模型的应用却很少。
笔者将根据实例确定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企业的成本控制绩效进行评估,以期望得出能为施工企业有效控制工程成本的相关理论。本文以XX企业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文献总结并且访谈了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对问卷结构、问项措辞及填写难度等进行讨论研究之后形成了相应的问卷,问卷计分方式全部采用里克特7级量表计分,从很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别给予1~7分。
以从事建筑相关行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实地发放问卷40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20份,问卷有效率约为74.8%。样本中男性168人,女性52人,分别占76.4%,23.6%,基本符合施工企业的男女分配比例。根据文献综述和访谈结果提炼出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绩效的五维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经济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多个二级指标。
2初步分析
2.1信度分析
利用SPSS20.0对有效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调查问卷数据经软件分析,所有因子的Cronbach’sα值都在0.7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数据比较可靠。所有因子的KMO值都在0.65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表明数据具有相关性,此数据可以作为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评估依据。
2.2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
本文的SEM包括2个模型: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测量模型分析主要是分别针对这五个因素,验证每个因素如何被相对应的线性指标所测量,对每个因素都要进行拟合与修正,待5个指标因素拟合指数检验合格后都达到标准后,然后进行结构模型分析,再重新进行拟合与修正,直到模型适配。
3模型检验与分析
利用AMOS软件建立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评估路径模型,将数据导入进行计算,对模型中的因子系数进行估计[11]。
3.1模型拟合与修正
通过测量模型阶段的分析后,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再次需要对模型进行适配拟合度检验,通过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标加以衡量。经模型拟合后,模型适配指标较为理想。
结果表明,多项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说明模型合理,达到适配要求。环境因素中各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76,0.74,0.74,表明自然气候条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较大,施工场地内作业条件和施工现场办公生活条件对企业装配式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差别不大。自然气候条件包括风、降水、雾霾等,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风、降水、雾霾等自然条件就只能停止施工,以免发生安全事故,这就使得大型机械设备窝工,而租赁的或是自有的塔吊等大型吊装机械窝工费用很高,这就对工程成本控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管理因素中各个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67,0.79,0.76,0.73,0.75,这表明预制配件存储运输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非常大,预制配件的材料选择影响最轻。管理因素主要是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预制配件的存储运输、材料选择、安装设备选择的管理,施工企业在与预制配件加工生产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预制配件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存储方式以及构件损坏的责任由谁承担谈判清楚,明确合同,加强合同管理。
预制配件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部品,如果这一环节出现成本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成本绝对居高不下,所以这一环节的有效控制对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技术因素中各个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72,0.69,0.63,0.70,装配式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现场吊装施工水平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影响较大,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影响较小。
在对预制配件吊装的过程中对于精确度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即使是出现几厘米的偏差,都会产生对接安装不上的现象,就要进行二次吊装,这样就会增加时间、增加费用,为了减少二次吊装,装配机械设备的吊装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组织因素中各个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71,0.64,0.62,0.71,0.67,表明现场管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和现场施工机械合理调度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响较大,二者影响程度几乎相同,而管理与作业人员之间的协调则影响最小。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配合一定要及时准确,现场施工机械几乎都是大型机械设备,合理的调度会事半功倍,不合理的调度会使得费用大幅提升。经济因素中各指标的系数分别为0.70,0.65,0.68,表明对企业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响,资金使用计划比较重要,索赔、变更、签证对成本控制绩效影响较小。因为装配式建筑前期准备工作特别重要,一旦计划性工作做的不完善,就会导致后期大量的返工,这对成本控制是不利的,所以后期变更、签证工作应该减少。
3.2企业工程成本控制绩效分析
由调查问卷得到该企业的绩效值满分为140分,企业将绩效分值分为5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优,分值为126~140分(总分的90%以上);第二等级为良,分值为112~125分(总分的80%~90%);第三等级为中等,分值为98~111分(总分的70%~80%);第四等级为合格,分值为84~97分(总分的60%~70%);第五等级为不合格,分值为83分及以下(总分的60%以下)。
4总结
通过探究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因素构成,分析了某个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数据,不仅证实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包含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经济因素,而且还发现这5类因素分别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及5类因素总体对成本控制影响的绩效。
这个施工企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刚刚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降低成本空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刚刚起步,对于工程成本控制还处于低水平,施工企业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1)在管理措施上,从PC构件组成材料的选择到PC构件吊装安装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步步精细化,做好每一步的衔接工作。(2)在环境措施上,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要实时对天气情况进行跟踪,避免出现窝工情况。
(3)在组织措施上,做好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机械的相互协调配合,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4)在技术措施上,调整大型机械设备自动化性能,使其数字化性能达到最优,安装过程中位置更加精确;PC构件与现浇部分的连接要一次性做好,避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5)在经济措施上,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将资金平衡合理使用;做好偏差分析与预测,为已经完成的工作作总结,为未来施工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根据模型的运算结果可知,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绩效评估模型是有效和准确的,运用该模型可以判断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绩效水平所属等级。
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企业以前对类似项目各阶段工作实施情况,运用该模型可以对建筑企业目前项目成本控制的绩效水平所属等级做出判断,预先分析出项目成本目标偏离的可能性,从影响因素出发寻找原因,从而可以采取事前控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预测和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提高装配式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2]吴水根,郭睿,刘匀.建筑工业化与劳动力成本的关联分析[J].建筑经济与管理,2013,35(2):172-175.
[3]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17(2):156-159.
[4]王爽,王春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J].建筑与预算,2014(7):26-29.
[5]万连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途径研究[J].建设经济,2015,43(23):222-223.
[6]李丽红.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设经济,2013,9(29):102-105.
[7]张程程,刘春梅.工业化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4):64-68.
建筑方向刊物推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及时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学术性期刊办刊模式的要求,积极对外扩展交流,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现已成为众多国内顶尖数据库的核心合作伙伴,为广大作者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及时掌握国内外研究前沿、与相关领域专家无障碍沟通提供及时、周到、持续的热心服务。